企业的财会人员在受雇期间,发生贪污、挪用或携款潜逃等行为会引起雇

题目

企业的财会人员在受雇期间,发生贪污、挪用或携款潜逃等行为会引起雇主的损失,雇主如想获得保障,可以投保的险种是()。

  • A、雇员忠诚保险
  • B、职业责任保险
  • C、雇主责任保险
  • D、公众责任保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市民政局干部刘某将上级拨付的救济款50万元,挪用于自己买卖股票。半年后刘某害怕事发入狱,将手中股票抛出后,携款潜逃。刘某的行为构成( )。

A.挪用特定款物罪

B.挪用公款罪

C.贪污罪

D.挪用资金罪


正确答案:C
 刘某挪用救济款50万元用作营利性活动…买股票且数额巨大,已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但刘某携款逃跑导致其犯罪目的由非法占用转化为非法占有,则定贪污罪。

第2题:

如果甲在向乙多次催要借款无果的情况下,甲便携乙归还的50万元公款潜逃,此时甲的行为如何定性( )。

A.甲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数额为150万元

B.甲构成贪污罪,贪污数额为50万元

C.甲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数额为100万元

D.甲构成贪污罪,贪污数额为150万元


正确答案:BC

第3题:

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不构成挪用公款行为,而是贪污行为。

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第4题:

若杜某在担任某市科技局行政科科长期间,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则对其应定何罪?( )

A.挪用公款罪

B.贪污罪

C.受贿罪

D.滥用职权罪


正确答案:B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贪污罪定罪处罚。

第5题:

关于乙携带10万元公款潜逃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贪污罪

B.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

C.该行为属于挪用公款罪中的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

D.该行为属于挪用资金罪中的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


正确答案:BCD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挪用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382条、第38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即按贪污罪处罚。所以,A项正确,其余各项均错误。

第6题:

雇主责任保险中的“受雇过程”是指( )。

A.不分地点

B.包括受雇期间的假日和加班

C.不包括假日和加班

D.雇员从被雇开始至解雇为止

E.雇员从被雇开始到死亡为止


正确答案:CD

第7题:

关于乙携带10万元公款潜逃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贪污罪

B、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

C、该行为属于挪用公款罪中的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

D、该行为属于挪用资金罪中的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


参考答案:BCD

第8题:

1.关于甲的犯罪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将公款挪用给乙使用的行为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 

B.甲不知道乙将公款用于犯罪活动,所以甲乙不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C.甲携带30万元公款潜逃的行为构成贪污罪 

D.对甲的行为应以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贪污罪实行并罚 


参考答案:A, C, D

解析:《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另外,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所谓“归个人使用”的情形是指: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本题中,虽然乙将公款用于贩卖毒品的违法活动,但是甲主观认识上认为自己挪用公款是为了供乙进行营利活动,因此A的说法是正确的。甲虽然不知道乙利用该挪用的公款进行了违法行为,但是他的行为构成了挪用公款供乙为营利活动,同样是挪用公款罪的一种情形,其行为同样构成挪用公款罪;至于乙,其劝诱行为构成教唆;而且甲乙二人共同策划了挪用的方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定罪处罚。综上,二人构成共同犯罪,B的说法是错误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刑法》第38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本题中,甲利用职务之便,携带30万挪用的公款潜逃,构成贪污罪,C的说法是正确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第1款,因挪用公款索取、收受贿赂构成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甲的行为最初是挪用公款(100万)、之后是受贿(5万元),再然后是贪污(30万),其中,挪用70万的行为、受贿5万的行为和贪污30万的行为之间没有牵连,因此应该各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D的说法是正确的,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ACD.这里注意甲挪用30万和贪污30万的行为,最终应该是以贪污罪定罪处罚,因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既然司法解释已经明确规定了此种情形属于贪污罪,那么针对该被携带潜逃的30万元,就应该定贪污罪,而不是挪用公款和贪污并罚。D中的贪污罪和挪用公款并罚针对的是30万的贪污和70万的挪用公款这两个行为的并罚。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有关挪用公款案件的司法解释,只要考生准确掌握了这一司法解释,本题难度就不是很大。

第9题:

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不构成挪用公款行为,而是贪污行为(判断题)。



第10题:

关于乙携带l0万元公款潜逃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贪污罪

B.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

C.该行为属于挪用公款罪中的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

D.该行为属于挪用资金罪中的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


正确答案:BCD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挪用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382条、第38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即按贪污罪处罚。所以,A项正确,其余各项均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