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损益法”中产生的大全音的音分值为()。

题目

“三分损益法”中产生的大全音的音分值为()。

  • A、200
  • B、204
  • C、210
  • D、214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面谱例中的全音阶所缺的音是( )。



答案:B
解析:

第2题:

三分损益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是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即确立了音乐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春秋时期出现,它所产生的各律形成一种律制,称为三分损益律。作者为管仲,记载在《管子·地员篇》中,三分损益法采用五度相生律的求律方法生出宫、商、角、徵、羽五音。

第3题:

用三分损益的方法,将“徵”音弦长三分而损之,得到()音。

A、宫

B、商

C、角

D、羽


参考答案:B

第4题:

由相邻音级构成的半音叫做();由()或()构成的全音,叫做变化全音。


正确答案:自然半音;同一个音级;隔开一个音级

第5题:

三分损益法所求十二律,称“三分损益律”,又称“()”,“隔八相生律”。


正确答案:五度相生律

第6题:

十二律产生的方法最早的记载是()中的“三分损益法”。

  • A、《管子地员篇》
  • B、《乐记》
  • C、《梦溪笔谈》
  • D、《中原音韵》

正确答案:A

第7题:

由相邻的两个音级形成的全音叫做()。

  • A、自然半音
  • B、自然全音
  • C、变化全音

正确答案:B

第8题:

我国对十二律产生的方法最早的记载是( )中的“三分损益法”。

A.《管子·地员篇》
B.《乐记》
C.《梦溪笔谈》
D.《中原音韵》

答案:A
解析:
春秋时期产生了以弦长为计算基础的乐律学理论——三分损益法,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管子·地员篇》。“三分损益法”是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

第9题:

由()基本音级变化构成的全音,或()的两个基本音级变化构成的全音,叫做变化全音。


正确答案:同一;隔开一个音级

第10题:

由两个相邻的两个音级构成的全音叫做“自然全音”。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