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教师《苗岭的早晨》一课教学活动安排的描述。一开始老师展示

题目

下面是某教师《苗岭的早晨》一课教学活动安排的描述。一开始老师展示几幅苗岭山村的风光图片,然后整体欣赏乐曲,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音乐的画面,并为乐曲分段落。欣赏口笛版的《苗岭的早晨》和小提琴版的《苗岭的早晨》进行对比,最后欣赏苗族飞歌。一、导入教师用展示图片的形式引入新课(3分钟)。二、教学步骤1.欣赏乐曲《苗岭的早晨》,学生发挥想象感受音乐的画面(7分钟)。2.给乐曲分段落(8分钟)。3.对比口笛版与小提琴版的《苗岭的早晨》(12分钟)。4.学唱苗族飞歌(12分钟)。三、课堂小结(3分钟)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分析上面教学案例,描述自己的观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这节课看起来似乎很流畅,该讲的内容都涉及到了,不仅有启发学生艺术想象力的环节,还有段落划分环节,同时也有不同艺术表演形式的比较听赏,最后还让学生学唱苗族飞歌,但是大都停留在音乐的外部或浅层,没能深入到音乐中去剖析音乐要素与艺术表现的关系:没能从音乐的结构部件和组织形态阐明段落划分的依据:没能具体比较小提琴与口笛在材料、音域、音色、演奏方法等方面的差别,也没能对苗族飞歌的调式、特征音调、句式、演唱风格等提出适当的认知和模仿要求,根源在于教师对乐曲本身的各种表现要素缺乏探究和挖掘,未能将“音乐本体”作为具体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忽略了形成学生音乐要素素养的点滴积累。所以要重视“音乐本体”,倡导有效的、使学生真正受益的音乐教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材料:
某教师关于“俄国与日本改革”设计流程:
一.根据表格看书(10分钟)。

二、分组讨论(10分钟)。
三、各小组上台展示学习成果(10分钟)。
四、师生答疑(5分钟)。
五、教师课堂小结(2分钟)。
六、巩固提高(8分钟)。
问题:
(1)你认为老师的流程安排是否恰当理由是什么
(2)历史教学活动中探究活动要考虑哪些方面


答案:
解析:
(1)该老师的流程安排存在着问题。首先,该老师在第一环节根据表格看书,所涉及的问题太单调,没有体现出层次性和探究性。其次,分组讨论时,对如何进行分组也没有明确说明。正确的分组应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最后,该教师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所以该老师的做法是存在问题的。 (2)①问题的层次性:探究式课堂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因而问题要经过精心设计,课堂上的问题应当是有层次的。应该是由浅入深、连续不断的,使学生循序渐进,完成探究。
⑦结论的不明确性:结论不明确,学生才会产生弄清事实真相的兴趣,继而积极开展探究问题答案的活动.结论明确的问题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不大,探究意义不大。
③民主性:老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探究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师生间、生生间对话交流研讨能够无拘无束,课堂才能活跃而高效。

第2题:

王老师执教《中国画写意花鸟——梅兰竹菊》一课时,将“中国画‘托物言志’的艺术特征”设为教学重点。上课时他首先展示了一些自然形态的梅兰竹菊图片,详细讲解梅兰竹菊的生长习性,接着王老师展示了一件写意梅花作品,之后让同学们开始课堂练习。
依据美术新课程的理念,从优点、问题、建议i个方面对该教学安排进行分析与评价。


答案:
解析:
优点:采用图片直观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这一点是可取的。
问题:(1)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展示了一些自然形态的梅兰竹菊图片,详细讲解梅兰竹菊的生长习性”对本课内容的学习是没有帮助的。.
(2)中国画“托物言志”的艺术特征不应设为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应为梅兰竹菊的中国画表现技法。
(3)在练习之前没有欣赏、讨论、评价与技法示范的环节。“王老师在展示了一件写意梅花作品后让同学们开始课堂练习”,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理解中国画“托物言志”的艺术特征,也不利于学生掌握梅兰竹菊的表现技法。
建议:(1)可以找一些相关的名家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在欣赏中感悟教学的重点内容。
(2)中国画“托物言志”的艺术特征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应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3)在练习环节开始之前老师可以进行笔墨技法的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技法。

第3题:

狭义的教学过程是()。

A.反映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

B.学校组织教学活动循序展开的环节

C.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步骤安排

D.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步骤

E.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相关要点

F.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


正确答案:AC

第4题:

下面是某老师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一课设计的教学目标。

问题:根据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本理论比较教学目标A、B的异同。


答案:
解析:
(1)相同点:教学目标A和B设计的内容都包括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三维目标,且具有层次性。
(2)不同点:教学目标A的行为主体是教师,教学目标B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与教学目标A相比,教学目标B强调了行为过程;教学目标A中知识目标的内容设计错误,“能够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属于能力目标,教学目标B内容设计正确。

第5题:

材料:

在《责任重于泰山》一课的教学设计中,老师为分析“角色与责任的关系”,在展示医生、记者、农民、军人等不同职业图片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组问题。

问题: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分析该教师所设计问题的优点与不足。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简单,注意理论与老师的做法相结合。首先回顾一下思想品德课教学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其次阅读所给材料,分析该教师所设计问题的优点与不足。

第6题:

下面是某教师的教学活动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某教师在讲授“What can you do”一课时,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1)教师用媒体播放歌曲“Good morning to you”,播放完毕后向所有学生问好。
(2)首先复习一些学过的短语,并播放相关的幻灯片。
(3)教师借助幻灯片创设情境并分别引入教学材料。
(4)结课前,播放所学课文的音频,再次回顾本次课的内容。
问题:
(1)该教师采用了什么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2)请依据新课程理念,谈谈这种形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优缺点。


答案:
解析:
(1)该教师应用的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方式。
【出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
(2)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思想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优点有:
①多媒体信息技术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于一体,创造出主动、形象的教学环境,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语言实践,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②多媒体教学更具直观性和形象性。声情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③能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练习的数量,突出教学的重点,节省教学时间。
④教师寓情于景的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性情,激发了学生情感。
其缺点是:
①表现形式单一,小学生活泼爱动,一直使用多媒体教学会使学生大脑疲劳。
②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课件教学,会失去对教学应有的控制角色。
③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
④课堂过多依赖多媒体课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会减少,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培养。

第7题:

活动:学生认真绘制,展示交流。
教师评价总结(略)。
问题:
(1)说出李老师运用的教学媒体类型。(4分)
(2)选择李老师使用的教学媒体中的两种,简述其主要作用。(8分)
(3)根据李老师的教学过程,归纳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教学程序。(8分)


答案:
解析:
(1)语言媒体、图像媒体、电教媒体。
(2)图像媒体是简化和概括的地理语言,是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其作用有:
①通过简化的教学程序让学生理解深刻的地理知识;
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③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电教媒体的作用:
①展示真实地理事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地理表象;
②改进地理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理性知识;
③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④设计多种学生活动,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过程。
(3)①通过观察“气温曲线图”,确定横、纵坐标及其单位,间隔长度和等分;②将表格中的数据标在坐标轴中;③用光滑的曲线将点连接起来;
④出示新表,让学生独立完成曲线图的绘制。

第8题:

下面某教师为“抗日战争”一课设计的PPT:



问题:
(1)请评价这幅PPT,并说明理由。(8分)
(2)历史教师在设计和运用教学课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8分)


答案:
解析:
(1)这幅PPT用来讲“抗日战争”这节课,其优点有用了大量历史视图,能促进学生的情境感。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布局上没有重点,学生容易被众多图片迷惑;二是信息量过多,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三是逻辑混乱,不能给学生理出一条线索便于学生记忆,不够简明。
(2)高中新课标要求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现代教学中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课堂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课件已经成为现代教师的一个必备技能。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历史教师用课件应注意是否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控制性原则是指课件的操作要简便、灵活、可靠,课件制作提示要明显,链接不能过多,以便于教学中灵活自如地使用;简约性原则要求投影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另外,课件的信息量要适度。防止由“人灌”沦为“电灌”;艺术性原则就是课件要给人以优美的感受;科学性原则就是要做到系统严谨、实用新颖、规范正确、简明通俗。

第9题:

某教师在进行“理解老师”一课的教学时,安排学生分组采访各科老师.内容包括老师对其所教学科的认识,对班级的评价和期望,并要求学生根据采访内容和自己的思考写出报告.在班级展示并进行讨论。该教师注重了()。
①学生的主体性,但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教师尊严的维护,但忽略了对学生尊重
③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
④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
教师在进行“理解教师”一课教学时,安排学生采访各学科老师,体现了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根据采访内容和思考写出报告并讨论,体现了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究,因此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题意不符。

第10题:

某老师在《文具设计》一课中,展示实物并利用教具呈现设计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法
  • B、示范法
  • C、实验法
  • D、讨论法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