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天要感受什么样的痛苦?请引用公案详细说明。

题目

非天要感受什么样的痛苦?请引用公案详细说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引用教证和公案说明:获得菩提心之后,就不会堕入恶趣。


正确答案: 教证:法王如意宝说:“什么时候自相续中生起无伪的菩提心,从此之后你绝对不会堕入三恶趣。”
公案:世尊曾经转生为地狱众生嘉瓦谢达,在拉火马车时,看到同伴嘎玛热巴拉不动马车,狱卒气急败坏地用火锤击打它,于是对其生起菩提心。当它准备代替同伴拉车时,狱卒边用铁锤殴打它边说“众生感受各自业力谁有办法”。刹那间,嘉瓦谢达转生到三十三天。

第2题:

非天要感受什么样的痛苦?转生非天的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非天之苦:非天嫉妒心极为粗重,就是在自己的范围内,区域与区域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也总是争斗不息,格格不入,始终在战火纷飞中过日子。
(二)转生非天的因:
(1)转生为阿修罗的根本因,主要是嫉妒心。若对超过自己的人无法忍受、心生忧恼,这就是嫉妒。若对超过自己的人无法忍受、心生忧恼,这就是嫉妒。今生嫉妒心太强,来世很容易转生为阿修罗。
(2)另一方面,也不要有好战的心态。有些人平时酷爱打仗、武器,喜欢看武侠小说和武打片,这种习气很不好。在家居士常看跟打仗有关的电影、电视或书籍,对自己有害无利。

第3题:

隐住饿鬼分为哪三种?请一一说明其感受的痛苦。


正确答案: 隐住饿鬼分外障饿鬼、内障饿鬼和特障饿鬼。
外障饿鬼以业力所感,在外境上找不到饮食,甚至数百年中连水的名字也没听过。它们整日饥渴交迫,常为寻找饮食而四处浪荡,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内障饿鬼,嘴巴小得像针眼一样,本想开怀畅饮大海里的水,怎奈水无法流进它那细如马尾毛的咽喉,而且在这中间,水已被口中的毒气一扫而光。就算有一星半点的水进了咽喉,也满足不了它那大如盆地的腹部。即使稍有一点饱的感觉,夜间腹部内也会燃起大火,烧尽心肺等内脏。当它们想走动的时候,灰白色茅草般的肢体,难以去撑大如盆地的腹部,真是痛苦到了极点!

第4题:

佛陀和高僧大德利益众生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只是呆在大德身边可以吗?为什么?请引用公案说明此理。


正确答案: 转法轮。
尽管这么了不起的开悟者哪怕住世一天,对全世界也能带来和谐快乐,对众生也有无比利益,但从直接利益他众的角度看,每天跟在他旁边的有些人,好像并没有通达他的境界,基本上没有真实证悟。所以,作为高僧大德,没有以佛法饶益众生的话,就跟佛陀没有说法无有差别了。美德嘉那尊者,是印度极为著名的大班智达尽管这么了不起的开悟者哪怕住世一天,对全世界也能带来和谐快乐,对众生也有无比利益,但从直接利益他众的角度看,每天跟他旁边的有些人,好像并没有通达他的境界,基本上没有真实证悟。所以,作为高僧大德,没有以佛法饶益众生的话,就跟佛陀没有说法无有差别了。美德嘉那尊者,是印度极为著名的大智达,为了救度堕入孤独地狱的母亲前往西藏,但因为翻译途中去世,而尊语言不通,从而导致如此伟大的上师在藏地整日被人役使放牧,未能以正法广利有情。

第5题:

什么样的顶礼才如法?这样顶礼一次,会获得多大功德?请引用教证说明。


正确答案: 《大解脱经》中说:顶礼合掌的时候,双手要形如含苞待放的莲花,手掌并非完全合拢;站起来时身体要端直,也即平时所说的身直则脉直,脉直则风直,风直则心直;跪下去时要五体投地,站起来后又这样顶礼。
佛对阿难说:作一次这样的顶礼,可获得身下所压面积至金刚大地之间所有微尘数量的转轮王位,但善根仍不会穷尽。

第6题:

为什么说贪欲的过患相当可怕?请引用其他公案说明你对此问题的理解。


正确答案: 贪欲会给今生来世都会带来莫大的灾难:今生会遭受砍杀、捆缚等痛苦,来世则会堕入地狱等处。如《本师传》中云:“贪欲如嗔蛇,毁坏今来世,智者不应依。”其他佛经中也说:“欲妙之奴遭剖剁,砍头挖眼断手足,贪欲令堕众生狱,令转饿鬼与旁生。”佛陀在《方广庄严经》中,还用毒叶、宝剑、火焰等比喻阐述了贪欲的危害。所以要明白,如果贪心增长,一切苦恼都会出现。

第7题:

我们为什么要精进?请以教证、公案、进行说明。


正确答案: 1)教证: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说:“功德皆随精进行,福慧二种资粮因。”《摄集经》中说:“精进不灭百法德,获得无边佛慧藏。”无著菩萨也说:“成就菩萨功德法的唯一因,就是精进。”
2)公案:为海比丘七日成就阿罗汉果的故事。

第8题:

请引用《华严经》的教证进行分析,邪淫、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贪心、害心、邪见,分别会招致什么样的感受等流果?


正确答案: 邪淫---《华严经》中云:“邪淫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贞洁;二者得不随意眷属。”
妄语---《华严经》中说:“妄语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人所诳。”
离间语--《华严经》云:“两舌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弊恶眷属;二者得不和眷属。”
恶语---《华严经》云:“恶口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音;二者所可言说恒有诤讼。”
绮语---《华严经》云:“无义语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有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说不能明了。”
贪心---《华严经》云:“贪欲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欲;二者无有厌足。”
害心---《华严经》云:“嗔恼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
邪见---《华严经》云:“邪见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第9题:

请以教证、公案说明,实际修持佛法的利益。


正确答案: 龙猛菩萨说:“盲人手中虽然持着明灯,但对他自己没有一点利益,只是听闻佛法而不去实践修习的人,也是如此。”佛经中也说:“如果没有好好修持,所学的法不一定用得上,就好比有些人虽然落到水里,但也有口干而死的现象。”还说:“如果没有实地修持,听再多也没有多大意义。
有两个贵族少年,同时在佛陀座下出家为僧。一个听闻佛法后就实际去修持,结果证得阿罗汉果。而另一个却只注重闻,不重视修,一直在字面上耽著,时间久了,他成了有名的三藏法师,有很多弟子。有一次,三藏法师想用一些难题难住那位阿罗汉,从而抬高自己的身份,羞辱他不懂什么佛法。佛陀了知他的用心后,不忍心他这样造业,便前往二比丘住的地方,一再赞叹实际修持佛法的功德。当时,三藏法师的弟子们很不平,议论佛陀为何赞叹那个什么都不懂的长老,而对熟读所有经典、为五百僧人讲法的法师,一句赞叹也没有。佛陀了知这一切,故意问道:“僧众啊,你们在议论什么?”当他们告诉佛陀后,佛陀便开示道:“要知道,在我的教法中,你们的法师犹如一个被雇来看管牛的人,而那位长老,犹如独自拥有牛的主人一般。”

第10题:

在修行过程中,为什么要时时提起正知正念,将一切分别邪思转为道用?有时候的一念之差,会导致什么样的可怕后果?请引用公案加以剖析。


正确答案: 只有如此,才能不背离正法。
有时候一念之差,便堕落,造成生生世世的痛苦、遗憾。顺治皇帝在《出家偈》中也说:“黄袍换得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他以身著黄袍的帝王之躯,换去了身披紫袈裟的出家之命,这也不是无缘无故的,究其原因,完全归咎于他当初的一念之差。崇祯皇帝的公案也莫不是如此。
因此,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务必要经常观察自己,尽量把心转为道用。如今依靠良师益友的助缘,我们暂时拥有了修法的时机,但凡夫的想法没什么恒常可信的,故一定要夜以继日勤奋修法,活到才,修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