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在家二众向法师学习唱念蔚为风气,此种赞叹如来功德无量,但末学以为专事唱念,难了生死,对后学之人,易生我慢,更是自障,老居士以为然否?

题目

某地在家二众向法师学习唱念蔚为风气,此种赞叹如来功德无量,但末学以为专事唱念,难了生死,对后学之人,易生我慢,更是自障,老居士以为然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涂之人可以为禹


正确答案: 荀子曰:“凡禹之所以为禹者,以其为仁义法正也。然则仁义法正有可知可能之理,然而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在此成德过程之中,后天环境与积习非常重要,“可以为尧禹,可以为桀跖,可以为工匠,可以为农贾,在势注错习俗之说积耳。”

第2题:

佛门的四众弟子是指()

  • A、沙弥,比丘,沙弥尼,比丘尼
  • B、在家的男居士和女居士,出家的男众和女众
  • C、方丈,当家,居士,清众
  • D、菩萨,罗汉,出家人,居士

正确答案:B

第3题:

以下对唱念做打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唱:唱歌
  • B、念:念白
  • C、做:身形
  • D、打:武功

正确答案:C

第4题: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下列观点与此相似的是()

  • A、“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 B、“人皆可以为尧舜”
  • C、“涂之人可以为禹”
  • D、“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正确答案:B

第5题:

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生死难了。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国,已闻佛法,四难之中已得三,可是自己业深障重,虽闻净土法门,以及亲近净业知识,莫大之幸也。然我尚未能一心,顺境、逆境,不忘生往西方。昔日阿难尊者悔多闻之无功,谓一味偏和多闻,不勤定力,未曾闻思修故,未全道力,不敌邪咒。今自愧道业未成,光阴迅速,不特加功念佛,恐自失正念不能往生,故不研究经典,专心来念佛,未知如何?


正确答案:修学贵行解相应,即是定慧匀称,定是求寂,慧能起照,不欲其偏,不解恐涉谬错,无行只是说食,此双进之意也。倘专心念佛,自是正途,净宗门路,必求悟入,悟入矣,专心矣,定能成就,若连本宗之义,亦不求解,恐遇障碍,便生退转,非要汝精研三藏耳。

第6题:

禅宗之见性成佛,密宗之当生成佛,此佛与释迦弥陀是异是同?后学以为就愿行圆满上区别,佛是有等级的。然则禅密诸大德,以为然否?又不立文字的心法名曰禅宗,似乎有点勉强,不如‘教外别传’圆融,心法岂是靠修习能成?


正确答案:见性成佛,是自性显露之谓,佛者觉也。性为本觉,由迷启悟曰始觉,功夫递进,曰随分觉。至圆满极果,曰究竟觉。当生成佛,乃修法时,三密相应,观成本尊,大德常在定中者,另当别论,普通学人,出观仍是凡夫。释迦弥陀,皆究竟觉,常住寂光,似在弥勒未来以前,无有比伦。此外尚有藏通别圆诸说,是亦不同。禅宗不立文字,乃一时之权巧,并非随便云云,无头乱修。必经名师,逗引开悟,悟为见道,见道而后修道,方不歧中又歧,见性而后研教,方契如来实义。此必有如猫捕鼠,如鸡孵卵之苦功,且须要如丧考妣,大死一番之精神,各有宗承,各有家风。绝非闭门造车,盲人瞎马,不能只见几个口头野狐之流,遂谓禅宗尔尔,则大误矣。

第7题:

佛法上对在家人居士有何条文说明只准皈依一位法师?


正确答案:皈依一师多师,并无明文规定,按皈依三宝之义,乃指十方三世一切佛,三藏十二部一切法,不限空间时间一切僧。是皈依一法师,即是皈依众法师,实非一人之私眷属也。不过今日习俗,有景仰某法师之道德学问,而欲亲近;又有结缘皈依之说,亦有不作皈依,而拜业师者。前举者为皈依原则,后举者乃随顺达变。

第8题:

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

  • A、弘一法师
  • B、延参法师
  • C、赵朴初居士
  • D、青莲居士

正确答案:C

第9题:

祈老居士表现个佛教根本之思想,实末学幸甚众生幸甚。后学信佛有年在拜佛,打坐也有小可经验,奈此句‘正信’与净信未的‘实’得,所以每每生疑,障碍莫大也。


正确答案:三藏十二分教,昭昭在世,尚不足耶?禅净密律,古今依而成就者,何止万千,非根本乎?应知现下纵一齐出现万佛,说法还是如此,若离此而说其他,便是魔语!大德,大德,区区冒昧而进一言,心性之学,必经宗匠指点,否则亦可向文字中研讨,或能正正知见,思得几分受用,尚靠几分功夫。若以无友寡闻,文义不达,自在暗中摸索,井底捞月,不但明心见性,即讨少分消息,也恐要在驴年。

第10题:

睡乡居士《二刻拍案惊奇•序》称作品是“无奇之所以为奇”


正确答案: 指明代拟话本小说大都取材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但是在艺术上却奇异巧妙。在平凡中写出不平凡的效果。这种奇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情节方面常采用误会巧合的手法,写得曲折多变,出人意料;二是常喜欢用一些小道具贯穿始终,使整个故事既结构完整,又波澜叠起;三是突破了短篇传统的单线结构模式,而尝试用复线结构、板块结构和变换视角。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