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庄子的道论。

题目

试述庄子的道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叶海烟先生认为:在道论上,庄子对老子的超越在于()。

  • A、游
  • B、变
  • C、化
  • D、飞

正确答案:A

第2题:

简述庄子的相对论。


正确答案:庄子认为,贵贱、大小、有无、是非、同异等等一切都是相对的.人们的认识能力有强弱,知识涵养有大小,立场观点有不同,因此对于同一问题解答方式、应答内容就会有不同。井底之蛙、望洋兴叹都表达了人的认识有限性的思考。与其以人的有限性观察各种存在物,不如尽量舍弃身从道,从道的角度思考问题。

第3题:

试述庄子的文学思想。


参考答案:首先文艺创作主体(作者)应能感知世界的真谛方可创作出好作品,庄子认识世界真谛即为“道”,而要“得道”则必须做到“心斋”“坐忘”,简言之可粗略理解为驱除内心杂念和忘却外界干扰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方可感知世界,方可论及创作;其次是文艺创作客体(创作对象),需判断什么才是美的,庄子认为“自然”“朴素”即为美,强调自然的本真的东西才是美的,故创作的对象应“自然”“朴素”。最后是文艺创作客体的审美形象,可大致理解为创作主体应以何种方式表现客体,即创作的方法及评价作品的基本标准,庄子提倡“得意”“忘言”,简言之是追求神似而不要求形似。

第4题:

试述庄子


正确答案: (1)庖丁解牛:1.体现了对神的重视;2.阐明了艺术中技术与精神的辩证关系,游刃有余,技近乎道。(2)解衣盘礴-----艺术创作的真谛。1.无论是作画还是学习,都应该树立正确的心态。2.画家要有自我个性。
(3)庄周梦蝶

第5题:

试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


正确答案: 相对主义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庄子的相对主义,首先表现为否认客观事物的质的区别。
其次,庄子从相对主义出发对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的可靠性也表示怀疑。再次,庄子的相对主义还表现在否认认识的客观标准上。
最后,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广大的,人的认识能力却是极为有限的,因而求知是无意义的。

第6题:

试述《易传》和《老子》的道器关系论。


正确答案: 《易传》和《老子》是中国本体论哲学的开拓者,综合它们对于形而上下问题的研究,可以归纳出道器范畴最基本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首先,道上器下。道在“上”意味着它无形、无名、无象,超越了人的感觉经验范围,不能为人所感知,只能“勉强”地被规定和认识。而器在“下”亦即有形,包括人可以感知的一切个别事物和具体存在。器以有形、有名、有象之“有”为基本的特色。人们可以对它们进行分类比较、分析概括等各种认识活动。
其次,道先器后。《老子》有著名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而道生万物也就是道在器先,道为器母,“道”的这种先在的地位具有绝对的性质。由于道器也可以表述为无有,故又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说。有可以生万物,器可以生器,但最初之有却不能自生,它只能由道或无而来。《易传》不淡无生有,但却提出了一个“盖取诸”某卦而制器物的观象制器说。人们所以能够创制器,首先是他能够观象而悟道,再据道而制器。宇宙间的任何具体事物,自生成时便自动带上了道的属性,道器统一于具体事物之中。
再次,道无为而用不穷。无论是道上器下,还是道先器后,问题的实质都在于道决定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种无为制有为的论断揭示了中国哲学本体范畴非人格非意志性的特点,老子称它为“玄德”。道是事物作用的不竭源泉和宗主。在庄子那里,则以“本根”的概念对此做出了新的概括。天地万物都为道或本根所生成并受其制约,但本根作为有无和合的存在又体现于变化的世界之中。

第7题:

《庄子·齐物论》论“齐物”,主旨在于()

  • A、万物的本质不同
  • B、万物的形式无别
  • C、基于道的立场,万物有别
  • D、基于道的立场,万物无别

正确答案:D

第8题:

性本自然论始于庄子而成于()。


正确答案:魏晋玄学

第9题:

简述老子与庄子道论的异同


正确答案: 老子首先从抽象的哲学意义把“道”规定为万物的本体。庄子继承发挥老子思想,以“道”为宇宙的本体。“道”的特征在于自自然然,毫不造作。所以它在一切之上又在一切之中,这正是人所应该崇拜学习的。一切事物都是生死始终的,都局限在一定具体的时空范围内。只有这个“道”是超越这一切的。它无始终,无生死,无喜怒,无爱恶。它表现为万物的自生自化,它自身也就在这万物之中。这一点双方一致。;老子讲“反者,道之动”,“无为”,庄子的“道”论,即庄子的本体论哲学。庄子讲的“道”并不是自然本体,而是人的本体。他把人作为本体提到宇宙高度来论说,也就是说,它提出的是人的本体存在与宇宙自然存在的同一性。在庄子看来,这个人的本体存在,由于摆脱了一切“物役”从而获得了绝对自由,所以它是无限的。庄子要求人必须仿效自然事物,既无知识又无愿欲、任凭那无目的而又合规律的客观过程运行,庄子认为这样才合乎“道”。表面上庄老并称,老子讲权术、重理智,确乎不动情感;庄子则道是无情却有情,外表上讲了许多超冷酷的话,实际上却深深地透露出对人生、生命、感情的眷恋和爱护。这正是庄子的特色之一,他似乎看透了人生和生死,但终于并没有舍弃和否定它。

第10题:

简述庄子论审美三境界:“惧”、“怠”、“惑”。


正确答案:“惧”,是指对一个陌生国度的初步感受,是对一个不可知世界的无知,由神秘感产生的某种恐惧之心和动荡不安之情 。“怠”,则是理性思维常态被某种不可捉摸的力量突然垂直切断、在审美对象面前目瞪口呆之状 。“惑”,完全被对象的美所震慑,无力把迷人的幻想转归于任何概念,而追随着音形乐律与无极宇宙升降、随意驰骋,自由漂移,进入若惑若愚的境界,这是审美经验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