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达梅林》是()族叙事歌曲,属于短调歌曲。

题目

《嘎达梅林》是()族叙事歌曲,属于短调歌曲。

  • A、藏
  • B、内蒙古
  • C、新疆维吾尔
  • D、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草原情曲——《嘎达梅林》与蒙古族歌曲演唱。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1.学唱:《嘎达梅林》。
2.欣赏:《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3.欣赏:《天堂》男声独唱版和马头琴独奏版。
4.听辨:蒙古族乐队“杭盖”演唱的呼麦歌曲《轮回》。
5.器乐演奏:《嘎达梅林》竖笛演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嘎达梅林》的学习,提高对歌唱艺术的兴趣,了解蒙古族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2.了解蒙古族音乐的旋律与结构特点,能视唱部分蒙古族歌曲。
3.学会运用竖笛演奏部分蒙古民歌。听辨蒙古长调、短调,了解蒙古音乐的伴奏乐器。


答案:
解析:
我对此教学设计有如下几点看法: (1)此教学设计没有教学重难点,可以设置为:
教学重点:学唱并欣赏蒙古族民歌,认识马头琴音色。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蒙古民歌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2)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清晰、合理。三维目标的设定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排在首位,其次是过程与方法,最后是知识与技能。从目标设定的顺序上可以看到音乐教学的特质.也就是说无论是新授课、欣赏课还是综合课,情感性占主要地位。教学设计内容丰富。在导入环节,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在欣赏体验的环节,能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探究环节老师带领学生练习节奏.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蒙古族音乐的理解。这说明老师在课前也是下足了功夫,但是有一些环节还是有一些问题:
①缺少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认识马头琴音色。教学难点是培养对乐曲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②教学过程环节。学唱《嘎达梅林》环节过于简洁,应该要按照步骤,一步步去设计怎么学唱的。例如,播放完腾格尔演唱的视频.可以再设计以下类似的环节:唱谱一带节奏念歌词一跟着钢琴伴奏演唱.这样才算学会了这首作品。

竖笛演奏《嘎达梅林》可以放到学唱环节后面,因为这样会加深学生对《嘎达梅林》的印象及对这首作品更深入的了解。

③巩固与提高环节。先集体演唱一遍,再去欣赏蒙古族其他的一些作品,例如:《天堂》以及“杭盖”演唱的《轮回》,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

④实际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不符。教学内容中提到欣赏歌曲《富饶辽阔的阿拉善》,但在教学过程环节的设计中始终没有涉及对《富饶辽阔的阿拉善》的欣赏或讲解。应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加入对歌曲《富饶辽阔的阿拉善》欣赏环节。例如,教师引导学生闭着眼睛欣赏歌曲《富饶辽阔的阿拉善》体会其音乐线条的变化,伴奏乐器的音色等。

第2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草原情曲——《嘎达梅林》与蒙古族歌曲演唱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1.学唱:《嘎达梅林》。

2.欣赏:《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3.欣赏:《天堂》男声独唱版和马头琴独奏版。

4.听辨:蒙古族乐队“杭盖”演唱的呼麦歌曲《轮回》。

5.器乐演奏:《嘎达梅林》竖笛演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嘎达梅林》的学习,提高对歌唱艺术的兴趣。了解蒙古族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2.了解蒙古族音乐的旋律与结构特点,能视唱部分蒙古族歌曲。

3.学会用竖笛演奏部分蒙古民歌,听辨蒙古长调、短调,了解蒙古音乐的伴奏乐器。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

(1)播放藏族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视频。

(2)通过赏析视频画面中壮丽的草原风光,将同学们的思绪引领到蒙古草原。

2.学唱《嘎达梅林》

播放腾格尔演唱的《嘎达梅林》视频。

简述腾格尔的艺术经历和经典作品。

3.欣赏《天堂》男声独唱版和马头琴独奏版音频材料

简述腾格尔创作和演唱《天堂》的背景:认识马头琴。

4.欣赏蒙古族乐队“杭盖”演唱的呼麦歌曲《轮回》音频材料,介绍呼麦的特点;听辨乐队中的马头琴的音色。

5.竖笛演奏《嘎达梅林》——全班齐奏

6. 课堂总结(略)

附:谱例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教唱课的教学过程的分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分析此题时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第3题:

《嘎达梅林》是哪个民族的叙事歌曲?


答案:蒙古族

第4题:

《嘎达梅林》属于()长篇叙事诗。

A朝鲜族

B蒙古族

C维吾尔族

D藏族


B

第5题:

下列属于民间歌曲的是()。


A.《绣荷包》
B.《走西口》
C.《康定情歌》
D.《孟姜女》
E.《梅花三弄》
F《嘎达梅林》

答案:A,B,C,D,E
解析:
《梅花三弄》 古琴曲。是属于民族器乐独奏曲,所以不是民间歌曲的。

第6题:

下列歌曲中属于维吾尔族民歌的是()。

A.《阿玛勒火》
B.《阿拉木汗》
C.《阿细跳月》
D.《嘎达梅林》

答案:B
解析:
维吾尔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民歌在音调方面包括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闻名中外的维吾尔族民歌有《阿拉木汗》《青春舞曲》《达坂城的姑娘》《送我一朵玫瑰花》等。
名师如何巧解题?查看视频解析>>

第7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分析下面初中编创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唱歌及正确地理解歌曲内容。
2.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
3.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准确表达歌曲感情。
教学难点:
长音的保持。
教学过程:
(一)欢迎大家到蒙古包作客(大屏幕显示:蒙古草原风情图片)
在北方蒙古高原上,长期生活着一个古老民族一一蒙古族,他们分成许多部,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蒙古族又是个善战的民族,嘎达梅林就是蒙古族历史英雄人物之一。
1.找一个学生讲述历史上一件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牡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
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2.播放电影《嘎达梅林》片段。
(二)学唱歌曲(大屏幕显示:歌名《嘎达梅林》,背景是骑马善战)
1.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2.跟琴视唱一、二段歌词。(注意长音唱够拍)
3.视唱三段.注意换气的地方唱得要准确。
4.视唱四段.分析有几个乐句及乐句之间的关系。
5.完整演唱歌曲。
6.听录音.体会歌曲情绪。
7.再完整演唱一遍歌曲。
(三)分组讨论,介绍有关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共分5个组,课前每个组已准备好了自己的内容,并制作成课件)
每组派一名代表到电脑前展示课前准备的内容。
一组:内蒙古的风光片。
二组:蒙古族的待客习俗,并表演。
三组:蒙古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四组:蒙古族的音乐(歌曲、乐曲、乐器、音乐家等)、舞蹈。(带动全班学生跳蒙古族舞蹈。)
五组:蒙古族的一些重大活动(那达慕大会等)(介绍完后,一个学生演奏古筝曲《喜奔那达慕》)
(四)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就让我们有感情地再演唱一遍歌曲《嘎达梅林》吧!
(五)口风琴齐奏《嘎达梅林》。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的音乐、舞蹈、风土人情等,如果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到内蒙古看看,和蒙古族人民结成好朋友。



答案:
解析:
(1)优点:本教学课例较为完整,教学过程非常充实。主要采用讨论法与视唱法的教学手段。这是一节唱歌课,学生在一节课当中不但学会了这首歌曲,而且更广泛地了解了蒙古族。在导人环节通过大屏幕展示图片,一下把学生带到蒙古草原来;通过讲解蒙古族的特征,引出“嘎达梅林”;电影片段使学生感受歌曲演唱时的情绪;进而学唱歌曲,解决难点;接着分组讨论、展示。给学生主动参与及表现自己的机会;最后通过以上各种活动,学生能更很好地演唱歌曲;在巩固与提高环节,通过学生用口风琴吹奏这首歌曲来展示器乐教学。从整体来看,本教学课例能够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篇不错的教学课例。
(2)缺点:新课标强调,教学目标要分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本课没有区分开,且教学目标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

第8题:

以下关于蒙古族音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蒙古族歌曲按体裁可分为长调和短调
B.蒙古族“长调”,蒙语称“乌日听道”,即“悠长的歌曲”,主要特征是旋律舒展、节奏自由
C.《银杯》是蒙古族短调歌曲,《天堂》是具有蒙古族长调风格的流行歌曲
D.《嘎达梅林》是蒙古族长调歌曲,《辽阔的草原》是蒙古族短调歌曲

答案:D
解析:
《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短调歌曲,《辽阔的草原》是蒙古族长调歌曲。长调流传于牧区,而短调则流行于半农半牧区。

第9题:

《嘎达梅林》是哪个民族的叙事歌曲?

A.蒙古族
B.壮族
C.满族
D.藏族

答案:A
解析:
《嘎达梅林》 蒙古族长篇叙事歌。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民族英雄,曾率领人民反抗封建王爷与军阀的统治。这是一首上下句结构的短调民歌,采用蒙族音乐常见的五声羽调式,节奏舒展沉稳,风格庄重肃穆。由辛沪光创作的同名交响诗就是以这首歌为主题的。

第10题:

下列歌曲中与上题歌曲属于同一民族的是()

  • A、《沂蒙山小调》
  • B、《上去高山望平川》
  • C、《嘎达梅林》
  • D、《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