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题目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硫脲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 药理作用:
1)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抑制络氨酸的碘化及藕联,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
2)抑制外周组织的T4转化成T3。
3)免疫抑制作用:控制高代谢症状,降低TSI(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
4)减弱β受体介导的糖代谢。
临床应用:1)甲亢的内科治疗:轻症和不宜手术或放射性碘的治疗者。
2)甲状腺手术前准备:减少甲状腺手术合并症及甲状腺危象,但可使TSH分泌
增加。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皮肤瘙痒,药疹。
2)消化道反应:厌食,呕吐,腹痛,腹泻。
3)粒细胞缺乏症:最严重的。
4)甲状腺肿及甲状腺功能减退。

第2题:

简述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禁忌症。


正确答案:药理作用:
(1)抑制腺体分泌
(2)扩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
(3)解除内脏平滑肌痉挛
(4)解除迷走N对心脏的抑制
(5)扩张血管,兴奋中枢
临床用途:
(1)全身麻痹前给药
(2)眼科应用
(3)缓解内脏平滑肌绞痛
(4)抗缓慢性心律失常
(5)抗休克
(6)解救有机磷酸酯类,M受体激动药中毒
禁忌症: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心动过虑,高热。

第3题:

试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答案:
解析:
答案:(一)药理作用(1)解热镇痛:适用于感冒发热、肌肉痛等(2)抗炎抗风湿:治疗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等(3)抗血栓: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如心绞痛等(二)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2)出血和凝血障碍(3)水杨酸反应(4)过敏反应及阿司匹林哮喘(5)瑞夷综合症

第4题:

简述抗甲状腺药的分类及代表药、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硫脲类
硫氧嘧啶类(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咪唑类(甲巯咪唑、卡比马唑)
药理作用:
(1)抑制甲状腺激素(T3、T4)的合成
(2)抑制外周T4→T3(丙硫氧嘧啶)
(3)减弱β受体介导的糖代谢
(4)免疫抑制作用
临床作用:
(1)甲亢内科治疗
(2)术前治疗
(3)甲状腺危象的治疗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厌食,呕吐,腹痛
(2)过敏反应:常见,一般不需停药也可消失。
(3)粒细胞缺乏症:严重,一般发生在治疗后的2-3个月内。应定期查血象, 低于3000个/mm3时立即停药。
(4)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碘和碘化物 碘化钠、碘化钾、复方碘溶液
药理作用:
1.小剂量碘剂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小剂量碘可预防和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
在食盐中按1:10000~1:100000的比例加入碘化钾或钠
2.大剂量碘剂产生抗甲状腺作用 
抑制蛋白水解酶使激素不能释放抑制TSH的分泌,从而影响激素合成
临床作用:
(1)防治单纯性甲状腺肿(小剂量):补充碘
(2)甲亢手术前准备(大剂量): 术前两周加用大剂量的碘剂
目的:使腺体缩小变韧、血管减少,以利手术及减少出血。 治疗甲状腺危象(大剂量):大剂量碘剂能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和合成,且作用快而强。
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上呼吸道刺激等。
(2)过敏反应:发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3)诱发甲状腺功能紊乱:如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肿,孕妇及哺乳妇女慎用 放射性碘(131I)
药理作用:
(1)β射线:射程短、破坏甲状腺实质
(2)γ射线:射程长、甲状腺摄碘功能测定
临床应用:
(1)甲亢:不宜手术、术后复发和药物无效或过敏患者
(2)甲状腺摄碘功能试验
不良反应:甲减、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药理作用:抗甲状腺作用机理:
(1)阻断β受体,改善甲亢症状
(2)抑制外周T4转化为T3
临床作用:
(1)控制甲亢症状:用于不宜用抗甲状腺药、手术及131I治疗的甲亢患者。
(2)甲状腺危象

第5题:

阿托品(M胆碱受体阻断药)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中毒解救及禁忌症。


正确答案:作用机制:1、竞争性拮抗乙酰胆碱或胆碱受体激动药对M胆碱受体的激动作用。2、对M受体选择性高,但大剂量阻断神经节N受体。
药理作用:1、抑制腺体分泌,对唾液腺与汗腺最敏感,其次呼吸道腺体,泪腺,对胃酸浓度敏感性小。2、眼:松弛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麻痹。3、平滑肌:松弛内脏平滑肌,对过度活动或痉挛的平滑肌作用更显著。4、心脏:治疗量阿托品(0.5mg)可使部分人心率短暂性轻度减慢。较大剂量(1-2mg)心率加快,房室传导加快。5、血管与血压:治疗量的阿托品对血管和血压无显著影响。大剂量的阿托品能引起皮肤扩血管作用。6、中枢神经系统:可兴奋中枢,但持续大剂量可使中枢兴奋转为抑制,由于中枢麻痹和昏迷可致循环和呼吸衰竭。
临床应用:1、解除平滑肌痉挛:适用于各种内脏绞痛。2、抑制腺体分泌:用于全身麻醉前给药。3、眼科用药:(1)虹膜睫状体炎(2)验光,检查眼底。4、缓慢型心律失常。5、抗休克(大剂量):感染性休克。6、解救有机磷酸酯中毒
不良反应:1、常见不良反应:口干,视力模糊,心率加快,瞳孔扩大及皮肤潮红。2、剂量增大不良反应加重,甚至出现中枢中毒症状
中毒解救:(对症治疗)1、口服中毒,应立即洗胃,导泻,缓慢静注毒扁豆碱。2、如有明显中枢兴奋时,则用地西泮对抗,但剂量不应过大。3、应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或用冰袋及酒精擦浴以降低体温
禁忌症: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者禁用阿托品

第6题:

试述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 临床应用:
(1)替代或补充疗法: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等。
(2)严重感染:原则上限于严重感染并伴有明显毒血症者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等,应用糖皮质激素在于减轻炎症反应、缓解中毒症状、预防中毒性休克、使病人渡过危险期。但糖皮质激素可降低机体防御功能,且无抗菌作用,故应用时须与足量有效抗生素合用,以免导致感染扩散。
(3)抑制排斥反应:通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作用,可应用于如脏器移植手术后或异体皮肤的排斥反应。
(4)抗休克:糖皮质激素可用于各种休克,有助于病人渡过危险期。
(5)血液病:用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
不良反应:
(1)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柯兴氏综合征)是过量使用糖皮质素引起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的结果。其主要表现有:满月脸、向心性肥胖、肌无力及肌萎缩、皮肤变薄、痤疮、多毛、浮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易感染等。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停药后可自行消失,数月可恢复正常。严重者分别加用抗高血压药、抗糖尿病药治疗。并办用低钠、低糖高蛋白饮食及加用氯化钾可减轻症状。骨质疏松是停止使用激素治疗的指征。
(2)诱发或加重感染:糖皮质激素可减弱机体防御疾病能力,长期应用可诱发感染或使潜在性感染灶扩大或造成播散性感染。特别是一些原来抵抗力弱的病人还可使原来静止的结核病灶扩散恶化,如肺结核等。故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病情变化,必要时并用抗菌或抗结核药物。
(3)诱发或加重溃疡:糖皮质激素剌激壁细胞分泌胃酸,增加胃蛋白酶分泌,故可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出血或穿孔。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可考虑加用抗胆碱药或抗酸药。
(4)抑制或延缓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胎儿发育并可致多发性畸形。与糖皮质激素对DNA合成和细胞分裂的广泛抑制作用有关
。(5)对眼:可以致晶体后部包囊下白内障,致突眼、视网膜水肿,造成青光眼及使角膜变薄甚至致角膜穿孔等疾病。
(6)其它:欣快、易激动、失眠、偶致精神失常或诱发癫痫发作、延缓伤口愈合等。

第7题:

试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paracetamol与aspirin比较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1)阿司匹林:①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小剂量可预防血栓形成,但大剂量反而促进血栓形成。②临床上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及感冒发烧等,大剂量应用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小剂量可防止血栓形成。③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过敏反应、水杨酸反应等。
(2)扑热息痛: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抗炎作用很弱、无实际疗效。不良反应少,无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等不良反应,偶见过敏反应,长期应用可致肝损害。

第8题:

简述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 药理作用:
①抗炎:对各类炎症反应都有抑制作用,但抗炎不抗菌,在炎症早期可缓解红、肿、热、痛等症状,在炎症后期可抑制肉芽组织增生,减轻瘢痕和粘连,但同时也影响伤口愈合。
②免疫抑制与抗过敏:对免疫过程的许多环节都有抑制作用。
③抗毒: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缓和机体对内毒素的反应,减轻细胞损伤,缓解毒血症状。
④抗休克:是抗炎、抗毒、抗免疫的结果,此外还能提高心脏、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扩张痉挛的血管,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等。
⑤影响血液与造血系统:增强骨髓造血功能,减少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使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加。⑥其他作用有退热、中枢兴奋、促进消化等。
临床应用:
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替代疗法):适用于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艾迪生病)、肾上腺危象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②严重感染:主要用于中毒性感染或同时伴有休克者,应与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合用。③休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须同时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
④治疗炎症及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如眼科炎症。
⑤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⑥血液病。
⑦皮肤病。
不良反应:
①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是长期大量应用激素的结果。
②诱发或加重感染,是抑制免疫的结果。
③消化系统并发症,与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抑制胃黏液分泌等有关。
④骨质疏松、延缓伤口愈合。
⑤延缓生长,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偶可引起畸胎。
⑥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是长期用药通过负反馈抑制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系统的结果。
⑦反跳现象。
⑧神经精神异常,个别病人可诱发精神病或癫痫,儿童大量应用可致惊厥。
⑨白内障、青光眼。

第9题:

MgSO4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中毒及抢救,抗惊厥的机制。


正确答案:药理作用:(1)口服:泻下,利胆
(2)静注:抗惊,降压
(3)外用:消炎,去肿
临床应用:
(1)缓解子痫,破伤风等惊厥
(2)高血压危象不良反应:注射过快或过量,抑制呼吸和心脏。 中毒指征:肌腱反射消失—呼吸抑制抢救:人工呼吸+注射CaCl2和葡萄糖酸钙
作用机制:神经冲动传递和骨骼肌收缩均需要Ca2+参与,Mg2+与Ca2+结构相似,可竞争Ca2+受点,拮抗Ca2+,减少Ach的释放,产生中枢及外周神经抑制作用。

第10题:

简述乙胺丁醇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1)药理作用:抗菌作用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临床应用:各型肺结核和肺外结核
(3)不良反应:对肾脏有一定的毒性、球后视神经炎、偶见敏感、胃肠道高尿酸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