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的厥证有哪些?分述其病机、辨证要点、治法、代表方?

题目

《伤寒论》中的厥证有哪些?分述其病机、辨证要点、治法、代表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伤寒论》凡以手足逆冷为主症的疾患,即为厥证;阴阳气不相顺接是一切厥证产生的基本病机。厥阴病篇和少阴病篇论述了多种厥证,按照病因病机,可将厥证归纳为阳郁热厥、阴盛寒厥、痰食厥、水饮厥、蛔厥五种类型。
(1)阳郁热厥:由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四肢末梢所致者。随病机又分为以下几种:
①邪热伏遏阳郁厥:见于原文335、339、350条。因热邪炽盛,深伏于里,阻遏气机,而阳气内郁,不得外达所致。临床以四肢厥逆之同时,伴发热,心烦,口渴,胸腹灼热,尿黄或便闭,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有力等为辨证要点。治宜清下,无形之热盛者用白虎汤辛
寒清热,有形之燥热内结者可予承气汤类方苦寒攻下泻热。
②气滞阳郁厥:见于原文318条。由肝胃气滞,阳郁不达所致。临床以四肢厥逆,伴胸胁满闷,嗳气太息,或腹痛泄利,舌淡红,苔薄白或黄,脉弦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四逆散,疏肝和胃,透达郁阳。
③正虚邪陷阳郁厥:见于原文357条。由正虚邪陷,阳郁不伸,上热下寒所致。临床以手足厥逆,喉咽不利、咯唾脓血,泄利不止,寸脉沉迟、下部脉不至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麻黄升麻汤发越郁阳,清上温下,补泻兼施。
(2)阴盛寒厥证:由阴寒内盛,阳气虚弱失于温煦所致者。随病机又分为以下几种:
①阳衰阴盛厥:见于原文317、353、354、388等条。由少阴心肾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失于温养所致。临床以四肢厥逆程度较重,且病急势危,伴呕吐、下利不止或下利清谷,身蜷无热畏寒,或汗出,或身热,或烦躁,舌淡苔白,脉沉微细或欲绝等为辨证要点。治宜回
阳救逆、破阴散寒,方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类方。
②脏厥:见于原文338条。由五脏真阳衰竭,脏气垂绝所致。临床以四肢厥逆的程度重,且进行性加剧、至七八日周身肌肤皆冷,其人躁扰无片刻安宁,脉沉微欲绝等为辨证要点。此证病势危、病情重,预后凶险。虽论中未出治方,可用四逆汤类方急救回阳,并外用灸法,
以希效于万一。
③冷结下焦厥:见于原文340条。由沉寒痼冷,凝结下焦,阳气不达所致。临床以手足厥冷,小腹冷痛硬满,恶寒,或便闭,舌苔白滑,脉沉迟而紧或沉弦等为辨证要点。原文未出治法方药,根据病机,当以温阳驱寒为法。可外灸关元、气海;内服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若有寒实内结者,则宜温下寒实,仲景《金匮》大黄附子汤、三
物备急丸等方亦可随证选用。
④中寒逆乱厥:见于原文309条。由阳明中寒,升降逆乱,胃阳不布所致。临床以手足逆冷,呕吐下利并见,以呕吐为主,烦躁欲死,
脉沉弦紧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吴茱萸汤温中散寒,泄浊降逆。
⑤血虚寒凝厥:见于原文351、352条。由厥阴肝血亏虚,寒凝经脉所致。临床以长期手足厥寒欠温,伴青紫、麻木或疼痛,脉沉细欲绝为辨证要点。治用当归四逆汤养血散寒,温通经脉;若内有久寒者,宜加吴茱萸、生姜、清酒等,以增强其温经散寒之效。
(3)痰食厥:见于原文355条。由痰浊宿食壅遏胸脘,阻塞气机,阳气不得外达所致。临床以手足厥冷,伴胸膈心下满闷,不能进食,温温欲吐,舌苔白滑或厚腻,脉时见紧象为辨证要点。治用瓜蒂散涌吐痰食。
(4)水饮厥:见于原文356条。由水饮停蓄心下胃脘,阻遏胃阳不得通达于四肢所致。临床以手足厥冷,伴心下胃脘动悸不宁,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滑,脉弦等为辨证要点。治用茯苓甘草汤,温胃化饮,利水通阳。
(5)蛔厥:见于原文338条。由上热下寒,蛔虫内扰,气机逆乱,阴阳气不能顺接所致。临床以四肢厥逆,呈阵发性发作,发则气上撞心,心中疼热,呕吐,脉沉伏不显等为辨证要点。多因进食诱发,有呕吐蛔虫史。治疗用乌梅丸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伤寒论》中的热利有哪些证型?说明各自的证候特点及治法、用方。


正确答案: 《伤寒论》中热利包括以下四种证型:
①表里皆热下利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表证未解而误下,邪气化热,邪热下迫肠道,致大肠传导失职而下利。临床以利下稀黄臭秽,暴注下迫,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喘而汗出,发热,舌红苔黄,脉急促或数等为辨证要点。表里皆热,且以里热下利为主。药用葛根芩连汤清热止利,兼以解表。
②少阳邪热内迫下利: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本条病无太阳之证而偏重于少阳.为少阳邪热内迫阳明,逼液下趋,使肠道传导失司而下利,属里热下利.治用黄芩汤,清热坚阴,里热清而阴气得复,阳热自解,利亦止也。
③厥阴毒热下利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3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此属厥阴毒热内盛,下迫大肠所致。临床以利下脓血粘液,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身热,口渴多饮,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数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白头翁汤清热解毒,凉肝止利。
④热结旁流下利又有以下三个方证:
大柴胡汤证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此属少阳胆火内炽,兼阳明里实,热邪迫津下泄之热结旁流。治疗用大柴胡汤和解少阳,通下里实,通因通用。
小承气汤证374条“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阳明燥热实邪内结,燥热内盛迫津下泄而下利。然下者自下,结者在结,实邪不去,下利难止。故仍须与小承气汤方攻下里实,通因通用。
大承气汤证256条“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242条“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2题:

分述吴鞠通五个加减承气汤的病机、症候、治法。


正确答案:a宣白承气汤的病机是肺热腑实。症见潮热便秘,痰涎壅盛,喘促不宁,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其治法为宣肺化痰,泄热攻下。
b牛黄承气汤的病机是热闭心包兼阳明腑实。症见身热神昏舌蹇、肢厥、便秘、腹部按之硬痛、舌绛、苔黄燥、脉数沉实。其治法是清心开窍,攻下腑实。
c增液承气汤的病机是热结液亏。症见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唇裂、舌苔焦燥、脉象沉细。其治法为滋阴攻下。
d新加承气汤的病机是腑实兼气阴两虚。症见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苔黄或焦黑、脉象细弱。其治法是攻下腑实,补益气阴。
e导赤承气汤的病机是热结肠府,小肠热盛。症见身热、大便不通、小便涓滴不畅,溺时痛疼、尿色红赤、时烦渴甚、舌红之脉数。其治法是通大便秘,泄小肠之热

第3题:

哮病肾虚证的主症、病机、治法、代表方。


参考答案:哮病肾虚证 平时息促气短,呼多吸少,动则为甚,腰酸耳鸣,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质胖嫩,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证机概要: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治法:补肾纳气。代表方:金匮肾气丸(桂枝、附子、山药、熟地、山茱萸等)或七味都气丸(五味子、山茱萸、茯苓、牡丹皮、熟地黄等)。

第4题:

试举4种不同病机导致的烦躁症,并分述它们的辨证要点及治法方要。


正确答案:①里热郁滞,不得发散,如大青龙汤证,证见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方要: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石膏。治宜辛温解表发汗兼清里热②心阳受损,心神不宁,如桂甘龙牡汤证,证见烦躁伴胸闷、心悸,治宜温通心阳兼镇心神。方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③误下阴阳两虚,如茯苓四逆汤证,证见烦躁伴无热恶寒,四肢厥冷,但欲寐,脉微细,治宜回阳救逆,益气安神。方要:附子、茯苓、人参、干姜、甘草④实热,结聚,心神受扰,如大承气汤证,证见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烦躁,治宜峻下热结,攻下燥屎。方要: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还有】栀子豉汤—虚烦,猪苓汤—心烦不得眠,吴茱萸汤—烦躁欲死,大柴胡汤—郁郁微烦,黄连阿胶汤—心中烦,不得卧,乌梅丸—时烦时静

第5题:

分述春温热结肠腑三个证型的病机、症候、治法?


正确答案:春温热结肠府的三个证型是:腑实兼阴液亏虚,腑实兼气阴两伤,腑实兼小肠热盛,其病机、症候、治法分述如下:
a腑实兼阴液亏虚:病机为腑实兼阴液亏虚。症候为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唇裂舌苔焦躁,脉沉细。治法为增液滋阴,攻下腑实。
b腑实兼气阴两伤:病机为腑实兼气阴两伤。症候为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撮空摸床,肢体震颤,目不了了,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治法:攻下腑实,补益气阴。
c腑实兼小肠热盛:病机为腑实兼小肠热盛。证型为身热腹满便秘,小便涓滴不畅溺时疼痛,尿色红赤,时烦渴,舌红脉数。治法:通大便之秘,泄小肠之热

第6题:

试述温病卫分证的证候及辨证要点、治则及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1)证候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全身不适,舌边尖红,脉浮数,常伴有头痛、口干微渴、咳嗽及咽红肿痛。
(2)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舌边尖红。
(3)治则:辛凉解表。
(4)方剂:银翘散。

第7题:

分述湿温湿热酿痰,蒙蔽心包与风温热陷心包的症候、治法、代表方?


正确答案:热陷心包:症候:神昏澹语,或昏聩不语,身体灼热,舌蹇肢厥,舌绛脉细数治法:清心凉营,泄热开窍方剂: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
死热酿痰蒙蔽心包症候:身热不退,朝轻木重,神识昏蒙,似清似昧或时清时昧,时或谵语,苔黄腻,脉濡滑而数
治法:清热化湿,豁痰开窍方剂;菖蒲郁金汤合苏合香丸

第8题:

何谓风寒犯肺证和风寒表证,分述其辨证要点。


参考答案:风寒犯肺证是指风寒袭表犯肺,肺卫失宣所表现的证候。风寒表证是风寒袭表,卫气失和所表现的证候。风寒犯肺证以咳嗽为主症。兼有轻微表证,或无明显表证;风寒表证则以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等表寒证为主,兼轻微咳嗽,或无咳嗽。

第9题:

少阴病的基本病机和脉证特点是什么?本证分哪些类型?分述其辨证要点、治法、代表方及治禁。


正确答案:少阴病是六经病证发展过程中后期的危重阶段。其病位在里,以心肾虚衰,水火不交为基本病机;以脉微细,但欲寐为脉证特点。
少阴为水火之脏,故少阴病本证,随患者的体质差异和病邪性质的不同,则有寒化证和热化证之异。若少阴火衰(素体少阴阳气亏虚),而感受邪气,则火衰不能制水,病从寒化,而成为少阴心肾阳虚,阴寒内盛的寒化证。临床以无热畏寒,精神萎靡,身蜷而卧,下利清谷、自利而渴,小便清长,甚则四肢厥逆,舌淡苔白,脉沉微等为辨证要点。寒化证以扶阳抑阴,回阳救逆为治疗大法,四逆汤是代表方剂,也可配合使用温灸疗法,而禁用发汗、攻下等其他治法。
若少阴水亏(素体心肾阴血亏虚,)而感受邪气,则水亏不能制火,病从热化,而成为少阴水亏火旺,虚火内炽,心肾不交的热化证。临床以心中烦,不得眠,口燥咽痛,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
热化证以滋阴清热降火为治疗大法,以黄连阿胶汤为代表方剂。总之,少阴热化证只宜清补,禁用发汗、攻下等其他治法。
少阴病的本证虽有寒化、热化之异,但以阳衰阴盛的寒化证为主。故一般说少阴病的性质多属虚、属寒、属阴,以全身性虚寒证为主要特征。

第10题:

《伤寒论》阳虚水气有哪些证候类型?分述各证的病机、证候、治法、方剂。


正确答案:《伤寒论》中比较典型的阳虚水气证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①心阳虚,水停下焦证:见于65条。由太阳病误治损伤心阳,失于温煦,寒水停于下焦所致。临床以脐下动悸,欲作奔豚,伴心悸气短,小便不利,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润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茯苓
桂枝甘草大枣汤温通心阳,化气利水。
②脾阳虚弱,水饮内停证:见于67条。由于太阳病失治误治,损伤脾阳,温运失司,则水饮内停所致。临床以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沉而紧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温阳健脾化饮利水。
③胃阳虚弱,饮停中焦证:见于356条。由胃阳虚弱,饮水过多难以输化,而水饮停蓄于胃中所致。临床以手足厥冷,伴心下胃脘动悸不宁,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滑,脉弦等为辨证要点。治用茯苓甘草汤,温胃化饮,利水通阳。
④肾阳虚弱,水饮内停证:见于82、316条。由太阳病发汗不当,损伤肾阳、或少阴肾阳虚弱,温煦失司,水饮内停所致。临床以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头眩心悸,腹痛下利,身目闰动,振振欲擗地,或全身浮肿,舌淡苔白滑,脉沉微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真武汤温肾阳,利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