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题目

试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即善于诊治疾病的医生,在诊治疾病时,一定要四诊合参,先辨疾病的阴阳属性。因为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是相对平衡的,疾病的发生,就是人体阴阳失去了平衡,即阴阳偏胜或偏衰,所以在诊治疾病时,无论是察色、按脉,还是问诊、闻诊,必须先辨别其病的阴阳属性。只有辨证准确,才能正确指导临床治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诊法的纲领是

A、先别阴阳

B、审察病机

C、观权衡规矩

D、辨识标本

E、望闻问切


参考答案:A

第2题:

试述阴阳两虚证的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阴阳两虚证是指阴虚与阳虚症状并见所表现的证候。常由阴虚证进一步发展损及阳,或阳虚证进一步发展损及阴所引起。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咽干燥,自汗或盗汗,低热,消瘦,失眠,尿少水肿,溲清便溏,面色淡白或颧红,脉沉迟无力或虚数。

第3题: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 ),正者正治,反者反治。《素问•至真要大论》


答案:以平为期

第4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引用“善除害者察其木,善理疾者绝其源”的喻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要靠法规制度。

第5题:

何谓善色、恶色?各有何临床意义?


答案:
解析:
疾病中五色的表现以明润含蓄为善色,以晦暗暴露为恶色。善色表示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故为病轻,预后良好;恶色表示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故为病重,预后不良。

第6题:

如何理解“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参考答案:“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是《内经》对阴阳学说在指导诊断方面应用的高度概括。就四诊资料而言,凡色泽鲜明的,声音洪亮有力的,呼吸声高气粗的,脉象呈浮、大、洪、滑的都属阳。反之凡色泽晦暗的,声音低微无力的,呼吸微弱的,脉象呈沉、小、细、涩的皆属阴。就证候的阴阳属性而言,凡表证、热证、实证属阳,凡里证、寒证、虚证属阴。所以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第7题: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的理论依据是

A.阴阳对立
B.阴阳平衡
C.阴阳交感
D.阴阳互根
E.阴阳消长

答案:D
解析:
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同时又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因此,在需要补阳时加以补阴的药物补阴从而促进阳气的生成。故选D。

第8题:

据《灵枢•五色》,色诊的原则包括:

A.察其浮沉,以知浅深;

B.察其泽夭,以观成败;

C.察其散抟[tuán],以知远近;

D.视色左右,以知病处;

E.视色上下,以知病处


答案:ABCDE

第9题:

《素问·太阴阳明论》是如何阐述“脾病而四支不用”?有何临床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 《素问·太阴阳明论》云:“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此段原文明确指出,四肢必须依赖胃中精气的充养,肌肉才能充实,屈伸有力。但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不能直接到达四肢,必须经过脾的转输,方可布达于四肢,若脾病则不能为胃输布水谷精气,四肢就不能得到水谷之气的滋养,造成四肢经脉空虚,筋骨肌肉得不到营养供给,以致筋骨肌肉屈伸无力,日渐消瘦,倦怠不用。“脾病而四支不用”从病理方面反证了“脾主四支”的生理功能,对指导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提示对四肢软弱、不能随意运动或肌肉萎缩等病证的治疗应注重从脾胃入手,即“治痿独取阳明”之意。

第10题:

试述职业规划对个人发展的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 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二是有利于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三是有利于认清形势,准确定位,合理安排大学的学习生活。四是可以提升职业品质,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五是有利于实现“人职匹配”,提高就业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