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梁启超的主要新闻理论。

题目

简述梁启超的主要新闻理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新闻制作、新闻价值的实现与人脑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关系(编码/解码理论)


正确答案: (1)新闻的制作和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两种信号系统在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众双方的头脑中协同活动的结果。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是条件反射。他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作第一信号系统;把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2)对记者来说,在采访中他所接触的主要是第一信号系统的实物(如人、事)刺激信号,即客观存在的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通过采访、制作,记者、编辑把第一信号系统的实物刺激信号转化为第二信号系统的以文字、声音、图像在内的一系列符号群。
(3)而新闻受众在阅读报刊、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节目时的神经活动过程正好与记者写作时的神经活动过程相反。受众通过接收第二信号系统的符号去群,在大脑里还原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实物刺激,从而间接地在头脑中再现了新闻事实。
(4)在受众头脑中再现的新闻事实和记者采访时所直接接触的新闻事实之间是否相同或相似,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新闻传播者把第一信号系统的实物刺激转为第二信号系统的符号群的动机和技巧。

第2题:

简述杰斐逊的新闻自由观,它对以后西方新闻理论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上杰斐逊执笔起草了《独立宣言》,成为北美殖民地人民反英斗争的旗帜,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杰斐逊则认为:世界上每个政府都有人类的弱点和腐化堕落的胚芽,为了防止政府蜕化,必须由人民来监督。为了防止犯错误,就必须通过报纸让人民充分了解公共事务。虽然他们有时也会被引入歧途,但将会迅速纠正自己。民意是政府存在的基础,要向人民提供关于它们自己事务的全部情况,并且力争做到使这些报纸深入到全体人民之中,而不是在政治贵族中传播信息。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给人们打开所有通向真理的道路。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好的办法是新闻自由。言论出版自由与政府的秩序是一致的,正派的政府不会被言论打倒,我们决不能限制出版自由,除非对公民的名誉造成损害。人权法案没有明确宣布言论自由,实在是令人不能容忍的疏漏,必须在今后的立法中予以纠正。他要求新宪法应该包括一个声明,即联邦政府将永远不限制报纸发表任何它们高兴发表的东西;也不减轻出版商对于所发表的错误事实承担的责任。对诽谤不必恐惧,说实话就不是诽谤,即使纯粹的诽谤,也有人民做出公正的判断。杰斐逊关于新闻自由的名言至今仍被人们广为流传:“如果由我来决定选择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要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离开了对新闻出版自由的保障,就无其他自由的保障可言,当公众舆论允许自由表达时,其力量是不可抗拒的。”“没有监察官就没有政府,但是,哪里有新闻出版自由,哪里就可以不需要监察官。”美国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杰弗逊对新闻自由思想的主要贡献是:
①率先提出并积极努力为新闻自由立法。正是在他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努力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规定了保障公民言论出版自由的条款。
②指明了新闻自由在对政府进行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
③阐明了新闻自由对探索真理的意义,认为它是打开通向真理之路的最好办法。
杰弗逊的上述观点,就当时来看,是对密尔顿出版自由思想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并且直接推动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就今天来看,对世界各国仍有着借鉴意义。当今各国在实现现代进程中,应该通过立法,保障公民的新闻自由权利;应该认真发挥新闻自由在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应该通过实施新闻自由,为人们营造探索真理的良好环境。

第3题: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在教育思想上的 主要特点。


答案:
解析:
其主要特点有: (1)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兴衰维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倡导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2)主张废除八股取士,改革科举制度。兴办学校,建立资产阶级的教育制度,以新的学校体系代替科举制度。 (3)重视学龄前教育,主张为孩子办新式学校,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合乎儿童年龄特征,同时涵盖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4)要求解放妇女,主张男女教育平等,倡导妇女教育。(5)设立师范学堂,发展师范教育,培养急需师资。(6)提倡“西学”,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认为“以治西学为当务之急”。

第4题:

简述学习新闻学理论的意义。


正确答案: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新闻事业不断进行正确的改革。
3)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4)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第5题:

简述梁启超“新文体”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围绕梁启超归纳的几点来谈:“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

第6题:

简述梁启超的主要新闻理论。


正确答案: (1)"耳目喉舌"论:认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
(2)报纸的"两大天职"说:①"监督政府",②"向导国民"。
(3)衡量报纸好坏的四条标准
①"宗旨定而高",②"思想新而正",③"材料富而当",④"报事确而速"。
(4)健全舆论的主张,阐述了什么是舆论,舆论的形成,报纸与舆论的关系等。
(5)报刊宣传的两种方法,即浸润和煽动的方法。

第7题:

简述梁启超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容与评论方式。


正确答案: 梁启超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容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所有文学形式,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鼓吹政治小说,通过评论具体作家作品阐述文学现象,注意吸收西方文艺理论,探讨文学创作现象和审美规律。

第8题:

试述评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及其新闻思想。
梁启超以利用报刊来宣传维新思想著称于世,是我国新闻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从23岁起就开始从事办报活动,一生主办了主持《万国公报》、《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时报》、《政论》、《大中华》、《晨报》报刊等17家,共撰述约1400万余言,被后人誉为言论界之骄子。此外还积极参与各地的办报活动,在一生的办报活动中,梁启超形成了自己的办报理论和新闻思想:
①认为报馆是维新的耳目喉舌,提出“去塞求通”的办报思想;
②认为报馆的两大职能是: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
③提出办报的四个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
④提出强调并舆论的重要性,认为无论何种政体,健全的舆论都是不可缺少的,而报纸是造成舆论最重要、最有力的机关;
⑤在我国最早提出了“党报”、“机关报”的概念
⑥创造了“新文体”,即“报章体”,其特征是语言丰富,条理明晰,平易畅达,笔调自由,感情充沛,也称为“时务体”和“新民体”。

第9题:

简述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主要理论。


正确答案: (1)“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是梁启超1902年提出的。其主要理论见于《译印政治小说序》、《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篇。
(2)强调小说的社会政治功用,提高小说的地位。他提出“小说为国民之魂”的口号,明确把小说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政治目的联系起来,要求小说为政治改良服务。突破了中国传统以诗文为正宗的观点。梁启超还提出了“新小说”的命题,认为“古今日欲改良政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小说一方面可以展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示历史发展的过程和趋势;另一方面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对社会生活的评价,宣扬维新思想,对民众起到认识和教育作用。总体上说,梁启超夸大了小说的作用,而对小说本身的艺术特点不够重视。
(3)为了充分发挥小说的社会政治作用,梁启超对小说的本质和特点作了探讨。他认为小说的特点不仅在于“浅而易解”、“乐而多趣”,而在于它能满足人们超越有限的现实世界,沉浸于作家所想象创造的艺术世界中,开拓眼界,广阔心胸,在阅读小说中,读者的潜能获得一种替代性实现;小说把生活变成了人们观照的对象,读者在这里咀嚼人生,品味生活,加深对于生活现象和本质的认识。具体来说,梁启超认为小说对读者有四种艺术感染力,即熏、浸、刺、提。注意到审美欣赏的心理艺术,体现了小说的审美特征。
(4)梁启超不仅重视小说的政治教化功能,而且揭示了小说的艺术特点,对我国小说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产生了促进作用。

第10题:

试评述梁启超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多方面贡献。


正确答案: (1)在创办新闻媒体方面的贡献:1895年参与创办《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戊戌期间参与《强学报》、《知新报》、《湘报》,主编《时务报》,
1898-1907年在日本期间主编《清议报》和《新民丛报》,进入民国时期以后主办《庸言》、《解放与改造》等刊物。
2.在新闻文体和编辑方式上的贡献:时务文体和新民文体.新民丛报时期的编辑创新。
3.新闻传播思想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