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著名的

题目

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和重要的著作?这些著作的性质和体例大致是怎样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培训课程设计过程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所强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培训课程设计的程序是:从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出发,明确培训课程目标,根据目标要求,进行课程设计。设计包括安排课程内容,确定培训模式,组织课程执行者,准备培训教材,选择课程策略,编制出课程评价方案,预设分组计划,分配培训课时。课程设计初步完成以后要进行论证,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不足加以改进。通过对培训课程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分析,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培训课程设计的全部过程。课程设计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定位;②目标;③策略;④模式;⑤评价。
(2)课程设计过程每个阶段强调的基本内容是:①定位阶段确定培训课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类别;②目标阶段明确培训课程的目标领域和目标层次;③策略阶段根据培训目的与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设置课程系列;④模式阶段优化培训内容、调动培训资源、遴选培训方法;⑤评价阶段检测目标是否达到。

第2题:

岩溶发育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幼年期:从上覆地层上迭置下来的河流还保持了原来的基本流路,地面上出现许多石芽和溶沟以及少数漏斗。
青年期:河流进一步下切,河流纵剖面逐渐趋于均衡剖面。漏斗、落水洞、干谷、盲谷、溶蚀洼地广泛发育,地表几乎完全转化为地下水,原来的河流全部消失,只有主河仍然存在。中年期:地表河流受下部不透水岩层的阻挡,或者地表河下切侵蚀停止,溶洞进一步扩大,溶洞顶板坍塌,许多地下河又转变为地上河,有大量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和峰林形成。
老年期:当可溶性岩层的不透水层广泛出露地面时,地表水流又发育起来,出现了泛滥平原,平原上残留着一些孤峰和残丘,这时岩溶地貌发育进入老年期阶段。

第3题:

我国新闻法学研究可以分哪几个阶段?


本题答案:(1)第一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重点为配合起草《新闻法》对新闻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是新闻自由作了相当充分的论证,并对新闻法各方面的内容作了广泛探讨。
(2)第二阶段:
重点研究新闻侵权问题,特别就新闻权利同公民人格权利之间的平衡作了种种研讨,丰富了新闻侵权法
(3)第三阶段:
研究的深化和综合

第4题: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A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这类简单的“终端—通信线路—计算机”系统,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B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呈现出多处中心的特点。
C开放式标准化网络:OSI/RM的提出,开创了一个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新时代。
D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覆盖范围广、具有足够的带宽、很好的服务质量与完善的安全机制,支持多媒体信息通信,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与完善的管理功能。

第5题:

中国新闻法规的研究分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1)关于历史研究部分:
1.新闻传播法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
2.新闻传播法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
(2)关于理论研究部分:
1.新闻传播法原理研究
2.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的研究
3.对于新闻传播法的各组成部分的研究:如新闻媒介的行政管理法
4.对新闻立法的研究: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关于新闻传播活动与法律、法规的细化研究部分
1.新闻传播活动与宪法
2.新闻传播活动与法律
3.新闻传播活动与行政法规
4.新闻传播活动与人格权
6.新闻传播活动与知识产权
(4)关于新闻传播侵权研究
(5)关于特别行政区、其他地区及国家的新闻传播法的个案及比较研究部分
1.对香港、澳门、台湾新闻传播法的研究
2.对亚洲国家、地区新闻传播法的研究
3.对西方新闻传播法的研究
4.对中西新闻传播法的比较研究

第6题:

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事件有哪些?


正确答案: 生态学10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
(1)生态学知识累积阶段(1866年前);
主要事件有:在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就累积了像二十四节气这种实质反映气候与生物关系的知识,而且广为流传,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2)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1866--1935);
主要事件有: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定义了生态学,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生态学产生以后便分化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等学科分支。
(3)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1935—1962);
主要事件有:1935年,植物生态学的英美学派代表人物,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列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他把生物与其环境看成是一个动态整体。1941年,美国科学家林德曼,发表了《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的论文。她用确切的研究数据揭示了在食物链顺序转移中生物的数量关系。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了遗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1952年,他出版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地位。
(4)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方向发展阶段(1962--);
主要事件有: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的《寂静的春天》,她的书是人类生态环境意识觉醒的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64年开展以生态系统定量研究为重点的“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之后,又于1971年组织了“人与生物圈”长期研究计划。中国于1972年加入这个研究。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21世纪行动议程》、《里约热内卢宣言》。
(5)农业生态学发展的生态学基础;
主要事件有:意大利教授G.Azzi在1929年在大学开设了农业生态学课程,并在1956年出版了《农业生态学》一书,定义了农业生态学。1972年日本的小田桂三郎出版了《农田生态学》用到系统分析方法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关系。之后也有学者出版关于农业生态学的书,且在各类生态学国际会议上农业生态学的内容越来越多。近年来,农业生态学在生态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第7题:

C3途径是谁发现的?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 C3途径是卡尔文(Ca1vin)等人发现的。可分为二个阶段:
(1)羧化阶段,CO2被固定,生成3-磷酸甘油酸,为最初产物;
(2)还原阶段:利用同化力(NADPH、ATP)将3-磷酸甘油酸还原成3-磷酸甘油醛---光合作用中的第一个三碳糖;
(3)更新阶段,光合碳循环中形成的3-磷酸甘油醛,经过一系列的转变,再重新形成RuBP的过程。

第8题:

我国工程建设程序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工程建设程序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前期阶段,其中包括投资意向、投资机会分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审批立项等;②准备阶段,包括规划环评、获取土地使用权、拆迁、报建、工程发包与承包;③实施阶段,包括工程勘察设计、设计文件审批、施工准备、工程施工、生产准备;④竣工验收与保修阶段,包括竣工验收、工程保修;⑤工程终结阶段,包括生产运营、投资后评价。

第9题:

验收分哪几个阶段,隐蔽工程有哪些?


正确答案:1、工程验收分:隐蔽工程验收、中间验收、竣工验收。2、隐蔽工程验收内容分:基础混凝土质量;接地形式、长度、埋设情况;导线压接,导地线补修情况;隐蔽性工程应在施工工程中验收,应以二人以上检查记录为主,其中一个监理,一个甲方代表。中间验收分为:铁塔验收,杆塔及拉线验收;架线,接地等。竣工验收怎样组织:设计、施工、运行、生技、基建都要到场。现场具体检查时,至少有二组到三组:测量组、技术组(施工记录、监理记录、复查记录)、巡视组。

第10题:

联调联试动态检测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检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针对具体线路情况、运营模式等,分阶段、分区段实施。
(1)准备阶段:轨道、接触网状态和通信、信号功能检测、调整。
(2)动车组试验:动车组与线下基础、牵引供电、接触网、通信等系统的调试、检测。
(3)全线拉通:全线按线路允许速度,ATP控车进行拉通试验。
(4)试运行:全线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