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1942年以后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成就特点和新面貌。

题目

简评1942年以后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成就特点和新面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使解放区出现了哪些新面貌?


正确答案:

第2题:

简评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的成就、意义和缺失。


正确答案: 蒋光慈是革命文学的理论倡导者之一,又是革命文学创作的身体力行者。他的革命文学作品,除暴露、诅咒黑暗的旧社会外,还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塑造了具有进步思想、革命思想的新人形象;二是以饱满的革命热情,迅速反映和描写现代史上的重大革命斗争。例如写于北伐革命前的中篇小说《少年飘泊者》,主人公汪中是一个佃农的儿子,父母被地主逼死,少年汪中一心想报仇,他从乡村到城市,从中部至南方,做过店员、工人,随着他飘泊的脚步,展示和暴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反动势力的凶残。他在纱厂鼓动工人罢工,被解雇;后到铁路工会工作,亲身参加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目击林祥谦烈士英勇斗争、壮烈牺牲的场景。作品描绘了现代工人运动史上这光辉的一页。汪中因此被捕,狱中得到革命党人的帮助教育,明确了害死父母的是旧社会。出狱后参加黄埔军校,在讨伐军阀陈炯明的战斗中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英勇牺牲。汪中的道路是从被压迫被剥削到起来反抗的道路,是从个人复仇自发反抗到自觉地参加革命斗争的道路。汪中的形象,在当时是新的形象,给当时的读者以很大影响。《少年飘泊者》是当时的畅销书。再以《短裤党》为例,这是一篇报告文学式的中篇小说,描写的是北伐革命中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成功地占领上海是在1927年3月21日,而小说写成于1927年4月3日,充分说明作者迅速、热情地反映重大革命斗争事件的创作特色。作者自己也说要立意让它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证据”。小说人物也采自现实生活,如工人起义领导者杨直夫暗射瞿秋白,军阀沈船舫暗射孙传芳,短裤党指共产党。
蒋光慈的革命文学创作缺点也是很突出的。表现在思想内容上的小资产阶级意识和“革命+恋爱”的公式。《少年飘泊者》中汪中和刘玉梅(店主女儿)的恋爱是旧小说格调,汪中不像佃农儿子而像个落难公子。《短裤党》中肯定了一些个人复仇的冒险主义行为。尤其是大革命失败后的《野祭》、《菊芬》、《最后的微笑》三部长篇,色彩暗淡,调子低沉,表现出严重的悲观情,鼓吹赞美暗杀手段。《丽莎的哀怨》对白俄贵族丽莎流露出过多的同情与怜惜。蒋光慈创作艺术上的缺失也是突出的,诗歌以平直的倾泻式的告白为主要抒情方式,缺少诗味;小说不注意熔铸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倾泻多于刻画,平铺直叙。最后一部小说《田野的风》则在保持创作特点的同时,对缺点有很大克服。

第3题:

简评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正确答案:

第4题:

解放区文学创作基本上以()的发表为标志,划分为两个阶段。


正确答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5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呈现出了哪些新面貌?


正确答案: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明确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
第二,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爱去过的,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是不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关系革命成败的一个大问题。以往的斗争往往未能发动群众,因此成效甚少。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这种情况有了根本改变。

第6题:

简述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期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 从19世纪70年年初到甲午战争这一时期,是近代文学的发展期。从文学本身的发展来看,文学向着自觉革新的道路路迈进了一大步,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的是诗歌与散文,它们表现出时代进步思潮的方向。诗歌创作与现实斗争结合更为紧密,写作题材与方法都出现新的因素,如黄遵宪、康有为、严复、刘光第等作家的创作。
诗歌创作的某些革新倾向,成为后来“诗界革命”的先导。散文创作方面,一批早期维新派作家如王韬、郑观应、薛福成、黎庶昌等,他们不但否定桐城派古文,而且出现了突破桐城派藩篱的某些倾向,同时亦扩大了散文的题材,而且语言流畅通俗,叙事明白,说理透辟,为后来梁启超的“新文体”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第7题:

代表刘心武80年代文学创作最高成就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代表刘心武80年代文学创作最高成就的是《钟鼓楼》。

第8题:

代表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A、赵树理

B、丁玲

C、周立波

D、柳青


参考答案:A

第9题:

概述歌德一生的主要文学创作成就。


正确答案: 歌德一生的文学创作包括诗歌、戏剧、小说等体裁的大量作品。他的《普罗米修斯》,是狂飙突进运动的最强音;与席勒合作许多谣曲中;《西东合集》蕴藏着深刻的智慧;组诗《中德四季黄昏杂咏》;长篇叙事诗中《赫尔曼与窦绿苔》最为重要。歌德一生写有各种剧本(包括未完成的)70多部。1773年发表《铁手骑士葛兹•冯•贝利欣根》体现了狂飙突进精神,受到青年们的热烈欢迎。《埃格蒙特》与《伊菲格涅亚在陶里斯》及《托夸多•塔索》都是戏剧名作。歌德最早扬名文坛的是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后有长篇小说《亲和力》。小说中能与《浮士德》并提的是两部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和《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歌德自传著作丰富,其中《诗与真》最有名,次为《意大利游记》。歌德中年以后还写有大量富于智慧结晶的简短语录。

第10题:

简评林语堂“闲谈体”散文的特点。


正确答案: 林语堂创办《论语》、《人间世》散文刊物,倡导和形成了一种“闲谈体”散文体式。这种体式“认读者为‘亲热的’故交,作文时略如同良朋话旧,私房娓语”。这种体式长处是“笔墨上极轻松,真情易于流露”。“闲谈体”散文体式和他所提倡的“幽默”、“性灵”、“闲适”小品密切相关,可以说是“闲谈体”散文体式的一些特点。他认为小品文是“在人生途上小憩谈天,意本闲适,小品文盛行,则幽默家自然出现”,小品文“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有性灵、有骨气、有见解、有闲适气味者必录之;……其景况适如风雨之夕,好友几个,密室闲谈,全无道学气味”。“闲谈体”散文体式取材广泛,“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形式则不拘一格,“尤注重清俊议论文及读书随笔”。林语堂自己的小品文,多数具有上述特点,为现代散文创造了一种“闲谈式”散文体式并成为这方面的大师,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论语派”散文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