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体育锻炼与防病治病的关系。

题目

简述体育锻炼与防病治病的关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某些免疫能力,防御生物病原的侵害;可以提高人体的各种自救能力,以避免机械外力的伤害;可以提高人体对自然的适应能力,减少物理和化学因素的毒害;可以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体育锻炼卫生要求。


正确答案: (1)适合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的特点:
①年龄特点
1.小学年龄阶段:可塑性大,适于发展平衡、协调、反应灵敏、柔韧性等能力训练。如跳、跑、平衡、投掷、游泳、广播操等。卫生要点:强度应小,内容多样,活动时间不能过长,休息可短时多次。
2.中学年龄阶段:12-17岁为全面发展时期,应侧重发展速度力量和一般耐力,以促进机体全面发展。卫生要点:预防外伤事故的发生,运动量应与成人有所区别。
②性别特点:在青春期发育后,随年龄增加性别距越来越大。中学阶段,在运动量、运动项目、运动器械及运动成绩等方面必须男女有别。
③健康状况特点:对不同健康状况的学生实行分组训练,以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训练内容。
(2)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①循序渐进;②全面锻炼;③准备运动和整理运动;④运动与休息适应交替。
(3)培养体育锻炼兴趣与习惯。

第2题:

论述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三者的关系。


正确答案: ⑴三者的相同之处:三者同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都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途径或组织形式。三者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并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育性活动。在活动的具体目标上虽有差异,但三者的活动最终指向都在于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与完成。由于三者同属学校体育范畴且目标(任务)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以及基本手段的同一性,三者活动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同一性。
⑵三者的不同之处:
①主要目标或任务的不同:体育课教学: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课外体育锻炼:侧重复习、巩固、运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体育知识、技能。课外运动训练:侧重提高少数有竞技运动潜力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②要求的不同:体育课:必修课,具有强制性。课外体育锻炼:多数情况下是自由、自愿,不具有强制性。课外运动训练:只对有条件且经过选拔的少数学生实施。
③内容的不同:体育课:受体育教学大纲的限制。课外体育锻炼:内容丰富多样,一般不受限制。课外运动训练:与运动项目密切相关的身体和技战术训练。
④组织形式的不同:体育课:课堂教学的形式。课外体育锻炼:灵活多样,一般不作形式上的要求。课外运动训练:按训练计划,以队、组或个人的形式。
⑤承受的身心负荷不同:体育课:负荷较为适中。课外运动训练:负荷适中,较明显的个人和项目特点。课外运动训练:较大的负荷,较明显的个人和专项特征。
⑥效果的评价不同:体育课:方法和标准不因人而变,具有统一性。课外体育锻炼:方法和标准灵活多样。课外运动训练:根据专项技术和相应竞赛规则进行评价。
⑶三者的相互关系: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或补充。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

第3题:

简述体育锻炼对儿童少年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


答案:
解析:
  骨骼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两者之间的比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不断增长和增粗。青少年儿童骺软骨的生长特别快,特别是四肢骨更为明显。所以说青少年时期是体育锻炼的黄金时期,体育锻炼对骨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青少年骨骼正处于骨化阶段,有机物含量多、可塑性大。长骨两端仍保留有使骨骼增长的骺软骨。在体育活动中,骨骼承受各种运动负荷的刺激,可促使骺软骨细胞的正常增殖,于骨骼营养的供给及新陈代谢加强,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经常在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的户外进行体育锻炼,由于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可使皮肤内的部分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对青少年的骨骼生长发育特别有益。
  (2)使骨骼增粗,提高骨骼的机械性能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骨骼表面的隆起更为明显,骨密度增大,管状骨增粗,骨小梁配布更符合力学规律。骨骼的这种良好的变化,与肌肉的牵拉作用关系密切。骨骼形态的良好变化,使骨骼的抗压、抗弯、抗折断和抗扭转等机械性能得到提高,例如一般人的股骨可承受236—400kg压力,而运动员的股骨承受的压力可达700kg以上。
  综上所述,适宜的体育锻炼对青少年骨骼的影响是非常有益的,所以青少年应加强体育锻炼,养成坚固的骨骼,保持强健的体魄。

第4题:

体育锻炼与认知活动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被看作为是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简述体育锻炼与人格、认知功能的关系?


正确答案: 体育锻炼与人格的关系:
(1)在青少年时期参与运动对个体的人格发展有促进作用,使个体在外向性、稳定性和依赖性方面有一定的转变。
(2)锻炼的人相比,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有较强的自制力,他们更聪明、认真、富有想象力,为人直率,而且有较强的自立能力。
(3)锻炼可以使A型行为特征发生积极的变化。
(4)可以培养勇敢的意志品质和乐观的情感。
(5)不同的锻炼方式对不同性别的人群的自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6)体育锻炼抗议通过提高个体的身体自尊而对人格产生影响。
体育锻炼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1)体育锻炼与认知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2)体育锻炼与认知功能关系在不同年龄人群的身上有不同的体现;
(3)不同的锻炼项目、运动负荷及坚持年限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也不相同;
(4)体育锻炼能延缓或预防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
(5)体育锻炼对正常人群和有心理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的影响也不相同。

第6题:

简述当前我国国民体质状况和体育锻炼现状?


正确答案: 人类的综合素质决定未来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看,国民体质的改善和增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一直是我国体育工作的基本方针,“体质”是中国体育界关注和研究健康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从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已经成为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标志。
在过去的20世纪中,中国为了增强人民体质作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1979年,首次进行“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研究”;以后,在1985年、1991年、1995年和2000年分别进行了四次全国范围的学生体质和健康调研。此外,“1994年全国职工体质调研”和“1997年成年人体质监测”使我国体质研究领域扩展到了成年群体。1999年,由科技部资助的国家“九五”重点攻关课题-《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的完成,标志我国体质研究从事走上了系统化和科学化相结合发展的道路。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汇同11个部委局在全国31个省市区首次完成了全年龄段(3~69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21世纪初,由科技部资助和启动的“十五”重点攻关课题-“中国国民运动健身指导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更是预示着中国将建立完善的国民体质诊断、评价和运动处方系统。

第7题:

简述制定《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1)、从增强人民体质这个根本目的出发,重点放在增强青少年儿童一代人的体质方面,以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2)、从我国的经济状况,体育基础和青少年儿童体质的实际出发,力求做到既符合科学要求,又简便易行,能在我国广大城乡地区普遍推行
(3)、要能激发青少年儿童积极地持久地锻炼身体,促进其体质增强,并能客观地检查他们体质的状况和实施体育效果

第8题:

简述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运动系统的影响。


答案:
解析:
适宜运动运动对骨的影响可使骨密质增厚,骨径变粗,骨面骨骼肌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有规律,骨小梁增粗。可加强骨的血液循环,改善骨的营养,骨中的胶原蛋白和矿物质代谢也随之加强。所以,骨能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固,在抗压、抗弯曲和抗扭转方面的性能均有提高。 系统运动对关节有良好的影响运动会使关节面的骨密质增厚和关节面软骨增厚,从而能承受更大的负荷。运动会导致关节软骨表面胶原纤维的增加。运动不仅会使关节周围的韧带、关节囊和肌腱增粗增厚,关节的稳固性加强,而且还会使其韧带、关节囊和肌腱的伸展性增大,关节的运动幅度也增大,达到既牢固又灵活的状态。运动会增大关节周围骨骼肌的体积,增强肌肉的收缩力,对加固关节有重大意义。
系统运动对骨骼肌的形态结构的影响。
线粒体是骨纤维的供能中心,是形成ATP的器官。ATP主 要是靠有氧代谢形成的,因此,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员通过训练可使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可减少肌肉中的脂肪成分。力量性的练习可使骨骼肌中结缔组织明显增加,从而提高肌肉的抗拉力性能。长期锻炼和训练,可使骨骼肌中的肌红蛋白、三磷酸腺苷(ATP) 、磷酸肌酸(CP)和肌糖原等化学成分明显增加。通过体育锻炼和训练,肌肉体积明显增大。坚持锻炼可使骨骼肌中毛细血管的数量明显增加,管径扩张,管壁增厚,可增加肌肉的血液供应,改善营养状况,提高肌肉的工作能
力。肌腹收缩力增大,肌腱抗牵张的能力增加。
坚持体育锻炼,对骨骼,肌肉,关节和韧带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经常运动可是肌肉保持正常的张力,并通过肌肉活动给骨组织以刺激,促进骨骼中钙的储存,预防骨质疏松,同时使关节保持较好的灵活性,韧带保持较佳的弹性,锻炼可以增强运动系统的准确性和协调性,保持手脚的灵便,使人可以轻松自如,有条不紊的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

第9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育锻炼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
  • B、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
  • C、体育锻炼对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没有影响
  • D、多数研究发现,与女性相比,体育锻炼对男性的主观幸福感影响更大

正确答案:A

第10题:

论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关系。


正确答案: 三者相同之处:(1)都属学校体育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2)都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都需承受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3)都是最终指向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完成。(4)三者活动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同一性。
三者的不同之处:主要目标或任务、要求、内容、组织形式、承受的身心负荷和效果的评价均有所不同。
三者的相互关系:(1)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核心,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和补充。(2)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