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输蟹苗?

题目

如何运输蟹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蟹苗水运过程中,一般选择()加水充气运输。

  • A、铁桶
  • B、塑料透明娄
  • C、塑料袋
  • D、活鱼运输车

正确答案:B

第2题:

如何提高商品蟹运输的成活率?


正确答案:商品蟹的运输,主要抓住四个技术关键:
(1)严格分级捕出(或收购)的河蟹要根据质量区分等级,要求做到"四分开"。一是大小分开。要把各种规格的河蟹分开存放。如果大小混放,小蟹极易死亡。二是强弱分开。蟹壳蟹腿粗硬的蟹要与壳、腿不太硬的分开。前者往往膘肥体壮,生命力强,适于长途运输,销售价格高;后者相反,最好经暂养强化培育后,再行运输。三是健残分开。八足二螯齐全的蟹与附肢残缺的分开,有残缺和破损的蟹只适于当地销售或短途运输。四是肥瘦分开。壳厚肉壮,份量重,其生命力强,耐运输。分等级后,健壮肥大的河蟹,可以出口或长途运输,等级稍差一些的仅能短途运输或就近销售。
(2)搞好包装目前常用的包装工具有竹笼、竹筒、柳条筐、木桶、铅丝笼以及蒲包、草包等。通常普遍采用的是蟹筐、蟹笼包装。可先在竹筐(笼)内衬以浸湿的蒲包,再把河蟹一层层放入筐内。放置时,应使河蟹背部朝上,腹部向下,力求放平装满,加盖扎牢,使河蟹在筐内不能爬动,以减少体力消耗和防止受伤。
(3)及时运输包装完毕的蟹筐应抓紧时间运输。一般情况下,蟹筐内的河蟹3~5天以内死亡较少,超过5天死亡就逐日增多。因此一般均用机动车、船运输,出口河蟹均采用空运,以尽量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成活率。
(4)加强途中管理运输前,应将装好蟹的蟹筐在水中浸泡一下,或用人工喷水方法使蟹筐和蟹的鳃腔内保持一定水分,以保证河蟹在运输途中始终处于潮湿的环境中。用汽车长途运输时,蟹筐上还要用湿蒲包或草包盖好。运输途中要防止日晒、风吹、雨淋,尤其要防止高温,因此通常以夜间运输为佳。运输途中要定期加水喷淋,一般经1~2天运输,商品蟹的成活率可达90%左右。有条件的可采用降温运输,使运输气温保持5~10℃,运输成活率可接近100%。装满蟹的蟹筐,在装卸时要注意轻拿轻放,切不可抛掷或挤压。

第3题:

对于河蟹苗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体色透明的嫩苗和体色较深的老苗均不宜放养
  • B、蟹苗抱成团,很少散开为劣质苗
  • C、苗种的步足从基部关节处折断者,可在短期内再生
  • D、24万只左右/千克的蟹苗为优质苗,可以放养

正确答案:D

第4题:

为什么目前不必采用早繁蟹苗当年养成成蟹上市?


正确答案:近年来,长江流域的有些单位在2~3月份就进行河蟹人工育苗,培育仔蟹,目的是当年养成成蟹上市。但此法目前的弊病很多,主要是:
(1)投资大,成活率低。长江流域2~4月份进行仔蟹培育,必须放在室内加温水泥池或塑料大棚土池培育,不仅投资大,而且仔蟹在密集、低温条件下,病害多,生长慢,成活率低。
(2)当年养成成蟹不但规格小,经济价值低,而且进一步加剧了蟹苗的需要量。如蟹苗当年养成成蟹,其放养密度低,饵料要求高,但出塘规格一般均在100克以下,有部分甚至仅30~50克,它们均只发育到绿蟹阶段。其经济价值低,一旦这种小绿蟹下海产卵,将严重影响长江水系的种质资源。由于养殖周期由二年缩短为一年,蟹苗的年平均需要量就增加了一倍,蟹种的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等于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就被食用,甚为可惜。
我们认为,只有当蟹苗供应数量充足,价格便宜,养殖设施良好,防止小绿蟹形成技术以及促进河蟹快速生长技术过关后,才能进行缩短养殖周期试验。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生产上还不宜采用早繁蟹苗当年养成成蟹。

第5题:

为什么蟹苗必须培育成仔蟹,才能提高其养殖成活率?


正确答案:河蟹在蟹苗阶段有以下特点:
(1)个体小(一般每只仅3~7毫克),龙虾型,游动速度慢,不能挖穴,喜集群,逃避敌害生物的能力很差,极易被敌害生物吞食。据测定,一条白鲦鱼其肠内有34只蟹苗,一只癞蛤蟆其胃内有121只蟹苗。因此需要创造一个无敌害的生活环境,才能提高其成活率。
(2)取食能力低,食谱范围狭。蟹苗在自然水体中,主食水蚤、水虹蛔和一些水生植物(小浮萍等),这些食物在自然条件下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因此要求有专门的培育池,提供量多质好的适口饵料,才能提高其成活率。
(3)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低。蟹苗的适温范围为l5~30℃,最适水温为25±3.5℃。水温下降到12℃以下,就要冻死。对温度骤变的适应能力差,降温骤变的安全范围为5.37±0.85℃,升温骤变的安全范围为3.15±0.75℃。此外,它们对淡水也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因此也要求有专门的培育池,控制水质,提高其成活率。
(4)新陈代谢水平高,蟹苗生长快。一般3~7毫克/只的大眼幼体,经15~20天的培育,蜕3次壳成为Ⅲ期仔蟹,体重达35~80毫克/只,增长了l0倍以上。其每克体重的耗氧率为1.068毫克/小时,比一龄蟹种大8.3倍,每小时每千克能需量为3.44千卡,比一龄蟹种大4.9倍。
综上所述,蟹苗新陈代谢水平高,生长快,需要摄食大量的高质量的饵料,但蟹苗个体小,抗逆性差,对饵料的要求高。如果直接将它们放入湖泊、河道中,就好比将鱼苗直接放入天然水体一样,成活率极低(通常回捕率仅0.1%~5%)。因此必须创造一个无敌害的、水质良好、饵料适口充足的生态环境,促进其生长,提高成活率。仔蟹培育池就是为其创造这一生态环境而设立的专用培育池。

第6题:

如何保证虾苗运输的成活率?


正确答案: 虾苗运输应根据路程远近、运输时间和运输者所具备的条件而定。运输虾苗最重要的保证是成活率,影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有水中的溶氧量、虾苗密度和水温等。其中,运输途中水体的溶解氧是否满足虾苗的需要最为关键,因此,把握好装运虾苗的密度,这是运输虾苗成败的关键。
运输过程尽量维持较适宜的条件,防止虾苗活力减退。可以采取降温措施,抑制仔虾的代谢,减少活动量,降低水中溶解氧的消耗。国内运输虾苗,多采取控制水温运苗。如在广东不少虾苗场,运输虾苗控制水温在27~28℃。气温、水温高时,多采用冰块来调节温度,或者采用冷藏车或空调车运虾苗,效果相当好。用冰块来调节水温时,要用不漏水的胶袋包住,绝不可直接放入水中。
运输要挑风和日丽的天气,气温不能高于28℃。同时,还要掌握到达放养场的时间,上午在8~9时,下午在3~4时。雨天、大风天气都不宜运输。虾苗到达养殖场以后,不能直接倒入池塘内,要把虾苗连袋放入池塘20~30分钟,待袋内的水温和池水的温度相差不大时,才能放入池塘。

第7题:

为什么蟹苗在下塘前必须暂养饱食后下塘?


正确答案:人工育苗或天然蟹苗均需经过淡水淡化后才能销售。但沿海淡水都带一些盐度(2‰~4‰),属氯化水(含氯量高),而且其钙、镁离子含量高,钙镁比例为1:1~2;如采用地下水,尽管水中镁离子少,但其铁离子、氟离子高。而内河淡水,通常盐度在0.5‰以下,钙、镁离子含量低,钙镁比例为1:0.3,属碳酸水(碳酸盐高)或硫酸水(硫酸盐高)。
由此可见,沿海淡水与内河淡水水质上的差异很大。因此蟹苗要适应这种差异,必须通过有机体渗透压的调节来适应新的环境,这就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需要在良好的水质、充足的适口饵料条件下进行调节。如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批死亡。生产实践证明,蟹苗在下塘1~5天中最容易死亡。而蟹苗下塘前,先暂养在网箱内,其水质条件好,在网箱内投入水蚤,饵料相对密度大,蟹苗捕食水蚤的机率大大提高。蟹苗饱食后,其调节渗透压的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以及捕食能力均有明显提高。此外蟹苗摄食生物药饵后,还可以提高其抗病能力。因此,蟹苗下塘前必须经过暂养,饱食下塘,才能提高其成活率。

第8题:

在选购蟹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根据以上鉴别蟹苗种类和质量的方法,在选购中华绒螯蟹蟹苗时,有6种苗不能购买:
(1)"花色苗"体色有深有浅,个体有大有小。如是人工繁殖的蟹苗,表明蟹苗发育阶段不一;如是天然蟹苗,则可能混杂其它种类的蟹苗。
(2)"海水苗"未经淡化的蟹苗不能购买。无论是人工育苗还是天然蟹苗,盐度均必须淡化到4‰以下,才能适应淡水生活。
(3)嫩苗体色半透明,大眼幼体日龄低,甲壳软,经不起操作和运输时的挤压,仔蟹培育的成活率低。
(4)蜕壳苗大眼幼体已有部分蜕壳变态为I期仔蟹,如果此时运输,仔蟹甲壳软,加以运输途中一部分大眼幼体接着蜕壳,它们均易被挤压而死亡,也易被末蜕壳的蟹苗残杀,严重影响运输成活率。
(5)高温苗在河蟹温室中人工育苗过程中,育苗池的水温应保持在于22~24℃,苗体发育正常。通常从孵出到大眼幼体出售需求21~23天;有些单位为缩短育苗周期,采用提高育苗池的水温,其育苗水温在26~28℃,蟹苗发育加快,育苗周期可缩短2~3天。但这种蟹苗个体小,而且不适应常温环境,极易死亡。
(6)药害苗在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大量施用防病药物,特别是反复使用抗生素药物(如土霉素等),有机体产生药害,致死蟹苗中的病原体产生抗药性,以致患病后无药可治。造成在蟹苗发育初期(仔1~仔3),每蜕一次壳,就有一大批蟹苗死亡。总之,选购蟹苗时,应选择大小、体色一致,育苗时间适中,发育阶段为4~6日龄(水温高时日龄可偏低,水温低时则偏高),个体大,活动能力强,盐度在4‰以下的淡化苗为佳。

第9题:

如何识别人工蟹苗的优劣?


正确答案: 尽可能选择长江水系成熟河蟹做亲本,所选大眼幼体,体色应在水中为灰色,离开水时为深黄色。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识别其优劣:
(1)手握法。优质苗沥干水后,爬行敏捷。用手紧握一把,随后放开在平板桌或玻璃板上,蟹苗能迅速散开,如果苗成块或慢慢散开,则为嫩苗或差苗。
(2)重量过数法。优质苗每500克7.5万~8.5万只,超过9.5万只则为嫩苗。
(3)淡水测试法。把大眼幼体放入纯淡水中,如立即下沉或3~5小时内死亡,说明苗质差;10小时内不死亡,且蜕皮,则为好苗。
(4)振荡模拟试验法。把要出池苗沥干水后,装入蟹苗箱中进行振荡后,发现蟹苗在箱中成堆,放入水中后,不能很快散开,并成块沉入池底,这种苗为劣质苗。相反,如果开箱后,发现蟹苗散开,并牢牢把住网眼不松开,放入水后,立即散开,这种苗为好苗。

第10题:

如何运输幼蟹?


正确答案:幼蟹运输必须掌握低温(5~10℃)、通气、潮湿和防止幼蟹活动四个技术关键。具体方法是先将待运幼蟹放在竹编的蟹笼内(或可密封的网箱内),置于河流或湖泊的微流水中,经4~6小时吊养,待其肠道粪便排空后,再将幼蟹放入浸湿的蒲包内,蟹背向上,一般每蒲包装幼蟹15公斤左右,然后扎紧,放入大小相同的竹筐内即可运输。在气温5~10℃时运输,只要保持通气、潮湿的环境,24小时不必开包查看,运输成活率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