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需进行哪些基本设施的改造?

题目

稻田养鱼需进行哪些基本设施的改造?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首先进行稻田田埂的改造,养鱼稻田田埂需加高至1米左右,田埂顶面60~80厘米宽。其次在田边修建固定设施鱼凼,面积为每亩45~55米2,深1.2~1.5米,采用青砖或毛石浆砌,水泥沙浆抹面,确保不漏水、不渗水;由鱼凼向田中开挖鱼沟,鱼沟宽40~60厘米,深30~50厘米,一亩以下田块挖“+”字型鱼沟,一亩以上挖“田”字型或“#”字型鱼沟,鱼凼与鱼沟相通,确保鱼能在整块田中自由活动、摄食;鱼凼、鱼沟面积控制在养鱼稻田10%~12%,其中鱼凼面积8%~10%;在地角开挖进、排水口,设置拦鱼栅,拦鱼栅要高于田埂,起防逃和防止敌害生物入稻田的作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疟疾防治中,灭蚊防蚊措施有()  

  • A、蚊帐浸泡
  • B、使用蚊帐纱门纱窗等防蚊设施
  • C、孳生地改造
  • D、室内杀虫剂滞留喷洒
  • E、稻田养鱼

正确答案:A,B,C,D,E

第2题:

怎样掌握养鱼稻田的水稻栽培技术?


正确答案: 养鱼稻田的水稻栽培技术如下:(1)水稻品种的选择:所选用的水稻品种要求:茎杆坚硬,耐肥力强,不易倒伏;病虫害少,抗病力强;株型良好,穗大粒多;以粳稻为主,杂交粳稻、普通杂交稻也可以。
(2)水稻育秧:①肥床准备。选择适宜的田块,施有机肥并进行多次翻耕。播种前1周,施尿素、磷肥和氯化钾,浅耕翻地熟化土壤,为培养秧苗作好准备。②适时播种。通常在5月上旬、“立夏”前后播种。播种前,用呋喃丹兑水喷洒,防止地下害虫侵蚀。秧龄通常35~40天。③强化管理。播种后,先在秧田田面上铺一层麦杆,再用塑料薄膜平盖封紧,增温促苗。如中午温度过高,在秧床上加盖草帘,使薄膜内温度保持在35℃以下。秧苗长齐后,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上午,开薄膜,喷洒1次透水。其后观察秧苗生长情况,不发生卷叶,一般不再浇水。秧苗长至二叶一蕊时,追施尿素,促进秧苗生长,育成壮秧。④防病治虫。播种前,用浸种灵浸泡稻种,消灭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在一代二化螟虫卵孵化高峰期,再用药彻底杀虫一代二化螟。
(3)秧苗栽插与生长管理:①稻田耕作。冬闲田或熟沤田要冬耕和春耕、春耖,施足基肥,耙平,6月上旬移栽秧苗。三麦、油菜等前茬作物田,要在5月下旬全部收割完。施有机肥或饼肥,然后上水翻耕,平田整地。秧苗栽插前,再施尿素、磷肥,增加土壤肥力,6月10日前后,栽插秧苗。②栽插密度。采取条栽与边行密植相结合、浅水栽插的方法。常规粳稻行距25~27cm,杂交粳稻27~30cm,株距均为13~15cm。每667m2稻田净面积栽插1.8万~2.0万穴,每穴5~6棵秧苗,基本苗保证在2万株左右,确保水稻产量在500kg以上。③肥料使用。水稻栽插前,施足基肥,可以是有机肥,也可以是饼肥。追肥以尿素为主,主要掌握在水稻分蘖期,幼穗分化期以及增穗壮粒期施用,促进水稻生长。④科学使用农药。养鱼稻田的水稻一般病较少,但仍要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重点防治稻瘟病、卷叶螟、三化螟等病害,尽量做到少打或不打农药。

第3题:

目前我国淡水高密度养鱼发展的方向是()。

A、池塘养鱼

B、稻田养鱼

C、网箱养鱼

D、水库养鱼


参考答案:C

第4题:

稻田养鱼的水质特点是?


正确答案: 1.稻田水浅,水温受气温影响远比池塘大,昼夜温差明显
2.水体交换量大:浅水勤灌,有时白天加水晚上放水。
3.溶氧充足:由于水浅,水体交换量大,水生动物少而水生植物多,大量植物光合作用产氧,加以大气中氧的溶入较多。
4.浮游生物量少,而水生植物、丝状藻类、底栖生物和水生昆虫多:受人为生产活动影响很大。
5.致病菌少,稻田养鱼的鱼病较少:生态环境不利于致病菌的繁育和感染,加以鱼类放养密度较稀,鱼体新陈代谢正常,它们对致病菌的抵抗能力也加强,因此鱼病就大大减少。

第5题:

稻田养鱼的类型


正确答案: 稻鱼兼做、稻鱼轮作、冬闲田养鱼(囤水田、冬水田)、休稻养鱼、稻鱼连作。

第6题:

稻田养蟹应增设哪些设施?


正确答案:稻田养蟹对稻田设施的要求比稻田养鱼高,主要包括:
(1)田块选择要求稻田靠近水源,水质清晰无污染,保水性能良好,面积以3~4亩为宜。
(2)开蟹沟,设蟹溜,加宽、加高田埂蟹溜是在养蟹稻田的田边或中央挖成方形或圆形的深洼,以供鱼类在夏季高温、浅灌、烤田(晒田)或施放农药时躲避栖居。蟹沟足纵横于稻田,连接蟹溜的小沟,其作用与蟹溜相同。
首先在稻田四周离田埂l.5~2米处开挖环沟,环沟宽0.6~0.8米、深0.5米,其挖出的泥土将周围田梗加宽垫高。一般田梗宽0.5米,高0.6米。并根据田块大小,在田中开挖十字形或井字的蟹沟,蟹沟规格同前。在田边开挖8~10平方米的蟹溜,蟹溜呈长方形,深1米,与蟹沟相通。通常沟、溜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15%。沟、溜宜在插秧前开挖好(为防止坍塌,目前不少地区已用水泥板作护坡),插秧后,清除沟、溜内的浮泥。有些单位在开挖环沟后,田中每隔2.5米挖条畦沟,沟宽0.5米、深0.5米,并与环沟相通。畦面种稻,沟内养蟹,而不设蟹溜,其蟹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20%~25%。
(3)防逃设备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选用水泥板、砖墙、钙塑板、玻璃钢瓦、石棉板、油毛毡、网片、双层塑料薄膜等建筑材料。防逃设施要求表面光滑、坚固耐用、防逃性能好。防逃墙高出田埂50厘米,四角建成椭圆形,板与板接头处要紧密,支撑物要牢固。建造方法同前面池塘养蟹和网围养蟹。

第7题:

试述稻田养鱼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稻田养鱼是根据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利用稻田的浅水条件,既种稻又养鱼,以水稻为主体,发挥稻鱼互利共生的作用,达到了稻谷增产、鱼类丰收的目的,形成“稻田养鱼鱼养稻,粮食增产鱼丰收”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第8题:

稻田养鱼是利用稻鱼互惠共生的原理,通过修建田间工程设施,在种植水稻的田中同时套养鱼类,从而获得稻、鱼双丰收的一种立体农业生产模式。()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9题:

稻田养鱼的生物学特性。稻田水质特点。


正确答案: 生物学特性:
①养鱼稻田中,鱼类摄食田间杂草、虫害、翻动表土,有利于稻田通风和光照,减少水稻竞争者,提高稻谷产量。
②鱼类粪便可肥田,促进稻田作物的生长。
③水稻的生态环境,为鱼类的栖息、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④残留的物质和能是参与稻田的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转化为鱼产量和稻田产量,使稻、鱼双丰收。
水质特点:
A.稻田水浅,水温受气温影响远比池塘大,昼夜温差大
B.水体交换量大
C.溶氧丰富
D.浮游生物量少,鲨植物,丝状藻类,底栖喜欢我和水生昆虫多
E.致病菌少,稻田养鱼的鱼病较少。

第10题:

稻田养鱼类型及主要技术措施?


正确答案: 类型:
①稻鱼兼做:种稻养鱼同时进行;
②稻鱼轮作:收稻蓄水放养至第二年;
③稻鱼连作:种稻放养、带水收稻、养鱼至第二年;
④休稻养鱼
主要技术:
①选择好养鱼稻田是基础;
②确定适宜的养殖品种及水稻品种是重点;
③稻田养鱼工程设施建设是高产高效的关键;
④科学合理的苗种放养;
⑤加强日常管理:施肥、用药、灌水、投饵、巡视等;
⑥适时捕捞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