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伦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意义。

题目

试论伦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论美国独立思想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潘恩主张美国脱离英国而独立,建立民主共和国,是潘恩政治思想的核心;潘恩坚决主张美国脱离英国而独立;潘恩认为人民革命是铲除封建君主制度的主要的和唯一的方法; 潘恩号召美国人民拿起武器, 用革命的手段实现美国独立。
潘恩对英国立宪君主制度的批判和号召用革命战争争取美国独立的主张,不仅对主张妥协的保守派是有力的批判,对美国人民的抗英斗争是极大的鼓舞; 而且在当时君主专制制度仍在欧洲占据统治地位, 大多数资产阶级还憧憬着立宪君主制度的情况下, 也是对欧洲广大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巨大鼓舞, 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第2题:

试论述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及其意义。


答案:
解析:
亚里士多德将人的灵魂区分为两个部分:理性的部分和非理性的部分。非理性部分又包括两种成分。所以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这三个部分相应于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人的生命。在灵魂的三部分中,植物的灵魂与理性不相干,动物的灵魂即感觉的,欲望的灵魂在一定程度上有理性成分,但它天性中有某种反理性的倾向, 与理性相对抗、相搏斗,但又有可能有理性,特别是能自制的人更是如此。灵魂的三个部分在理性的领导下和谐共存,人就成为人。 灵魂论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1) 灵魂论说明人也是动物,人的身上也有动物性的东西,它们与生俱来,采取不承认主义或企图消灭它,是违反人的本性,也是做不到的。 (2) 发展人的理性,使人超越于动物的水平,上升为真正的人,这就是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任务。人具有理性,人不同于动物,高于动物。能否用理性领导欲望,使欲望服从理性,是人与动物区分的标志。任凭欲望肆虐,不听从理性的领导,人就降低成为动物。用理性引导、限制、指导欲望,人就上升为人。 (3) 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

第3题:

试论协议离婚的特征及其优越性。


参考答案:

协议离婚,是指夫妻双方达成解除夫妻人身关系以及处理其他相关问题的合意,并按特定程序予以认可的离婚方式。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协议离婚分作不同的种类。在我国《婚姻法》中,协议离婚包括民政部门办理的行政登记离婚和法院办理的诉讼调解离婚。离婚合意是协议离婚成立的基础。离婚合意的内容是夫妻人身关系的解除、财产关系的变更以及子女抚养问题的处理。协议离婚的特征有以下几点:第一,协议离婚的主体是具有合法婚姻关系的夫妻双方。协议离婚是一种离婚方式,因此只有夫妻双方才能为之。无效婚姻的当事人、不是合法配偶的同居者不能成为协议离婚的主体。在我国,生活中存在的事实婚姻,虽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其婚姻效力,但不能通过协议的方式解除。第二,协议离婚的当事人必须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协议离婚的基础是当事人之间的离婚协议,该协议是对离婚及其后果的综合处理,关系重大。因此,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婚姻关系,不能通过协议解除。第三,在性质上,现代的协议离婚一般是法律行为,而不是事实行为。夫妻双方达成的离婚问题的合意,如果不由专门机关依一定程序认可,则不能发生法律效力。也就是说,现行法中的协议离婚,都不是自行离婚。在我国,协议离婚在性质上是要式法律行为,必须通过法律规定的特定程序才能完成。第四,协议离婚的实质要件是夫妻双方对离婚所涉及的一切问题均形成合意,即夫妻对离婚本身及其后果的协商一致。协议离婚是使破裂婚姻获得“安乐死”的好方法。推广协议离婚制度,是离婚立法的发展趋势,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引入了协议离婚制度,其离婚立法中承认协议离婚的合理性。归纳起来,协议离婚的主要优点在于:第一,协议离婚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离婚自由。离婚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适当的离婚方式体现出来的,协议离婚方式把离婚的决定权交给了当事人自己,充分体现了当事人的意志,因此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当事人离婚自由权利的行使。第二,协议离婚方式迎合私法精神,也保护了当事人的人权。从性质上讲,婚姻法是市民法,是私法。私法的基本精神是当事人意思自治,是尊重当事人的个体权利,公权力尽可能少地介入私人生活。协议离婚方式,是将离婚问题交给当事人自己解决,体现了婚姻法对当事人私权利的尊重和对人权的保护。同时,协议离婚方式在保护当事人隐私方面更有独到的功能。第三,协议离婚方式更能保证离婚的质量。婚姻关系是否能够和需要维持,更多地源于婚姻的内部和当事人的主观感受,因此当事人的判断题一般来说比第三者的判断题显然要准确得多。对绝大多数协议离婚的当事人而言,之所以都同意离婚,不能不说是对双方的婚姻已死亡达成了共识。可以说,协议离婚当事人是从内部判断题自己婚姻状况的,而裁判离婚是法官等从外部判断题他人的婚姻状况的。哪一方判断题更准确,是不言而喻的。也就是说,在反映婚姻关系是否破裂上,裁判离婚所能做到的只能是法律真实,而协议离婚则更能做到客观真实。第四,协议离婚方式,更能节约司法资源。第五,协议离婚方式,有利于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的稳定,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对我国发展经济、实现长治久安是有利的。


第4题:

试论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意义及其发展方向。


答案:
解析:
由于社会工作这门学科起源于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它所适用的对象也是西方国家出现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文化的影响,东西方在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只有将西方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中国的文化、制度等多方面加以融合,才能解决社会工作“水土不服”的问题,更好地为促进中国社会和谐发展服务。所谓社会工作本土化,就是将外来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知识体系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使结合后的理论及方法能够有效地服务于中国社会实际需求,使社会工作在中国产生最大的功效。 (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意义
1.可以大大推进社会工作的发展
社会工作本土化即是借鉴西方先进的社会工作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使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服务更加 “接地气”,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这样可以使我国的社会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社会工作本土化可以推进社会工作的发展。
2.可以大大提高社会工作者能力
要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稳步推进,离不开社会工作者的努力,而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具有更强、更专业化的工作能力。社会工作本土化需要社会工作者灵活运用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洞察我国实际发展动向,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这些也都能很好地锻炼社会工作者的能力。
3.可以大大丰富社会工作实践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虽然没有国界,但是当它传入某一国家,融入某种文化,就会具有鲜明的特色,深深地打上国家和文化的烙印。社会工作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可以使社会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社会,使其在中国产生最大的功效,还可以使社会工作在中国得到充分发展,大大丰富社会工作实践,成为国际社会工作的一道靓丽风景。
(二)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方向
1.丰富社会工作的制度主体,完善社会工作相关制度
政府、社会工作组织(如社会工作协会)和基层社会工作组织都要充当社会工作的制度主体,做好任务分工,发挥好国家主体作用、社会工作组织协同参与作用以及基层社会工作组织的能动作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制定出科学、完善的社会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社会工作的功能定位,明确社会工作的内原动力,明确社会工作的发展方略,并推动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完善社会工作理论,注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基础上,在遵循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原则的基础上,要着力构建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使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更加符合中国文化和民族心理,使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更加适应中国情况,完成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此外,社会工作理论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要服务于社会工作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完善和发展。第一,我们在运用社会工作理论时,不可生搬硬套,应该结合我国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各种实际,灵活运用,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社会工作实践。第二,通过理论的指导,寻找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最佳实现方案,并在具体的实施方法中投入更多科学的技巧,并作出适当的调整,促进本土化工作更好地实施,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3.大力拓展社会工作实务,全面参与中国社会建设
中国的发展阶段、面临的社会问题与国外差异很大,因此,中国社会工作实务必须致力于解决中国社会实际问题,尤其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拓展社会工作实务:一是要进一步重视城市流动人口服务;二是要进一步重视农村留守人员服务;三是要进一步重视老年群体服务;四是要重视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艾滋病患者、酗酒吸毒人员、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提供专业服务;五是要进一步重视受灾群众服务。此外,在中国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工作者要着力为党和政府部署的重大战略、限时任务等做好服务,如现阶段社会工作者要大力参与国家的扶贫攻坚战略。
4.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优秀的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的水平、素质在社会工作服务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培养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在政府部门的社会工作者,应该定期进行关于社会工作知识理论和实务方法的培训,提高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其次,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应该融入社会工作专业,注重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加强社会工作者后备人才建设。最后,加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设,让更多的人加入社会工作的服务中。

第5题:

试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以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
解析:
(1)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自然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其核心是“归于自然”,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也就是自然教育、人为教育、事物教育。我们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卢梭所说的“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教师的作用只是防范不良环境的影响,是消极的,不是积极的,因而他常提及“消极教育”。(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①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②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③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担社会责任。④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3)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①正确看待儿童,这是自然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②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4)自然教育的实施。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教育者要按照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进行教育。第一阶段,在婴儿期(0~2岁),主要是进行体育。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因为健康的体魄是智慧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自然的教育的条件。第二阶段,儿童期的教育(2~ 12岁),又称“理智睡眠期”,主要进行儿童感官的训练并继续发展身体。要求对这一阶段的儿童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训练。可以用“自然后果法”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第三阶段,在少年期(12~15岁),主要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第四阶段,在青年期(15~20岁),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5)对自然教育的评价:卢梭的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是高度尊重儿童的天性,倡导的是自然主义和儿童本位主义的教育观,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他系统地论述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路,提倡性善论,反对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在教育目的上主张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自然人”,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合理要求。他还详细地分析了不同时期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并据此探讨了教育内容。卢梭论证了自然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如:他分析了儿童身体健康教育;重视感觉教育的价值,并论述了感觉教育的要求和方法;反对古典主义和教条主义,倡导学习真实和有用的知识;反对“填鸭式”的教育,提倡启发式的教育;主张直观教学;反对向儿童灌输道德教条,要求养成符合自然发展的品德等。这些观点既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发展,也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卢梭的教育学说包含着相当激进的思想,充满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精神,在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其具有解放人们思想的重要意义。有人称,卢梭在教育界发动了一场哥白尼式的大革命,他把儿童放在教育过程的中心,认为儿童有一种潜在的发展可能,而教育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使其充分地实现这种可能性。同时卢梭奠定了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教育的理论基础,对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虽说卢梭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他本身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也有不足之处:对儿童天性的看法过于理想化,过分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然成长,忽视社会的影响和人类文化传统的教育作用;过高估计儿童的直接经验,忽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

第6题:

试论问食欲食量的要点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询问病人的食欲及食量,对判断其脾胃功能的强弱及疾病的预后转归有重要的意义。在疾病过程中,食欲渐复,食量渐增,提示病人胃气来复,病情在逐渐好转;若病人食欲渐衰,食量渐减,提示病人脾胃功能日益衰退,病情加重。临证中若其不欲饮食,多因湿邪困脾,或脾胃虚弱,或食滞内停。若食欲亢进,多食易饥,伴有口渴多饮者为胃火炽盛。若有饥饿感而不欲进食者,多为胃阴不足,虚热内扰之故。若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食欲大振,食量大增,甚至暴食者,是脾胃之气将绝的“除中”征兆。儿童喜食异物者常属虫积之象。

第7题:

试论述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答案:
解析:
(1)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和整体性。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不仅整个身心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也是如此。例如,人的认知的发展总是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着,在前一阶段内准备好向后一阶段的过渡,每一发展阶段需要一定的时间。每个阶段,心理的发展表现出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③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由于受遗传、环境及教育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不同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同;二是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质量也可能不同。比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④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身心的发展不是同步进行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另一方面,在同一时期,青少年身心不同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有的方面(如感知觉)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如思维、情感要在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水平。⑤人的身心发展具有整体性。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们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也具有个体的独特性。不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就无法教育人。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作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教学的意义。①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人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阶段,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陵节而施”,否则,欲速则不达。②依据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③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这一特点要求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受教育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发展特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不平衡性是由生物个体的成熟规律造成的。成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与学习的关系是很大的。个体在某一方面的某种成熟程度,表明了它在客观上具备了在该方面接受教育和进行学习的可能性。关键期是就成熟与教育的关系而言的,抓住关键期,就能使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研究不同时期个体的成熟状况及其特征,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积极促进青少年身心迅速健康地发展。

第8题:

试论临时参议院的活动及其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作为临时国会的参议院,其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议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意机构,是辛亥革命的积极成果,并创立了中华民国初期的法统;参议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立法机构,在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参议院作为第一个资产阶级立法机关,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而历史、国情和政治态势则促使参议院性质发生变化。

第9题:

试论述孔子教学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
解析:
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的过程,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位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主张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并且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启发诱导。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孔子认为无论是培养道德还是学习知识,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反对机械学习,提倡启发式教学。 (3)学、思、行并重。“学而知之”是孔子进行教学的主导思想,学是求知的途径,也是唯一手段。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学是手段不是目的,行才是终极目的,行比学更重要。由学而思而行,是孔子探索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与人的一般认识过程基本符合。 (4)提出了训练学生的思考方法。①“由博返约”,意思是博学以获得较多的具体知识,返约是在对具体事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基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②“叩其两端”: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注意到事物的对立面,合乎辩证法。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实意义结合目前教学实际情况论述,言之成理即可。)

第10题:

试论近代美国公立幼儿园的产生、发展及其意义。
(1)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公立学校运动,建立起一大批由政府开办、公款维持的公立学校。这场运动也波及到学前教育领域。1873年美国圣路易市教育局长威廉·哈里斯创办了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附设在一所公立小学。
(2)该园运用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与方法对幼儿进行实际指导,取得很大成功,在美国影响很大,促进了公立幼儿园的迅速普及和推广;而且把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的观点和做法,逐渐得到教育界的普遍承认。
(3)到1914年美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建立了公立幼儿园制度,从此美国学前教育成为公立教育制度的一部分。这种公共性质的幼儿园把增进幼儿自身的幸福作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同时也保证学前教育的机会均等。这一特点使公立幼儿园在美国各州迅速发展起来,进而推动了幼儿园教育在美国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