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规定,不同国家侨居中国的外国人相犯,处理的原则是适用()

题目

唐律规定,不同国家侨居中国的外国人相犯,处理的原则是适用()

  • A、当时国际通例
  • B、唐朝的法律
  • C、各族外国的法律
  • D、按具体情况分别论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说明下面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并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评析。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疏议》曰:“化外人”,谓藩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皆以国家法律,论定刑名。

——《唐律疏议.名例》


正确答案:唐朝作为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中心外国来唐朝学习、经商的人很多难免发生一些刑事或民事纠纷。为了妥善解决这方面的法律适用问题唐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其中的“化外人”即指外国人。根据这一规定凡属同一个国家的外国人互相侵犯时依照该国的法律处理;若是中国人与外国人或不同国家的外国人互相侵犯时则适用唐朝的法律。 这一规定将刑法上的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巧妙结合在当时世界各国中还是罕见的既维护了唐朝的国家主权又反映了唐朝统治者尊重外国习俗和法律的大国风度有利于与其他各国的正常交往。
唐朝作为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中心,外国来唐朝学习、经商的人很多,难免发生一些刑事或民事纠纷。为了妥善解决这方面的法律适用问题,唐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其中的“化外人”即指外国人。根据这一规定,凡属同一个国家的外国人互相侵犯时,依照该国的法律处理;若是中国人与外国人或不同国家的外国人互相侵犯时,则适用唐朝的法律。 这一规定将刑法上的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巧妙结合,在当时世界各国中还是罕见的,既维护了唐朝的国家主权,又反映了唐朝统治者尊重外国习俗和法律的大国风度,有利于与其他各国的正常交往。

第2题:

按照唐律规定的化外人相犯原则,阿拉伯人与日本人在长安相犯,应适用的法律是( )。

A.唐律

B.阿拉伯法律

C.日本法律

D.阿拉伯法律或日本法律


正确答案:A
解析:《唐律疏议名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即同一国籍的外国侨民在中国的犯罪,按其本国法律处断,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的侨民在中国的犯罪,则按照唐律处刑,实行属地主义原则。因此A是正确的。

第3题:

唐律中已经有了化外人犯罪如何适用法律的规定,以下对于化外人犯罪原则的适用正确的是:

A.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由双方协商选择中国或外国的法律处理

B.同一国籍的外国人在中国犯罪,可以按照中国的法律处理

C.同一国籍的外国人在中国犯罪,按照当事人国家的法律处理

D.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由唐朝选择任一当事人所属国的法律处理


正确答案:C
    《唐律·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即同一国籍的外国人在中国犯罪,按其所属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在中国犯罪,按唐律处罚,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第4题: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疏】议日:“化外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若高丽之与百济相犯之类,皆以国家法律,论定刑名。《唐律疏议》卷六《名例》 (1)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何谓“化外人”?唐律关于“化外人”相犯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如何评价唐律的上述规定? (2)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疏议”与律文之间的关系。


答案:
解析:
(1)①“化外人”即外国人。依照唐律关于“化外人”相犯的规定,同一国家侨民在中国犯罪,按其本国法律处断,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家侨民相犯或唐朝人与外国人相犯,则按照唐律处理,实行属地主义原则。(5分)②唐律的这一规定体现了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既维护了唐朝的司法主权,也照顾了其他国家的法律习惯。

(2)“疏议”是对律文的解释,与律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唐律的本条“疏议”既具体解释了“化外人”的概念,明确了律文适用的对象;又对律条所规定的“化外人”有犯的两种情形作了详细的说明,其目的在于阐明律意,以便于准确地适用律文。

第5题:

652年完成的《唐律疏议·名例》有“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的规定。该条属于国际私法中的、

A、外国人法律地位规范
B、冲突规范
C、统一实体规范
D、民事诉讼程序规范

答案:B
解析:
冲突规范是由国内法或国际条约规定的,指明某一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应适用何种法律的规范。《唐律疏议·名例》该条规定了不同相犯者应当适用的法律,故属于冲突规范,B为当选项。

第6题:

按唐律规定,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在唐朝管辖的地域内相犯,审判时应依据的法律是( )。

A.唐律

B.原告所属国法律

C.被告所属国法律

D.在当事人所属国法律和唐律中选择其一


正确答案:A
解析:《唐律.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即同国籍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者,按唐律处罚,实行属地主义原则。在当时不仅维护了国家主权,同时也比较妥善地解决了因大量外国侨民前来所引起的各种法律纠纷问题。

第7题:

下列属于唐律中“化外人相犯”的处理原则的是( )

A.同一国籍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犯罪,适用该国法律

B.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犯罪,适用唐朝法律

C.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对中国人实施的犯罪,适用唐朝法律

D.外国人可以不遵守法律

E.不管外国人和外国人互相犯罪


参考答案:ABC

第8题:

下列关于唐律的说法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A.唐律中“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的规定,其中“本俗法”是指唐代的地方习惯法

B.唐律与明律相比,其对于贼、盗的处罚要轻于明律

C.唐律对自首原则上采免罚主义

D.在唐律,“不缘公事私自犯者”属于私罪,实行从重处罚


正确答案:A
15.答案:A 考点:唐律讲解:唐律中“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的规定,其中“本俗法”是指化外人(外国人)本国或本地区所适用的法律,而不是唐代的地方习惯法。其它各项的说法均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A。

第9题:

在唐朝,不同国家侨民相犯或唐朝人与外国人相犯,按照( )处理

A.受害方国家法律
B.实施犯罪的人所在的国家法律
C.唐朝法律
D.道德

答案:C
解析:
在唐朝刑事立法上有一项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是“化外人有犯”。即同一国家侨民在中国犯罪,按其本国法律处断,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家侨民相犯或唐朝人与外国人相犯,则按照唐律处刑,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第10题:

(2009年真题)按唐律规定,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在唐朝管辖的地域内相犯,审判时应依据的法律是(  )。
A.唐律
B.原告所属国法律
C.被告所属国法律
D.在当事人所属国法律和唐律中选择其一


答案:A
解析:
解析:《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即同一国籍的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朝按照其所属的本国法处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者,按照唐律处罚,实行属地主义原则。可见,选A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