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准五服以制罪"?

题目

什么是“准五服以制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元朝刑罚方面的变化包括( )。

A.以七为尾数的十一等笞杖刑

B.杖折为笞

C.刺字

D.“准五服以制罪”


正确答案:ABC
解析:元代时期在刑罚方面较之前朝有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七为尾数的十一等笞杖刑;杖折为笞;对一些犯罪使用刺字。

第2题:

“准五服以制罪”未规定于( )。A.西晋法律B.汉代法律C.秦代法律D.三国法律


正确答案:BCD

准五服以制罪首先规定于《晋律》,为后世所沿用,直至明清。

第3题:

“准五服以制罪”首立于( )。

A.曹魏律

B.晋律

C.北齐律

D.贞观律


正确答案:B
解析:“准五服以制罪”首立于晋律,是封建法律儒家化的重要表现。

第4题:

首次确立“准五服以制罪”制度的是(  )。
A.《晋律》
B.《唐律疏议》
C.《北魏律》
D.《北齐律》


答案:A
解析:
【精解】《晋律》首次确立了“准五服以制罪”制度。服制本是中国古代以丧服为标志,规定亲属之间亲疏远近的一种制度。服制依据亲属关系的远近将亲属关系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五等。其中,斩衰亲指的是父母;齐衰亲指的父母之下的亲属,如兄姐;大功亲是指同一祖父母之下的亲属;小功亲是指同一曾祖父母之下的亲属;缌麻亲是指同一高曾祖父母之下的亲属。“准五服以制罪”制度的确立,是封建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影响深远,直至明清。故选A项。

第5题:

“准五服以制罪”首次确立于(  )。
A.《泰始律》
B.《北齐律》
C.《北魏律》
D.《曹魏律》


答案:A
解析:
解析:《晋律》又称《泰始律》,“服制定罪”最早规定在《晋律》。

第6题:

简述“准五服以制罪”原则的大致内容。


参考答案:

晋律中首创的亲属之间相犯依五服等级为标准处刑的制度。
五服包括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以卑犯尊,亲属关系越近,处罚越重;以尊犯卑,亲属关系越近,处罚越轻。


第7题:

依据“准五服以制罪”制度,如果以尊犯卑,则处罚最重的亲等是(  )。
A.斩衰亲
B.齐衰亲
C.大功亲
D.缌麻亲


答案:D
解析:
解析:依据“服制定罪”,以尊犯卑,亲等越远,处刑越重,缌麻亲的亲等最远,故D项为正确答案。

第8题:

北魏首先确立了下列哪些制度或原则?

A.官当

B.准五服以制罪

C.秋冬行刑制

D.重罪十条


A  官当

第9题:

中国古代最早规定“准五服以制罪”的法典是

A.北魏律
B.曹魏律
C.晋律
D.唐律

答案:C
解析:
“五服”本是中国古代以丧服为标志确定亲属之间亲疏远近的制度。古代服制把亲属分为五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晋律》第一次将“五服”制度纳入法典之中,作为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及衡量罪行轻重的标准,答案选C项。 值得考生注意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许多中国法制史的“第一次”。为便利考生应考,本书特别总结了该时期的许多“第一次”:(1)《曹魏律》中“八议”入律;(2)《晋律》首立“准五服以制罪”的法律制度;(3)《北魏律》《陈律》正式规定了“官当”制度;(4)《北齐律》首创《名例篇》的法典篇目,确立“重罪十条”,为后世之“十恶”之本;(5)西魏编订的《大统式》是历史上最早以“式”为形式的法典;(6)北齐始将廷尉改为大理寺,作为中央司法机关;(7)北魏始定制以死、流、徒、鞭、杖为五刑,初步形成了以劳役刑为中心的五刑体系。

第10题:

晋律确立了“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下列选项中属于“五服”之亲的有

A.斩衰
B.大功
C.小功
D.缌麻

答案:A,B,C,D
解析:
晋律第一次将礼中的“服制”列入律典。古代服制把亲属分成五个等级: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因此选项A、B、C、D正确,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