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始于()。A、1840年B、19世纪50年代C、19世纪60年代D、19世纪70年代

题目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始于()。

  • A、1840年
  • B、19世纪50年代
  • C、19世纪60年代
  • D、19世纪70年代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始于()。

A.1840年

B.19世纪50年代

C.19世纪60年代

D.19世纪70年代


参考答案:D

第2题:

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投资的增加
B:对外贸易逆差
C:对外贸易顺差
D:外资流入
E:外资流出

答案:C,D
解析:
对外投资的增加会导致资本项目的逆差,选项A不正确,对外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

第3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对外贸易论。


参考答案:

由于鸦片输入对中国造成的祸害,鸦片战争前后的思想家一般都对当时的对外通商持批评态度,只有魏源明确将鸦片贸易和正常的对外通商区别开来。到第二阶段,中外通商已成定局,人们普遍考虑的是如何在对外通商中保持有利地位,增强中国商品的竞争能力,以挽回利权。
第三阶段一度出现自由贸易主张,如谭嗣同、梁启超、严复等都是。严复还对“保商权,塞漏卮”思想进行了批判。因为自由贸易主张脱离了当时的实际,只能是昙花一现。梁启超不久即肯定了保护贸易的必要。孙中山提出要夺回海关的管理权,实行保护关税政策。


第4题:

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原因是( )。
Ⅰ.对外投资的增加
Ⅱ.对外贸易逆差
Ⅲ.外资流入的增加
Ⅳ.对外贸易顺差
Ⅴ.外资流出的增加

A、Ⅲ.Ⅳ
B、Ⅰ.Ⅱ.Ⅲ
C、Ⅰ.Ⅲ.Ⅳ
D、Ⅰ.Ⅱ.Ⅲ.Ⅴ


答案:A
解析:
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是对外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的结果:前者意味着商品出口大于进口,一方而减少了国内市场商品供应量,另一方面国家又要通过信贷途径投放本币增加外汇储备,扩大了国内本币供应量,形成国内货币购买力大于商品供应的矛盾,这将会导致通货膨胀;后者外资流入的增加,如果不能及时用来引进国内生产所需技术、设备或材料,也必然增加国内外汇储备,由此增加国内没有相应物资的货币供应量。

第5题:

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投资的增加
B:对外贸易逆差
C:外资流入的增加
D:对外贸易顺差
E:外资流出的增加

答案:C,D
解析:
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是对外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的结果:前者意味着商品出口大于进口,一方面减少了国内市场商品供应量,另一方面国家又要通过信贷途径投放本币增加外汇储备,扩大了国内本币供应量,形成国内货币购买力大于商品供应的矛盾,这将会导致通货膨胀;后者外资流入的增加,如果不能及时用来引进国内生产所需技术、设备或材料,也必然增加国内外汇储备,由此增加国内没有相应物资的货币供应量。

第6题:

近代弥补对外贸易逆差的主要手段有()。

A.侨汇

B.金银的输出

C.国际援助

D.外商在华投资


参考答案:A, B, D

第7题:

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投资的增加
B.对外贸易逆差
C.对外贸易顺差
D.外资流入
E.外资流出

答案:C,D
解析:
对外投资的增加会导致资本项目的逆差,A不正确,对外贸易顺差和外资流人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

第8题:

近代中国开始利用侨资始于()。

A.鸦片战后

B.甲午战后

C.北洋政府时期

D.国民党政府时期


参考答案:A

第9题:

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是()的结果。

A:对外贸易逆差和外资流入
B:对外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出
C:对外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
D:对外贸易逆差和外资流出

答案:C
解析:
国际收支顺差或称国际收支盈余是指某一国在国际收支上收入大于支出,主要是对外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的结果。

第10题:

近代弥补对外贸易逆差的主要手段有()。

  • A、侨汇
  • B、金银的输出
  • C、国际援助
  • D、外商在华投资

正确答案: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