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中先后出现三个教育改革方案。由于它们是不同的政治派别指

题目

法国大革命中先后出现三个教育改革方案。由于它们是不同的政治派别指定的,所以没有类似之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法国大革命前夕和大革命期间先后出现的立法机构,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①国民议会②立法议会③国民公会④三级会议⑤制宪会议

A.⑤①②③④

B.④①⑤②③

C.④⑤①②③

D.④⑤②③①


参考答案:B

第2题:

法国《郎之万一万隆教育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二战一结束,法国的议会就组建了一个教育改革委员会,任命郎之万为主席,瓦隆为副主席。瓦隆认为法国教育体制没有民主,双轨制,一个是资产阶级的,一个是人民的,中等教育是按资产阶级的需要设的,应当彻底重新改造。
他们在1948年正式向议会提交《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其主要内容是:
(1)提出了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6项基本原则,包括社会公正、学科价值平等、方向指导和职业指导等;
(2)实施6~18岁的免费义务教育,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方向指导阶段和决定阶段进行;
(3)对义务教育后的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设想;
(4)对教育中注意学生的特点、采取小组教学、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和责任感等提出了要求。在战后初期的历史条件下,方案虽然没有实施,但提供了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对法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3题: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主张自然主义教育,他的教育主张集中体现在代表作______中。


正确答案:
《爱弥尔》

第4题:

在1947年由物理学家朗之万和儿童心理学家瓦隆先后领导的委员会向法国教育部提交了新的改革方案,这也就是后来被称为“朗之万-瓦隆计划”的法国战后经典教育文献。其主旨精神是体现教育民主化和个性化。请简答法案提出的原则?


正确答案: (1)实现社会公正,男女青年不论家庭和社会地位、种族出身如何,都有受适合其自身才能的教育的平等权利;
(2)各种类型的教育和训练方式,居于同等地位;
(3)普通教育是一切专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基础,学校应该称为传播普通文化的中心;
(4)学校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的才能、兴趣、禀赋的发展,并给以学科指导,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
(5)简历单一的前后连贯的学校制度,各级教育实现免费;
(6)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地位;

第5题:

法国大革命前夕和大革命期间先后出现的立法机构,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是( )。①国民议会②立法议会③国民公会④三级会议⑤制宪会议

A.⑤①②③④
B.④①⑤②③
C.④⑤①②③
D.④⑤②③①

答案:B
解析:
1789年5月5日,由于财政问题,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1789年6月17日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国民议会,国王无权否决国民议会的决议;1789年7月9日国民议会宣布改称制宪议会,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1789年10月1日立法议会召开。法国成为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1792年9月21日,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开幕,1792年9月22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第6题: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方案主要有()

A.《康多塞计划》

B.《雷佩尔提计划》

C.《费里法令》

D.《教育基本法》

E.《拉瓦锡计划》


参考答案:A, B, E

第7题:

属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方案有(  )

A.塔列蓝计划、康多塞计划、雷佩尔提方案
B.基佐法案、费里法案、阿斯蒂埃法
C.费舍教育法、巴尔福法、卢法案
D.巴尔福法、法卢法、案富尔法案

答案:A
解析:
塔列蓝计划、康多塞计划、雷佩尔提方案都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案,其他不是,这是识记内容,要分清不同时期的教育方案。

第8题:

法国大革命中,颁布全面限价法案的政治派别是

A.吉伦特派 B.雅各宾派

C.斐扬派 D.平等派


正确答案:B

第9题:

法国1947年“郎之万-华伦(瓦隆)教育改革方案”的六条改革原则。


正确答案:1.一切儿童除因自己才能的限制以外,应不分出身、种族和社会地位,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2.承认知识分子与劳动者所从事的一切手工的、技术的、艺术的以及学术的工作有同样的尊严……

第10题:

简述卢梭的爱国教育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正确答案: 与卢梭同时代的其他启蒙思想家在批判王朝国家时,曾响亮地提出“专制之下无祖国”这一口号。卢梭一方面赞同和继续着这种批判,同时又更加深化了这一理论主题。
在他心目中,祖国不仅只是一个地理区域概念,而且有着更为广泛的内容,他给祖国这样定义:
组成祖国的不是城墙,不是人,而是法律、道德、司法、政府、宪法和由这些事物决定的存在方式。祖国存在于国家与其民众的关系之中,当这些关系没有了,祖国也就成为子虚了。为了加强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必须要对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公民宗教理论与法国的“最高主宰崇拜”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最后一章中说,为了国家的巩固,增加一些宗教的动机是必要的。法律除了本身产生的那种力量以外,还应有另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宗教给它的。国家非常关心的一点,就是要使每个公民都有一个可以促使他热爱自己责任的宗教。天主教不能成为这样的宗教,因为它的精神只有利于暴君制。对于国家来说,宗教的教条只有涉及到公民的道德和责任时才是有意义的。“最高权力应当规定一些决定公共行为的教条,如果没有这些教条就不能成为良好的公民。它们的总和构成‘公民宗教’。这些教条非常简单,这就是全能的、睿智的、仁慈的和关怀备至的神明的存在,未来的生命,正直者的幸福,对坏人的惩罚,社会契约和法律的神圣。在其他方面每个人都可以持不同的见解。但是国家有权驱逐不信仰公民宗教教条的人,——这不是因为他没有信仰,而是因为他反对社会。
(二)重视教育的思想与人权宣言的传播卢梭认为,国家依赖着公民,公民必须具有爱国美德。对此,必须要建立一整套教育体系,通过教育来强化和加深公民对祖国的热爱,培养自由祖国的公民,把对祖国的热爱与热爱民主共和紧密联系起来。而培养公民并非一日之功,必须从儿童时代开始,教育他们爱自由、爱法律、爱祖国。1793年12月19日,国民公会通过了《公共教育法》。其基本原则是教育免费并且公办。不满6周岁的儿童不得入学,儿童在8岁前即应入学,家长、监护人或保护人不得在儿童于学校至少连续读满3年之前让其退学。家长、监护人或保护人应将儿童或受保护的未成年人送入初等学校。如有不遵守规定者,应受警事管教法庭的检举。如其不遵守的法令的动机被认为并非正当时,对初犯者处以相当于其所纳税款的1/4的罚金;如属再犯其罚金加倍,违法者将被视为平等的敌人,并被剥夺公民权10年。
(三)大众节日思想与国家激发人民的理想精神除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外,卢梭还提出要通过节日、公共庆典等方式来培养所有公民的爱国热情。卢梭生前曾在给科西嘉、波兰的立法建议中,多次提出执政者应有意识地创造大众节日文化,以凝聚民族向心力。对此,雅各宾派的创造能力,可能已臻世界历史中同类活动的巅峰程度。1793年12月关于组织国民教育的法令中,全国和地方性的节日与公民会议、剧场、军事演习等一起被列入“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内容。罗伯斯比尔把规定国家节日作为公共教育的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他说:“应该有整个共和国的普遍和隆重的节日;每一个地区,也有特殊的节日,它们可以是一些休息日,也可以代替那些由于局势紧张而取消了的原来的节日。”“所有的节日都以唤醒使人类生活具有美丽和光彩的普遍感情,唤醒对自由的热忱、对祖国的爱和对法律的尊重为目的。”在他的建议下,1794年5月7日国民公会通过法令,规定法兰西共和国每年都将庆祝1789年7月14日、1792年8月10日、1793年1月21日、1793年5月31日这些节日。法兰西共和国将每十天分别纪念36个全国性节日。(这些节日包括:最高主宰和自然节,人类节,法国人民节,世界自由节,热爱祖国节,憎恨暴君和叛徒节,真理节,正义节,廉耻节,光荣和不朽节,友爱节,艰苦朴素节,勇敢节,诚实节,英雄主义节,大公无私节,禁欲主义节,爱神节,夫妇挚爱节,父爱节,母爱节,孝顺节,儿童节,青年节,成年节,老年节,灾祸节,农业节,工业节,祖先节,后裔节,幸福节。)卢梭的特殊人格已经成为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卢梭的名字永远与法国大革命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