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以及原因,并提出改革建议

题目

试分析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以及原因,并提出改革建议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危害:(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
(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
(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原因:(1)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2)师资力量薄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05年,日本中教审提出要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一体化的建议,并具体提出了建立“幼小一贯学校”的计划。()


参考答案:错误

第2题:

请分析“幼儿园小学化”这一教育现象背后的原因,并给出解决的方案。


答案:
解析:
(1)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①观念的原因。家长们都把学习好和就业好联系在一起,认为学习好将来的发展就好,过度关注知识的学习。②某些教育机构和利益挂钩,为了保证生源,而迎合家长的需求,教授小学的内容,导致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③资源的原因。幼儿教育的空间资源、人力资源等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班级人数超过国家标准一倍的幼儿园在县及县以下的幼儿园中大量存在。幼儿人数过多,幼儿园空间过小,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幼儿的安全,端坐静听成了最主要的学习方式。④小学教育的原因。小学招生的各种选拔性考试以及“非零起点”教学是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原因。⑤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对各类幼儿园进行质量监测评估,正确把握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同时相关的职能部门没有进行系统的管理,也没有治理的力度。
(2)解决方案
①改变家长及社会的观念。引导家长认识到幼儿园阶段主要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以及与人交往能力,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②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幼儿园和小学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幼儿园加强管理,加强质量评估以及处罚力度,幼儿园必须按照规定开展教学,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杜绝“小学化”的倾向。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规范小学招生和起始年级教学,严禁小学以各种名义进行选拔性入学考试,一年级严格实行“零起点”教学,教学进度不得提前,解除家长“怕跟不上”的担心。
③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投入,优化办园条件,促进教育公平,提高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质量。

第3题:

试分析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第4题: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针对幼儿教育的什么倾向提出的?()

A小学化倾向

B多元化倾向

C游戏化倾向

D活动化倾向


A

第5题:

试分析1922年“新学制”的标准、特点、意义以及对现代教育改革的启发。


答案:
解析:
1922年,民国再次修改学制,仿照美国建立了“六三三”学制,也叫1922年“新学制”或者壬戌学制。(1)新学制的内容。第一,七项标准。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新学制不定教育宗旨,而以七项标准作为指导,新学制的标准为:①适应社会进化需要;②发扬平民教育精神;③谋个性之发展;④注意国民经济实力;⑤注意生活教育;⑥使教育易于普及;⑦多留各地伸缩余地。七项标准是新学制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对民国之后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二,1922年“新学制”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采用“六三三”分段标准,将学制划分为三段。纵向看,小学6年,中学分为初、高中各3年,大学4~6年,小学之下有幼稚园,大学之上有大学院。横向看,与中学平行的有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第三,学制还有《四项附则》规定:注重天才教育,得变通年限及教程,使优异之智能尽量发展;对于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相当之特种教育;为青年个性发展,采用选科制;对年长失学者,给予补习教育。(2)对壬戌学制的评价。学制的优点:第一,学制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制,基本上是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划分的,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是第一次。第二,初等教育缩短小学年限,更加务实合理,利于普及。幼稚园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以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第三,中等教育是改制核心,是新学制中的精粹。①延长中学年限,初中和高中各3年,提高中等教育的程度,改善中学和大学的衔接关系;②中学分为初、高中,不仅增加了地方办学收缩余地,也增加了学生的选择余地;③中学实行分科制和选科制,力求使学生有较大的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第四,高等教育缩短年限,取消大学预科,使大学不再担任普通教育的任务,有利于大学进行专门教育和科学研究。第五,增强职业教育,最明显的特点是兼顾升学与就业。小学高级阶段,就要求根据各地。隋形,增置职业教育准备;在中学开设各种职业科,使学生既能准备升学,也能准备就业。学制的缺点:在移植美国综合中学学制上脱离了中国当时的实际,因而实行中困难重重,收效甚微。本欲加强的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反而被削弱。与前两部学制相比无论是指导思想上,还是整体结构上都有进步。1922年“新学制”采取了美国的“六三三”学制,是中国近代学制改革的借鉴由日本转向美国的标志。虽说带有模仿和抄袭的痕迹,但从学制的制定过程来看,也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和广泛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了教育界的智慧和经验,考虑到了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考虑到了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分期问题。学制比较彻底地摆脱了封建传统教育的束缚,重视基础的、民众的教育。学制比较简明,又具有灵活性,它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基本完成。

第6题: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个社会化的共性话题,请论述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现象以及危害。


答案:
解析: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现象:
(1)教学组织形式小学化:不按规定年龄编大、中、小班,不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组织相应活动,让幼儿提前进入学前班学习:
(2)教学内容小学化: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教授奥数、珠脑心算、诵经等幼儿难以理解的,甚至提出“认读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古诗,熟练进行100以内加减运算”等教学目标。
(3)教学方法小学化:采用“粉笔+黑板”的小学教学模式,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
(4)评价指标小学化:给幼儿布置写、读、算、背等家庭作业,进行文化知识考试,一些小学对入学儿童进行面试,按文化成绩高低录取入学。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1)违背幼儿天赋天性。把幼儿当作小学孩子教,过早开发幼儿智力,会损害幼儿的学习兴趣。
(2)影响幼儿身体健康。把幼儿封闭在教室里,束缚在座位上,限制了幼儿活动自由,使幼儿缺乏肌肉和骨骼运动,心肺功能缺少应有的锻炼.身体发育受到伤害。
(3)过早地介入理性教育。会好心办坏事,给幼儿精神压力,让孩子形成苦闷的心理背景,失去本应该有的童真童趣和快乐,不利于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人格的形成。
(4)抹杀幼儿创造的可能性。相对于幼儿来说艰深的内容和死板苛严的教育方式.使幼儿生命发展过早定型、个体生命发展的自由被极大缩减。
(5)剥夺幼儿幸福生活。不但剥夺了当下的幸福感受,而且还会影响今后人生对幸福的感受。
(6)影响教师发展。学前教育“小学化”使幼儿教师习惯于简单管理和灌输,缺乏对幼儿教育规律的探究和保教业务的钻研,影响其专业化成长。
(7)偏离办园宗旨。幼儿园以各种名目举办特长班、兴趣班,乱买滥购教材和教辅资料,向幼儿家长违规收费。

第7题:

试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并提出改革建议。


答案:
解析:
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原因:
(1)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主导活动方面;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师生关系;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
(2)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规律。
改革建议:
(1)进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双向改革;
(2)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3)结合地区特点及幼儿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
(4)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

第8题:

1994年,法国国民教育部部长贝鲁提出了《关于中小学教育的155条建议》,确定了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三原则,根据三原则,法国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因材施教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个社会性的话题,请试述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现象以及危害。


答案:
解析:
(1)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现象: ①教学组织形式小学化。幼儿一人一桌一椅,按小学教育的方式编排座位,进行集体式教学。
②教学内容小学化。分学科教授小学内容,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甚至教授奥数、珠心算等幼儿难以理解的内容,提出“认读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古诗,熟练进行100以内加减运算”等教学目标。
③教学方法小学化。采用“粉笔+黑板”的小学教学模式,老师讲,幼儿听,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
④严格按照小学的作息制度,上午3~4节课,下午2~3节课,减少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
⑤教学环境小学化。活动室内没有生动、形象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环境,游戏、操作材料缺乏,不能满足幼儿操作、探索、游戏的需求。
⑥评价指标小学化。给幼儿布置读、写、算、背等家庭作业,定期进行文化知识考试。
(2)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①过早进行系统知识的学习,不符合幼儿心理的发展水平,导致幼儿的学习压力过大,出现厌学情绪,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
②影响幼儿身体健康。把幼儿封闭在教室里,束缚在座位上,这样使幼儿缺乏运动,心肺功能缺少应有的锻炼,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
③幼儿学习了部分小学知识,进入小学后会因为已学过这些知识而不想再听老师讲,导致注意力分散,没有形成上课认真倾听的习惯,不利于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④影响教师发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使幼儿教师习惯于简单的管理和灌输,缺乏对幼儿教育规律的探究和保教业务的钻研,影响其专业成长,
⑤偏离办园宗旨。幼儿园以各种名目举办特长班、兴趣班,乱买滥购教材和教辅资料,向幼儿家长违规收费,严重脱离了幼儿园的办园宗旨和保教任务。

第10题:

试述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危害。


正确答案: 原因:
(1)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2)师资力量薄弱
(3)办学条件差
危害:
(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
(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