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科学主义教育观的主要观点。

题目

简述科学主义教育观的主要观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


正确答案:
(1)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2)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3)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4)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5)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

第2题:

董仲舒的主要教育观点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明人伦


正确答案:B

第3题:

简述建构主义的主要教育观点。


参考答案:(1)知识观
①知识不是对外在世界的真实摹写,而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设。因此,它必然随着人们认识活动的深入而不断得到升华和改写。
②知识不是通过感觉或交流而被个体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生成的。
③在建构的过程中,为了适应不断扩展的经验,个体的图式会不断进化,所有的知识都是在这种个体与经验世界的对话中建构起来的。
(2)学习者
①幼儿在学习中不是一块“白板”。
②幼儿是主动的建构者。
(3)学习观
儿童是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是在不断进化的视觉经验中活动的主体。学习不是简单地将信息从外部向内部输入,而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不断生成新理解的过程。(4)教学观
①注重以幼儿为中心进行教学。
②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
③注重协作学习。④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

第4题:

简述依赖理论的比较教育观点。


正确答案: 该理论把世界划分为由西方发达国家构成的“中心”和主要由第三世界国家构成的“边缘”。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总是试图从对边缘国家的控制中获取利益,而处于边缘的国家由于在很多方面受制于人而不得不依赖于中心国家,西式学校制度的移入加强了边缘国家对中心国家的依赖关系,进而强化了中心与边缘在政治经济上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第5题:

试比较杜威和陶行知的主要教育观点


答案:
解析:
学校与社会。关于学校与社会 关系问题,杜威的观点有两方面:一是从学校组 织形式看,他认为学校应该成为小型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各类的作业进行活动。二是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杜威 认为,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改良调节功能。他 指出:首先,学校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 基本方法;其次,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延续功能,即学校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延续工具;再次,学 校教育的协调功能,即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使个人成为“社会的一员";最后,学校教育的培养功能,培养个人与别人共同生活和合作共事的 能力。陶行知关于杜威关于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的论述,"翻半个跟头”,提出“社会即学校”,他指的学校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专门学校;其二 是指人民大众的生活场所。陶行知关于“社会即 学校”的定义是从当时中国国情出发,寻找普及 大众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切实可行的道路。 (2)教育与生活。杜威站在自然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概念。他从三个方面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一是生活离不开教育。他主张,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二是生长是生活的特征,而教育就是生长。所谓生长,就是指向未来的发展过程。教育的历 史就是生长过程。三是教育是对生活的改造。 这种改造,不仅是对个人,而且也是对整个社会 而言。它是一个连续不断改造的过程。陶行知 在教育与生活的问题上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 又“翻了半个跟头”,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把生 活和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概括起来有三层 意思: ①生活含有对人的教育作用。他认为生活 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 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②教育又促进生活之变 化。他强调,只有“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 育”才算得上是促进生活之变化的教育。 ③教育 随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生活无时不变,教育也随 之发展,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 (3)教育与学生。杜威认为,学校教育必须简化和整理所有影响儿童发展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儿童自然成长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环境,促进儿童发展。为了促进发展,他强调: ①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把重心转移,“儿童变成了太阳”,一切教育组织措施,都围绕他们运行。 ②教育过程要能唤起儿童的思维。他认为思维就是有机体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学校应该提供可以引起儿童思维的经验情境。陶行知在教育与学生问题的论述上,根据中国国情有了创新。陶行知也认为教育要促进学生发展,但这发展必须处理好三层关系: ①群体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关系; ②全面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关系; ③近期发展 和终生发展。在如何促进儿童发展的措施上,陶行知又发展了杜威的思想: ①从儿童为中心到 “六大解放”。陶行知认为教学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因此,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 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②从思维到创造。 陶行知认为在教育中不仅要启迪学生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创造,解放儿童创造力,"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人未开化的边疆”,使人人都能创造。 (4) 教育与知识。杜威认为知识就是经验, 而经验就是人与自然所创造的环境的“交涉”。 我们从杜威的著作中不难看出杜威十分强调学生的直接知识的获得。主要表现: ①倡导“从做 中学"; ②确立新的课程观。杜威认为学校的课程计划必须适应现在社会生活的需要,教材上的迫切问题是在儿童当前直接经验中寻找一些东西。课程教材必须以社会生活为基础,而且随知识的发展而发展。陶行知在教育与知识问题上发展了杜威的思想。首先,他并不是照搬杜威的 "从做中学"的思想,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学 做合一”的理论,强调教育要与生活实践结合。其次,陶行知对课程教材的建设上不仅强调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贴紧学生的直接经验,而且他从培养合格的民主人才出发,对构建具有中国国情的课程和教材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他认为课程建设要顾及全体人民接受民主教育,使他们了解贫富不均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拿出一切力量来争取胜利;富国之路是科学的教育、科学的生产、科学的劳动。同时,课程建设要留心有 特殊才能的人才能得到特别的训练和培养。教材选编要以社会和学生生活为中心,做到从丰富中求精华,从生活中求活的教材。 (5) 教师与学生。对教师与学生这一问题,杜威的观点有三点:①必须站在儿童立场上,以儿童为教师教育的出发点,坚决克服传统学校来自教师的刺激和抑制过多的现象。 ②教师不应该对儿童采取放任的态度,不应“放弃他们的指 导责任”。 ③教育过程是儿童和教师共同参与、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陶行知对这一问 题的论述比杜威又有新的发展。他认为,教师必须做到: ①树立"人民第一,一切为人民” “天下为公、文化为公”“虚心学习、集思广益"“平等待人、共同长进”等民主作风,真正做民主教育的教师。 ②学会“宽容",“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与学生共甘苦,做民众之公仆。 ③教师与学 生共创造,教师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教师,学生教师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师生双方共同向创造生活迈进。

第6题: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种观点属于()

A、实用主义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实证主义观点

D、科学主义观点


参考答案:B

第7题:

介绍最喜欢的教育家,其主要教育观点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有何启发?


正确答案:略

第8题:

以终身教育观点分析“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


正确答案:
(1)终身教育指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终身教育对国际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终身教育的创立者是法国的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他认为,将人的一生分为教育和工作两部分是毫无根据的,学校教育只是人受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全部,不能将学校教育等同于教育.教育应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持续进行的全过程,是人一生中所有教育机会的统一.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一系列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终身教育的概念,重要一点是教育要贯穿于人生的始终,所以要使教育和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它对制度化的教育提出挑战,注重人们个性发展的全面性、连续性,比传统教育更加能够显现每个人的个性.终身教育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教育目标的价值预设的个性化;教育过程的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人、教育、生活的整合,即个性化与多样化的统一.
(2)传统教育系统主要是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教育阶段组成,这些阶段虽然相互连接,但又封闭统一、自成体系.这种以阶段性为特征的制度化教育是与工业经济相联系的,它的特点是划一和封闭,过分强调学生的共性而压抑和阻碍学生个性及创造性的正常发展.人生来就有各种各样的发展潜能,教育就是要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一切机会,把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而这种阶段性的教育相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很有限的一段时间,因此也只是一种很有限的教育,不能满足人发展的各种需要.终身教育超越了阶段性、制度化的传统教育模式,适宜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有利于教育创新的实施.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教育目标的价值预设:个性化.终身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承认人的个性因素,遵循人的个性发展规律,让所有的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学习的机会.它消除了一次性教育带给人失败的痛苦,允许并提倡人们多次、多样选择,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②教育过程的实现形式:多样性.终身教育考虑到人格的全面和有机的发展,在纵向上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谋求各种教育实现形式的综合统一.这是对教育外延的崭新思考,使人们充分重视并开发大量的包括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在内的多种教育,发挥各类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及其他设施的教育功能,共同实施终身教育.
③人、教育、生活的整合:个性化与多样化的统一.人、教育、生活的整合表现为个性化与多样化的统一.个性化与多样化是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个性意味着差别和多样化,而多样化总是优于单一化,它既包含了最好的单一化的优点,也避免了它的缺点和僵化.对多样化的尊重,就意味着对个性独特性的尊重.多样化是从数量、环境上保证个性化得以实现,个性化则从质量和动力上促进多样化的发展.可以看出,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中,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9题:

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有哪些基本观点?
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观点可以从其理论基础和基本特征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1)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理论基础
第一,强调事物的变化性。
第二,强调事物的有用性。
(2)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
第一,重视教育目的的适应性。
第二,重视教育目的功利性。
第三,重视科学技术教育。

第10题:

赫尔巴特的教育观点。


正确答案: (1)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2)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3)教育四阶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4)教育性教学原则:(5)强调课堂、教材、教师的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