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个选项适合作为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的知

题目

以下哪个选项适合作为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的知识目标()。

  • A、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
  • B、通过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 C、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D、培养学生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材料一:“Thisismyday”[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EP版)五年级下册第2—6页] 材料二:“认识拱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4、15页] 材料三:“怀念母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2—25页]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人、讲授薪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据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参考答案】
Thisismyday
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句型:When do you get up/eatbreakfast/…?Iusually…at…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能够针对具体情况正确使用usually,often,sometimes三个频度副词。
2.能在Let’s findout部分用本课的目标语言询问同学的作息时间,并能对调查结果做简单的反思。
3.能够听懂Let’s try部分的录音,完成听录音找对应作息时间表的练习。
讲授新知:
Let’s talk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用新学的短语替换句型中的关键词进行多组机械操练。
(2)教师板书:“Igetupat...Ieatbreakfastat…Igotoworkat…”等五个句子,解释说:This is my time table.Do you want to know the time?引导学生询问:When do you get up/…?教师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猜测,既可巩固复习这一句型,又可发现仍不会提问的学生,重点帮助他们。
(3)教师放录音,学生跟读。然后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练习朗读对话。
(4)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该替换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做替换练习,请几组学生在课堂上演示。
Let’s find out
(1)同桌各自询问对方的timetable。要求两人各问一次,完成调查表。
(2)学生完成调查表后思考:谁的时间安排更合理?How do you make your time table better?
Task time
该项任务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填出父母的作息时间,然后分别扮演自己的父母,模仿学生用书的示范对话在同桌间或小组里交换信息。教师要注意组织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同时鼓励他们多使用所学语言。

第2题:

把一个64cm×40cm×24cm的长方体切成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并使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总和最小,则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总和为( )。

A.73280cm2

B.54680cm2

C.69450cm2

D.46080cm2


正确答案:D
要使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总和最小,那么小正方体的边长要尽可能大。64、40、24的最大公约数为B,因此小正方体的边长为8cm,共有64×40×24÷83=120块。表面积总和为6×82×120=46080cm2

第3题:

分别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们的体积。


第4题:

210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其表面积最小为多少?(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该长方体体积为210立方厘米,根据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越接近球体表面积越小,则其长、宽、高应尽量接近。210=2×3×5×7,当三个棱长分别为5、6、7时,表面积最小是2×(5×6+5×7+6×7)=214平方厘米。

第5题:

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拼成一个新的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50平方米。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正确答案:750000平方厘米

第6题:

“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能正确说出名称”这一教育要求适合()。

A、幼儿园小班

B、幼儿园中班

C、幼儿园大班

D、学前班


参考答案:C

第7题:

把一个64Cmx40Cmx24Cm的长方体切成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并使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总和最小,则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总和为( )。

A.73280cm2

B.54680cm2

C.69450cm2

D.46080cm2


正确答案:D
要使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总和最小,那么小正方体的边长要尽可能大。64、40、24的最大公约数为8,因此小正方体的边长为8cm,共有64×40×24÷83=120块。表面积总和为6×82×120=46080cm2

第8题:

材料一:“有趣的食物联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0、31页] 材料二:“拥有好心情”[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8一13页] 材料三:“解简易方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61页]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据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参考答案】有趣的食物联系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知道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会辨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4.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课堂导入:
1.讲述:有这么一则故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想不想听?
播放多媒体课件:螳螂捕蝉的故事
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一只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黄雀……
2.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在这个例子中,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
讲述:为了表明“谁被谁吃的关系”我们可以用箭头表示(板书:蝉一螳螂一黄雀)
提问:螳螂为什么要捕蝉,黄雀为什么对螳螂虎视眈眈?那蝉吃什么呢?黄雀会不会被其他动物吃呢?
(完善板书:树汁一蝉一螳螂一黄雀)
3.谈话: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评析:利用多媒体播放成语故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看,也进一步地了解了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并熟悉了用箭头表示的方法。同时安排学生列举生活中所了解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也是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展开教学。)

第9题:

将一个表面积为36平方米的正方体等分成两个长方体,再将这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则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

A.24平方米 B.30平方米 C.36平方米 D.42平方米


正确答案:D
将原正方体等分后重新组合成长方体,则表面积一定比原来大,故D正确。当然也可以计算得出答案。

第10题:

一个正方体的高增加10cm,得到新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正方体表面积增加120cm,原正方体体积是(  ).

A.9cm3
B.12cm3
C.18cm3
D.27cm3

答案:D
解析:
如下图所示,高增加10cm后,增加的表面积为四个侧面积.设原正方体的棱长为acm,则有4×10a=120,解得a=3,则原正方体的体积为33=27cm3.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