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屋面热工设计要点。

题目

简述屋面热工设计要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保温防水屋面的施工要点。


正确答案: (1)卷材防水层所用卷材及其配套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要检查材料的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样复验报告。
(2)卷材防水层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施工完成后要进行雨后或淋水,蓄水检验。
(3)卷材防水层在天沟,檐沟,檐口,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处的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卷材防水层的搭接应黏接牢固,密封严密,不得有皱折,翘边和鼓泡缺陷;防水层的收头应与基层黏接并固定牢固,缝口封严,不得翘边。
(5)卷材防水层的撒布材料或浅色涂膜保护层应铺撒或涂刷均匀,黏接牢固;水泥砂浆,块体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涂膜防水层间应设置隔离层;刚性保护层的分格缝留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屋面的排气道应纵横贯通,不得堵塞.排气管应安装牢固,位置正确,封闭严密。
(7)卷材的铺贴方向应正确,卷材搭接宽度的允许偏差为-10mm。

第2题:

简述倒置式屋面是如何定义的?它与传统屋面相比有何优点?


正确答案: 定义:保温层设置在防水层上面:这种做法又称为“倒置式保温屋面” ,其构造层次为保温层、防水层、结构层。
优点:
A.构造简化,避免浪费;
B.防水层受到保护,避免热应力、紫外线以及其他因素对防水层的破坏;
C.出色的抗湿性能使其具有长期稳定的保温隔热性能与抗压强度;
D.如采用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能保持较长久的保温隔热功能,持久性与建筑物的寿命等同;
E.憎水性保温材料可以用电热丝或其他常规工具切割加工,施工快捷简便;
F.日后屋面检修不损材料,方便简单;
G.采用了高效保温材料,符合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方向。

第3题:

刚性防水屋面的泛水构造要点与卷材屋面相同的地方是防水层与屋面突出物间均须留分隔缝,且另铺贴附加卷材盖缝形成泛水。()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

第4题:

简述卷材防水屋面泛水构造要点。


正确答案:①将屋面的卷材防水层材采取满粘法继续铺至垂直面上,形成卷材泛水,并加铺一层卷材②泛水应有一定的高度,迎水面不低于250mm,背水面不低于180mm③屋面与垂直面交接处应做成45°斜面或圆弧,圆弧半径应根据卷材种类不同选用,一般为50~100mm④做好泛水的收头固定

第5题:

热工设计准则概念,压水堆设计中规定的稳态热工设计准则有哪些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热工设计准则:在计反应堆冷却系统时,为了保证反应堆运行安全可靠,针对不同的堆型,预先规定了热工设计必须遵守的要求,这些要求通常称为堆的热工设计准则。
1、燃料元件芯块内最高温度应低于其相应燃耗下的熔化温度。
2、燃料元件外表面不允许发生沸腾临界。
3、必须保证的正常运行工况下燃料元件和堆内构件能得到充分冷却;在事故工况下能提供足够的冷却剂以排出堆芯余热。
4、在稳态额定工况和可预计的瞬态运行工况中,不发生流动不稳定性。

第6题:

什么是泛水?柔性防水屋面泛水设计的构造要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泛水:指屋顶与所有垂直突出屋面的垂直面之间铺设的防水构造。
构造要点:泛水有足够的高度≥250mm;
屋面与垂直立墙之间的找平层做出直径≥150mm的园弧;
防水层的上端要固定;
泛水的顶部应有挡雨措施。

第7题:

刚性防水屋面的泛水构造要点与卷材屋面相同的地方是防水层与屋面突出物间均须留分隔缝,且另铺贴附加卷材盖缝形成泛水。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试述涂膜防水屋面的施工要点。


正确答案: (1)防水涂料和胎体增强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要检查材料的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样复验报告。
(2)涂膜防水层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施工完成后要进行雨后或淋水,蓄水检验。
(3)涂料防水层在天沟,檐沟,檐口,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处的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涂膜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80%。
(5)涂膜防水层与基层应黏接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匀,无流淌,皱折,鼓泡,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
(6)涂料防水层上的撒布材料或浅色涂膜保护层应铺撒或涂刷均匀,黏接牢固;水泥砂浆,块体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涂膜防水层间应设置隔离层。

第9题:

压水堆的稳态热工设计准则有哪些?


正确答案:1.芯块内最高温度应低于其相应燃耗下的熔化温度
2.燃料元件外表面不允许发生沸腾临界
3.必须保证正常运行工况下燃料元件和堆内构件能得到充分冷却,在事故下能提供足够的冷却剂以排出堆芯余热
4.在稳态额定工况和可预计的瞬态运行工况中,不发生流动不稳定性

第10题:

简述屋面排水的设计步骤?


正确答案: (1)划分排水分区2)确定排水坡面数目(3)确定水落管间距(4)考虑立面情况(5)综合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