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抗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为什么要设置剪力墙的加强部位?试说明

题目

剪力墙抗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为什么要设置剪力墙的加强部位?试说明剪力墙加强部位的范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49.8m,地下1层,地上l6层,首层为转换层(二层楼面设置转换梁),纵横向均有不落地剪力墙。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丙类建筑,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地下一层、首层层高4.5m,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50;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0m,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5。
36.假定,该结构首层剪力墙的厚度为300mm。试问,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设置高度和首层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取下列何项时,才能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最低抗震构造要求?(  )

A.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2层楼板顶(7.5m标高);首层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采用双排Φl0@200
B.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2层楼板顶(7.5m标高);首层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采用双排Φ12@200
C.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3层楼板顶(10.5m标高);首层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采用双排Φl0@200
D.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3层楼板顶(10.5m标高);首层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采用双排Φ12@200

答案:D
解析: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1.4条规定,以剪力墙高度的l/10与两层层高二者的较大值作为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对于带有转换层的结构,落地剪力墙是框支层以下最主要的抗侧力构件;框支层上部两层的剪力墙直接与转换构件相连,相当于一般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且其内力变化较大、传力路径复杂,故规范规定取转换层加上其以上两层的高度或房屋总高的1/10二者的较大值作为底部加强区。根据第10.2.2条规定,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宜取至转换层以上两层宜不小于房屋高度的1/10。故底部加强部位取至3层楼板顶(10.5m标高)。
由第10.2.19条可知,首层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为0.3%。双排10@200的配筋率为0.26%<0.3%,不满足要求;双排Φ12@200的配筋率为0.38%>0.3%,满足要求。

第2题:

某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二级。试问,该结构中下列何种部位的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必须采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要求的钢筋?

①框架梁:②连梁;③楼梯的梯段;④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解答:根据《抗规》第3.9.2条第2款,应选(B)。

第3题: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时,抗震缝的设置宽度是(  )。

A、两者相同
B、框架—剪力墙结构较框架结构小20%,且不宜小于100mm
C、框架—剪力墙结构较框架结构小30%,且不宜小于100mm
D、框架—剪力墙结构较框架结构小10%,且不宜小于100mm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4条规定,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一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一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并可根据需要在缝两侧沿房屋全高各设置不少于两道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

第4题:

剪力墙设置底部加强部位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述错误的是()

  • A、控制塑性铰出现的部位;
  • B、保证出现塑性铰后剪力墙具有足够的延性;
  • C、提高其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 D、不允许底部加强部位出现塑性铰。

正确答案:D

第5题:

一、二级抗震等级剪力墙非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分布筋可在同一部位搭接。()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抗震设计时当采用剪力墙结构而底层空旷时,应有不少于( )的剪力墙落地并在底层予以加强。

A.30%
B.40%
C.50%
D.60%

答案:C
解析:
底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落地剪力墙的数量与全部墙体数量之比,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少于30%,抗震设计时不宜少于50%。

第7题:

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时,下列哪一条规定是不正确的?( )

A.抗震设计时,框支柱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450mm
B.抗震设计时,框支柱的截面高度不应大于框支梁跨度的1/12
C.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体两端宜设置翼墙或端柱
D.转换层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0.2.11条规定,框支柱截面宽度,非抗震时不宜小于400mm;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450mm;柱截面高度,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转换梁跨度的1/15,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转换梁跨度的1/12。第10.2.20条规定,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体两端宜设置翼墙或端柱,抗震设计时尚应按规范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第10.2.23条规定,框支转换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

第8题: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关抗震的一些观点,其中何项不正确?
提示:不考虑楼板开洞影响,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作答。
(A)对于板柱-抗震墙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穿过柱截面的板底两个方向钢筋的受拉承载力应满足该层楼板重力荷载代表值(8度时尚宜计人竖向地震)作用下的柱轴压力设计值
(B)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宜设置端柱或与另一方向的剪力墙相连
(C)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应设置底部加强部位,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一层底板算起
(D)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避免在地下室顶板开大洞口。地下室顶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若柱网内设置多个次梁时,可适当减小


答案:C
解析:
答案:(C)
解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6.6.4条及条文说明,(A)正确;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6.1.8条第3款,(B)正确;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6.1.10条,(C)不正确;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6.1.14条及条文说明(D)正确,故选(C)。

第9题:

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一些主张,其中何项是正确的?()[2009年真题]

  • A、对竖向荷载沿平面均匀分布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平面中部
  • B、对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各墙肢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应按墙底截面组合弯矩计算值乘以大于1.0的增大系数采用
  • C、由短肢剪力墙和一般剪力墙构成的某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 D、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仍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采用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剪力墙结构设置底部加强部位的主要原因是()

  • A、侧向力作用下,墙肢的塑性铰一般会在结构底部一定高度范围内形成
  • B、剪力墙底部弯矩较大
  • C、剪力墙底部剪力较大
  • D、剪力墙底部轴力较大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