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称“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国其根本精神的”

题目

梁漱溟称“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国其根本精神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它的()。


正确答案:人文精神

第2题:

西方文化是意欲向前的文化,注重对外在自然的征服;印度文化是意欲向后的文化,注重人生的内在解脱;而中国文化则居于两者之间,“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梁漱溟认为,乡村建设的实质是一个中国文化改造的问题。 ( )


答案:对
解析:

第4题:

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学者梁漱溟指出,西方文化是向前看的,以个人为本位,追求物质利益,崇尚科学和民主。中国文化是注重现实的,注重社会问题,注重人与人之关系。

第5题:

下列不是梁漱溟撰著的作品是:()。

  • A、《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 B、《人心与人生》
  • C、《中国文化要义》
  • D、《佛家名相通释》

正确答案:D

第6题:

梁漱溟认为,近代中国社会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正确答案:文化失调

第7题: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认为中国传统是一个()的社会。

  • A、个人本位
  • B、国家本位
  • C、伦理本位
  • D、家族本位

正确答案:C

第8题:

乡村建设的实质是一个中国文化改造的问题。持这种观点的是( )


A.黄炎培

B.梁漱溟

C.蔡元培

D.陶行知

答案:B
解析:
梁漱溟认为,中国的社会问题是由于东西文化相遇,中国文化相形见绌,为应付新环境而学西洋,结果中国老文化破坏殆尽,中国农村破产崩溃。因此,当务之急是“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而中国原本是一个大的农业社会.中国的建设问题归根结底是“乡村建设”。“乡村建设”的实质是一个中国文化改造的问题。

第9题:

在尚未写成的《中国文化目录》一书中便有一个独立的饮食篇其作者是()

  • A、梁启超
  • B、顾康伯
  • C、梁漱溟
  • D、张起钧

正确答案:A

第10题:

试述梁漱溟的中国文化失调与重建理论。


正确答案: ①梁漱溟倡导与从事乡村建设实验的主要理论根据,是他所提出的“中国文化失调与重建理论”,他把东西方文化的发展演进过程依次分为三条路向:
第一条,西方文化,以意欲向前发展为其根本精神。西洋人是崇尚外用力的,他们向自然界争取物质,向社会争权夺利。正因为如此,西洋人方能够不断地征服自然,发展科学和民主。但是现在,西洋人的这种意欲向前的文化已经走到尽头。
第二条,中国文化,以意欲自为调合持中为其根本精神。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注重“向里用力”,他们不向自然界争取什么,也不向社会要求什么,安分知足,随遇而安。因为他们强调内外矛盾的调合、持中,所以科学和民主都不发达。
第三条,印度文化,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这是佛教文化的路向。印度人不谈现世的人生问题,而是要超脱人生的问题,所以印度文化比中国文化更早熟。
②梁漱溟由文化的讨论进一步深入到对中国社会组织结构的探讨。中国传统的社会组织结构,与西洋中古及近代社会皆有不同之处。西洋近代社会是个人本位的社会,阶级对立的社会。而传统的中国社会则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立的社会。
第一,所谓伦理本位,就是整个社会受着伦理关系、义务关系的支配,这种关系始于家庭,并表现
于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
第二,所谓职业分立,就是在中国只有一行一行不同的职业,各人做各人的工,各人吃各人的饭,
而不存在两面对立的阶级。
③自西洋文化进入以后,中国的这种伦理本位与职业分立的传统社会组织结构被破坏了。这种文化
失调突出地表现于西洋“都市文明”对中国传统的“乡村文明”的破坏上。在他看来,中国原为乡村国家,以乡村为根基与主体,而发育成高度的乡村文明,中国的这种乡村文明近代以来受到来自西洋都市文明的挑战。
④中国要构建新的社会组织,如果有一个团体组织出现,那就是中西具体事实的融合,可以说是以中国固有精神为主而吸收了西洋人的长处。这个团体组织是一个伦理情谊的组织,而以人生向上为前进的目标。整个组织即是一个中国精神的团体组织,所以说是以中国固有精神为主而吸收了西洋人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