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刚刚结束,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等统一指挥下,又发起了淮海战役。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解放军,在以()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又一次主力决战。

题目

辽沈战役刚刚结束,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等统一指挥下,又发起了淮海战役。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解放军,在以()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又一次主力决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进行主力决战的是()

A.孟良崮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参考答案:C

第2题:

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江汉战术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诗中反映的是( )。

A.解放军粉碎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解放军粉碎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C.解放军开展战略反攻
D.解放军开始进行战略决战

答案:C
解析:
这首诗作于1947年,四句诗分别指刘伯承、刘小平挺进大别山;李先念、郑位三率由原新四军五师部队改编而成的第十二纵队,千里跃进大别山,投入反攻中原的战斗行列;陈赓和谢富治大军挺进豫陕鄂边区;聂荣臻和杨成武华北解放军包围了北平敌军。这首诗反映的是解放军开展战略反攻。

第3题:

1948年秋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是___。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正确答案:ABD

第4题: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是()。 ①辽沈战役 ②平津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渡江战役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正确答案:A

第5题: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所进行的战略决战有()。

A.血战湘江
B.辽沈战役
C.鏖战独树镇
D.淮海战役
E.平津战役

答案:B,D,E
解析:

第6题:

1947年6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实施中央突破,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路为西路,挺进豫西。三大主力军相互侧影,机动歼破,迫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这说明()

A.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国民党军队
B.人民解放军线路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C.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对决的时机已经成熟
D.人民解放军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答案:B
解析:

第7题: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淮海战役取得重大胜利。
B.淮海战役的伟大意义。
C.淮海战役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
D.淮海战役取得的战果。

答案:D
解析:
【思路点拨】这段文字是一段记述性的文字,通过史实介绍了淮海战役的基本情况和重大作用。所以,A选项比较泛泛、单薄。B选项较之A选项更为泛泛。而C选项又过于片面,仅说明了淮海战役的一小部分作用。故应选择D选项。

第8题:

1948年9月到1949月1月,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战役是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参考答案:淮海战役

第9题:

1948年9月,首先发动对国民党主力战略大决战的部队是(  )

A.中原解放军
B.华北解放军
C.东北解放军
D.华东解放军

答案:C
解析:
首先发动的“战略大决战”是辽沈战役,进而明确辽沈战役的参战部队是东北解放军。
辽沈战役是1948年东北野战军与国民党的战斗.解放了东北全境。因此,正确答案是C。

第10题:

济南战役和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全国军事形势出现转折点,解放军在数量上首次超过了国民党军队,在长江以北同敌人决战的时机成熟了。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