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题目

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涉及到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及结构改变。
(1)肾小球因素造成肾缺血主要因素有:肾灌注压下降、肾血管收缩(血液中儿茶酚胺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前列腺素产生减少、肾激肽释放酶一激肽系统的作用、肾血管阻塞)。
(2)肾小管因素:肾小管阻塞,肾小管原尿反流。目前认为肾小管损伤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时造成肾小球滤过率持续降低和少尿的主要机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中毒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机制。


正确答案:①肾小管坏死:如升汞、四氯化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毒蕈、蛇毒等中毒;
②肾缺血:所有可产生休克的毒物均可导致肾缺血;
③肾小管堵塞:如砷化氢中毒可引起血管内溶血,游离血红蛋白由尿排出时可堵塞肾小管。

第2题:

以下哪项不属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 A、肾缺血
  • B、肾小球细胞变性坏死
  • C、肾小管细胞变性坏死
  • D、肾小管机械性堵塞
  • E、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正确答案:B

第3题:

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高钾血症应如何治疗。


参考答案:重在防止钾过多,要严格限制食物及药品中钾的摄入,彻底清创,防止感染,如已出现高钾血症应及时处理;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ml,缓慢静注,以拮抗钾离子对心肌及其它组织的毒性作用;25%葡萄糖液300ml加普通胰岛素15IU,静滴,以使钾离子转入细胞内;钠型离子交换树脂20-30g加入25%山梨醇100-200ml作高位保留灌肠;纠正酸中毒,促使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重症高钾血症应及时作透析疗法。

第4题:

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恢复期发生多尿的机制。


正确答案: 急性肾功能衰竭恢复期发生多尿的机制是: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恢复正常;②新生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浓缩功能尚未恢复;③肾小管阻塞由于肾间质水肿消退而解除;④少尿期蓄积了大量尿素,致使肾小球滤出尿素增多,产生渗透性利尿。

第5题:

试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肾性骨质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慢性肾功能衰竭常引起肾性骨营养不良,其发生机制是(1)钙磷代谢障碍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慢性肾功能患者由于高血磷导致血钙水平下降,后者刺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分泌大量PTH致使骨质疏松;(2)维生素D代谢障碍:肾天生1,25-二羟维生素D3减少,钙吸收减少;(3)长期酸中毒促进骨盐溶解,并干扰1,25-二羟维生素D3的合成。

第6题:

简述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 在胆道疾病,酗酒,暴饮暴食等多种病因的作用下,在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细菌毒素,缺血与缺氧等多种因素参与下,胰腺自身消化的防卫作用被削弱,胰腺消化酶原被激活,导致胰腺自身消化。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消化酶有磷脂酶A,弹力蛋白酶和激肽酶等,胰蛋白酶与脂肪酶起协同损害作用。磷脂酶A2使卵磷脂转变为具有细胞毒的溶血卵磷脂,造成胰腺组织坏死和溶血;弹力蛋白酶水解破坏血管壁的弹力纤维,引起胰腺出血和血栓形成;激肽酶使血中激肽原转化为激肽与缓激肽,导致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微循环障碍,休克;脂肪酶参与胰腺及周围脂肪坏死和液化。此外,胰腺组织的损伤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炎症介质,如:氧自由基、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白三烯等,起重要介导作用。炎症介质和血管活性物质如一氧化氮、血栓素等还导致胰腺血液循环障碍,加剧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

第7题:

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细胞损伤的机制。


正确答案: 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细胞损伤的机制有:①ATP合成减少和离子泵失灵;②自由基增多;③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④磷脂酶活性增高;⑤细胞骨架结构改变;⑥细胞凋亡的激活。

第8题:

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的治疗原则。


参考答案:①控制入水量:严格记录24h的入水量,保持液体平衡,一般采用“量出为入,宁少勿多”的原则。
②饮食与营养:低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据病情给予适量脂肪,防止酮症发生,重症可给全静脉营养疗法。
③控制感染;急性肾衰患者易并发肺部、尿路或其它感染,应选用针对性强,效力高而肾脏无毒性的抗菌素。
④注意钾平衡
⑤纠正酸中毒
⑥控制氮质血症。
⑦血液净化疗法:是救治急性肾衰的主要措施。

第9题:

试述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少尿产生机制。


正确答案: ARF少尿发生的前提是GFR降低。GFR降低的机制包括肾小球因素和肾小管因素两个方面。
⑴引起GFR降低的肾小球因素包括肾血流量减少(肾缺血)和肾小球病变。
Ⅰ导致肾血流减少的原因有:①休克,心衰致使肾灌注压下降。②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ET)增多,激肽和PGE2合成减少引起肾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③肾血管内皮细胞肿胀与血管内凝血或栓塞致肾血流量下降。
Ⅱ肾小球滤过膜病变引起滤过面积及滤过膜通透性减少,GFR下降而出现少尿或无尿。
⑵引起GFR降低的肾小管因素有
Ⅰ肾小管内管型形成,阻塞肾小管导致:①原尿不易通过,终尿生成减少。②肾小球囊内压增高,有效滤过压下降,GFR下降而产生少尿或无尿。
Ⅱ原尿经受损肾小管壁回漏至肾间质导致:①终尿生成减少而出现少尿或无尿。②肾间质水肿,压迫肾小管致使小球囊内压增高,GFR下降而引起少尿或无尿

第10题:

试述中毒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肾小管坏死:如升汞、四氯化碳、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毒蕈、蛇毒等中毒;
②肾缺血:所有可产生休克的毒物均可导致肾缺血;
③肾小管堵塞:如砷化氢中毒可引起血管内溶血,游离血红蛋白由尿排出时可堵塞肾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