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582,较

题目

2010年10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582,较前一交易日走高111个基点,再度改写汇改以来新高纪录。这意味着()

  • A、人民币贬值
  • B、对我国产品出口带来压力
  • C、我国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 D、人民币汇率下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07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每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2008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每美元兑6.8346元人民币,那么2008年末人民币对美元同比升值幅度为( )。

A.6.43%

B.6.88%

C.6.50%

D.7.02%


正确答案:B

第2题:

2017 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什么是逆周期因子?为什么要引入逆周期因子?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对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答案:
解析:
分析:逆周期调节因子在2017年属于很热的时事热点。《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有专门讨论,市场分析文章也很多。以下答案主要参照:中国金融信息网《央行首次详解“逆周期因子”新机制》、钟正生《详解人民币汇率逆周期因子:构成、效力与影响》、胡岸《引入逆周期因子后人民币汇率何去何从》、《交易心得|“逆周期因子”大揭秘:市场严重误读新中间价机制》、《杂谈|“逆周期因子”大揭秘:市场严重误读新中间价机制》、高鸣咨询《专题:+分钟读懂人民币中间价》、等网络文章整理逆周期因子的含义和原因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是即期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和银行挂牌汇价最重要参考指标,由每个交易日早上9.15分公布。在加入逆周期因子之前,人民币中间价=今日中间价-昨日收盘价+权量系数*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但权重系数是非对称的:当美元走强的时候,这个系数取较高的那个值。也就意味着人民币会更紧地盯住一篮子,和篮子里的货币一起贬值。而当美元走弱的时候,这个系数取较低的那个值,也就意味着人民币会较松地盯住一篮子,较少地参与对美元的升值。这样的关系也被称为“非对称性贬值”根据上述的双锚机制,外汇市场可能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容易受到非理性预期的惯性驱使,放大单边市场预期,进而导致市场供求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增大市场汇率超调的风险。为了打破这种单边预期,央行引入了“逆周期因子”,人民币中间价=今日中间价-前日收盘价+权重系数*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逆周期因子,这使得中间价报价既可以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也可以充分反映我国经济基本面运行情况,自此人民币中间价的定价方式由“双锚定价”变为“三锚定价”。 央行引入“逆周期因子”,主要目的是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逆周期因子根据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变化动态调整,有利于引导市场在汇率形成中更多关注宏观经济等基本面情况,使中间价报价更加充分地反映我国经济运行等基本面因素,更真实地体现外汇供求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 逆周期因于引入的影响: (1)有助于中间价更好地反映宏观经济基本面。前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与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汇市变化明显不符。表明在市场单边预期的背景下,“简单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可能会导致中间价比较多地反映与预期方向一致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非对称性:在中间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有助于校正这种非对称性。 (2)有助于对冲外汇市场的顺周期,使中间价更加充分地反映市场供求的合理变化,汇率作为本外币的比价,具有商品和资产的双重属性,后者意味着汇率波动可能触发投资者“追涨杀跌”的心理,导致外汇市场出现顺周期波动,进而扭曲与基本面相一致的合理市场供求,放大供求缺口。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可通时矫正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性,在一定程度上将市场供求还原至与经济基本面相符的合理水平,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是决定性作甪,防止人民币汇率单方面出现超调。 (3)完善后的中间报价机制保持了较高的规则性和透明度。基准价格报价机制的规则性和透明度取决于其规则、制度是否明确以及报价机构能否自行对机制的规则性进行验证。在中间价报价机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的调整方案,是由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成员提出,经全部14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报价行充分讨论并同意后实施的。此外,“逆周期因子”计算过程中涉及的全部数据,或取自市场公开信息,或由各报价行自行决定,不受第三方干预。总的来看,引入逆度期子后,中间价报价机制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最后给点建议:下一步中国汇改的工作。首先,要进一步减少政府众市场的干预:其次,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现在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已经从正负3‰扩大到正负2%,以后应该进一步扩大浮动区间);再次,要完善中国的外汇市场,包括增加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丰富外汇市场的交易工具、增加外汇市场的交易方式、阵低外汇市场的交易成本以及扩大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

第3题:

2009年9月1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兑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272元,9月2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兑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42元。材料中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表明( )。

A.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B.美元汇率降低,人民币升值

C.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贬值

D.人民币汇率降低,人民币升值


正确答案:A
本题考查汇率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中1美元对人民币数额的变化,可以看出是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数量增多,即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第4题: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006年5月15日9时30分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1美元况人民币7.9982元,这是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破8”,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创出新高。有人认为:“汇率改革有利无弊,人民币汇率越高越好。”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1)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也有弊。一方面,适当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有利于贯彻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回忆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优化利用外资效果;有利于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另一方面,它在短期内也会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汇率升高可能会使外资流入减少和出口增长趋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但从长远整体来讲,利大于弊。
(2)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适当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并不是让人民币汇率盲目升高。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如果人民币汇率盲目升高,意味着其他国家要拿更多的货币才能买到我国同样多的商品和服务,这就会给我国的外贸出口造成压力和伤害,进而导致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减少;同时,还会导致进口的大量增加。这两者都不利于我国扩大就业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由此可见,人民币汇率并非越高越好。

第5题:

2010年9月2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997:1,以2005年汇改前的人民币对美元比价8.2765:1计算,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3.5%。此时100美元兑换人民币较2005年汇改前少()元。

A123.5

B235

C157.68

D425.53


C

第6题:

2016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明确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是( )。

A.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B.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
C.以欧元进行调节、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制
D.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答案:B
解析:
2016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明确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

第7题: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2年10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3449元。如果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则表明()①人民币汇率升高②美元汇率升高③人民币汇率跌落④美元汇率跌落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A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一般情况下,某种货币升值,意味着该货币的汇率上升。所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汇率跌落,选A。

第8题:

2007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每美元兑 7.3046 元人民币,2008 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每美元兑 6.8346 元人民币,那么 2008 年末人民币对美元同比升值幅度为( )。

A.6.43%

B.6.88%

C.6.50%

D.7.02%


正确答案:B

第9题: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在2009年基本维持在6.84-6.85之间()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2010年1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基准价为682.79,2009年8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基准价为683.50(注:人民币外汇牌价的标价方法为人民元/100外币)。这表明() ①外汇汇率升高②外汇汇率降低③100美元能兑换更少的人民币④100美元能兑换更多的人民币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