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的“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最符合()

题目

史书记载的“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最符合()

  • A、禹建夏朝
  • B、汤灭夏建商
  • C、西周分封制
  • D、春秋渚侯争霸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右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

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右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参考答案:A

第2题:

殷彝


正确答案:殷彝是西周的法律形式之一,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王朝统治的那些内容。

第3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来,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者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

材料二 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共计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商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水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郡县论·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予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3分)

(2)材料二中李斯主张建立什么制度?根据材料,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3分)

(3)概括材料三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4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5分)


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1)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名分确定)。
    这种变化的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
    (2)主张:郡县制。
    理由:分封制下诸侯混战,天子失势;郡县制有利于集权。
    (3)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和国家分裂;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过大,影响地方的建设(或容易产生君主专制和独裁);应该在郡县制中加入地方分权的因素。
    (4)任何管理制度都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的地方管理制度应该以中央集权和适当的地方分权相结合,制度一定要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第4题:

《楚世家》写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这段西周时重要诸侯国受封的记载应该出自()。

  • A、《史记》
  • B、《文史通义》
  • C、《资治通鉴》
  • D、《新史学》

正确答案:A

第5题: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谐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持而成者也。”材料反映的正确信息有() ①夏商时期天子与诸侯之间是方国联盟盟主与成员的关系,没有严格的尊卑等级关系 ②灭商建周之后,建立诸侯国,天子与诸侯之间成为尊卑等级的君臣关系 ③有功臣、兄弟、甥舅姻亲关系着皆为其受封对象,和周王成为君臣关系 ④鲁卫晋齐四国封君都是王族,作为周王室的主要屏藩⑤分封制形成的大一统局面与支撑它的宗法制互为表里

  • A、①②④⑤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⑤

正确答案:D

第6题:

所谓“殷彝”,指的是商朝的法律。(  )


答案:对
解析:
西周时期在殷商人中适用一些商朝习惯法规称为“殷彝”。

第7题:

玉在战国以前曾经是礼的载体,史书有“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为瑞”;“公执恒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等记载,还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的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玉器在商周时成为王赐给诸侯的一种主要礼物形式
  • B、玉器被“道德化”、“人格化”,利于维护等级秩序
  • C、商周时玉器被赋予神秘主义色彩,有助于巩固王权
  • D、玉器制作精美而昂贵,从而成为贵族阶层专用礼器

正确答案:B

第8题:

所谓“殷彝”,指的是商朝的法律。(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所谓“殷彝”即商朝的某些法律。是指西周初年,为了更好地统治被征服的殷商人,西周统治者在全国各地准许适用一些不与周朝法律相冲突的商朝习惯法。但这些法律,只能在商人集中的地方适用,而不是在全社会适用。

第9题:

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到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 A、汉高祖
  • B、汉文帝
  • C、汉景帝
  • D、汉武帝

正确答案:D

第10题:

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 A、夏人后裔
  • B、商代遗民
  • C、周朝百姓
  • D、少数民族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