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乐记》说:“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

题目

《礼记·乐记》说:“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材料表达的中心含义是()

  • A、古代中国很注重礼乐
  • B、礼乐刑政综合为治
  • C、礼治是核心
  • D、古代中国很注重刑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礼记·礼运》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文中的“制度”是指()。

A.礼仪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井田制


答案:C

第2题:

阅读《大同》中的一段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隐:
家:
池:
固:
作:
兵:
殃:
小康:
(2)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3)分析概括这段文字中所言小康社会的主要特点。
(4)挑出这段文字中的排比句,并分析其效果。


答案:
解析:
(1)隐:消失。家:家族。池:护城河。固:坚固保障。 作:起。兵:指战争。殃:祸殃。小康:康,安。依礼而治的小安社会。
(2)用礼正定君臣的名分,用礼加深父子亲情,用礼使兄弟情谊和睦,用礼使夫妻感情和谐。
用礼表明道义,用礼考察诚信,辨明过错,以仁爱为典范,讲求礼让,向民众明示为人行事的常规。
(3)“小康”社会是“大道既隐”之后,圣人对“礼”特别提倡的时代,是圣人用“礼”约束人欲、治理天下的时代。
在社会所有制与政治目的上,“小康”是“天下为家”;
在人事制度上,“小康”则是世袭制,“大人世及以为礼”;
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小康”则是圣人对“礼”特别提倡的时代,是用“礼”约束人欲、治理天下的时代;“小康”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在物质文明建设上,“小康”是“以(礼)设制度,以立田里”;
在社会治安上,“小康”是“城郭沟池以为固”,“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4)“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式紧密排列,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感情强烈,气势充沛。?

第3题:

《毛诗大序》重视文艺反映现实生活的特点,认为从中可以看到政治状况和社会风俗人情,并引用了《乐记》中“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这段名言来说明文学和现实政治的关系。()


标准答案:对

第4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A、政
  • B、德
  • C、刑
  • D、仁

正确答案:B

第5题:

下面哪些表现音乐的道理与政治相通()

  • A、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 B、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 C、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根据文中所述,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

A.天人合一与人人相合

B.善美一体,以善统美

C.“反(返)情以和其志”

D.“立于礼,成于乐”


正确答案:B
108.【答案】B  “美善结合,以善统美,这是中国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故选B。

第7题:

(一)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

《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孔颖达疏:“礼不下庶人者,谓庶人贫无物为礼”;“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条不设大夫犯罪之目也”,“非谓都不刑其身也,其有罪则以八议议其轻重耳。”


答案:
解析:
(1)这段文字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礼与刑的适用及其关系问题。
(2)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礼仪规范不适用于庶人,如何处刑不适用于大夫及大夫以上的贵族。孔颖达解释道:礼仪规范不适用于庶人,因为贫贱的庶人没有贵族能够享受的礼仪;如何处刑不适用于大夫及大夫以上的贵族,因为制定的五刑中科条三千没有设定有关大夫的犯罪,并不是说大夫及大夫以上的人犯罪不处刑,只不过犯罪后根据八议来确定其罪行的轻重罢了。
(3)所谓“礼不下庶人”,首先,制定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整社会的宗法等级秩序,不同的社会关系适用不同的礼进行调整,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适用不同等级的礼;各级贵族享有的礼,庶民百姓不得享用。其次,各级贵族的活动主要靠礼进行规范,而庶人之类的普通民众则用刑罚来威慑。由于礼本身是一种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因此,“礼不下庶人”绝不是说礼的规范对庶人没有约束力。所谓“刑不上大夫”,首先,刑罚的制定主要不是针对大夫以上各级贵族,而是为了防范庶人以下的平民百姓。其次,不同社会等级的人实行同罪异罚,大夫以上各级贵族违法犯罪,一般不适用于普通平民百姓使用的刑罚。所以,大夫以上贵族犯罪不适用一般刑罚,而并非一律不使用刑罚。当然贵族作为特权阶层在使用刑罚时,适用“八议”之法,实行临时决议减免,这体现了特权法的性质。
(4)“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不仅是西周“礼治”的特点,也是指导西周立法、司法的重要原则。

第8题:

《礼记·乐记》中“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是这一整体架构中以“行”之权,来推进的关键。

A、刑

B、乐

C、礼

D、政


参考答案:D

第9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出 自()

  • A、《论语》
  • B、《大学》
  • C、《孟子》
  • D、《中庸》

正确答案:A

第10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 A、政
  • B、德
  • C、刑
  • D、仁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