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下列关于其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20世纪中国革命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近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查看答案
问题:流行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改编的时代背景分别是()A、北伐战争、土地革命B、土地革命、解放战争C、北伐战争、抗日战争D、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问题: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对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从自己的立场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对此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问题:“……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而发达。”这种制度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均田制D、科举制
问题:中华文明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不主张远征。下列内容不能体现这种认识的是()A、修筑万里长城B、元朝的建立C、开辟丝绸之路D、郑和下西洋
问题:一位研究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学家说“地理大发现的早期的进行是在中世纪的种种动机和设想的伴随下,独自开始的。”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这种“动机”和“设想”,主要表现在()A、实现了宗教扩张的目标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C、获得了巨额的财富D、到达了印度和中国
问题: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三代的用人制度是世袭的B、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C、宋明时期的用人制度是相对公正的D、后世用人以公开始于宋明时期
问题:从罗马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A、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B、法律理论—习惯—成文法—习惯法C、成文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D、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成文法
问题:恩格斯评价说:“他用这本书(虽然是怯懦的而且可以说是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这里的“他”是指()A、哥白尼B、伽利略C、开普勒D、牛顿
问题:“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里的一段歌词,歌词中体现的“家国一体”的观念来源于()A、宗法制B、君主专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
问题: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在20世纪30年代,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问题: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商朝时期曾定都在河南安阳B、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重建了宋国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D、周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
问题: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情形,周朝开始确立()A、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
问题:在1839年虎门销烟之后林则徐上道光皇帝的奏折中写道:“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至多不过是“和约夷埠一二兵船”“未奉国主调遣,擅自粤洋游弋,虚张声势”。据此判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林则徐对国际事务有所了解B、林则徐对战争形势认识正确C、林则徐具有自大的“天朝”心态D、林则徐认为不会发生大规模冲突
问题: 《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问题:著名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A、西周B、战国C、秦朝D、西汉
问题:雅典的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就其民主的范围,指①城邦公民②外邦移民③奴隶④他国公民()A、①B、①②C、①④D、①②④
问题:宋太祖时置诸道转运使以总财赋,分全国为十三路。太宗以边防、盗贼、刑讼、钱谷之任皆委于转运使,分全国为十五路。真宗时设置了提点刑狱使,总揽一路司法和监察,安抚使主持一路军事,而转运使专理一路财赋和民政。据此宋代转运使()A、总揽地方军事、财政大权B、中央设置的监察地方的职官C、其职责变化表明地方权力增大D、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问题: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A、地方势力的削弱B、三公九卿制的废除C、决策中枢的转移D、外戚和宦官专权
问题:自西汉始,皇帝就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办法要么是起用亲信近臣以架空相权,要么是分化肢解相权,皇帝从中垂直统治。属于后者的是()A、汉唐B、唐宋C、宋元D、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