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哪两处雄关是通往西域的要道,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会点()

题目

汉代哪两处雄关是通往西域的要道,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会点()。

  • A、玉门关和阳关
  • B、阳关和潼关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二、阅读理解:共 15 题。每道题包含一段短文,短文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来完成这一陈述。

56、古阳关位于敦煌城西75 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胃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 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口。

下列不属于古阳关闻名遐迩原因的一项是:

A.古阳关是通往西域边防的重要关隘。

B.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

C.古阳关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

D.古阳关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


正确答案:C
56.C【解析】本题是2008 年的语文高考题,四个选项中只有 C 项是在表述阳关名称来历的缘由,根据第二句话可知其他三项都是古阳关之所以闻名遐迩的原因。故选 C。

第2题:

山东是汉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临淄、定陶、_______是当时全国的三大纺织中心,大量精致的纺织品由此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

A.临清
B.即墨
C.亢父
D.青州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国情省情。 山东素有“膏壤千里”的美誉,早期就有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秦汉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山东是汉代“丝绸之 路”的重要源头,临淄、定陶、亢父是当时全国的三大纺织中心,大量精致的纺织品自此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

第3题:

古阳关位于敦煌城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口。 下列不属于古阳关闻名遐迩原因的一项是( )。

A.古阳关是通往西域边防的重要关隘

B.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

C.古阳关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

D.古阳关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要求回答古阳关闻名遐迩的原因,在文段的最后一句话有体现。选项C中提到的是对阳关这一名称由来的解释,开不是其闻名遐迩的原因。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第4题:

汉代哪两处雄关古塞是通往西域的要道,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会点?


正确答案: 玉门关和阳关

第5题: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


正确答案:丝绸之路

第6题:

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根本原因是( )。

A.张骞通西域使中西交通畅通
B.西域都护府的设置保护了商旅往来
C.汉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答案:C
解析:
C项,汉代丝绸之路的兴盛是由地理、政治、军事等多种原因共同促成的,但汉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才是起决定作用的根本因素。

第7题:

6.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


正确答案:丝绸之路

第8题:

公元前()多年,中国就开始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A.300

B.200

C.150

D.100


参考答案:D

第9题: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公元前100多年,中国就开始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

  • A、多次
  • B、四次
  • C、两次

正确答案:C

第10题: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首次将中国通往西域之路称为“丝绸之路”。问:下列哪位历史人物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建立了史诗般功业()

  • A、张蹇
  • B、张謇
  • C、张衡
  • D、张骞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