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下沉量测时,测点的布设沿横向应该是隧道中线附近密集,远离隧道中线处稀疏,并至少布置11个测点。

题目

地表下沉量测时,测点的布设沿横向应该是隧道中线附近密集,远离隧道中线处稀疏,并至少布置11个测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隧道竣工后,应在直线地段每根据需要加测断面处,测绘以()为准的隧道实际净空。

A、 路线中线
B、 导线点
C、 控制网
D、 路线边线

答案:A
解析:
2018新教材P160 ( 1 ) 隧道竣工后,应在直线地段每50m、曲线地段每20m 及需要加测断面处,测绘以路线中线为准的隧道实际净空,标出拱顶高程、起拱线宽度、路面水平宽度。

第2题:

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宜为( ),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

A.1~2m
B.2~4m
C.1~3m
D.2~5m

答案:D
解析:
单洞隧道每个量测断面的测点不少于5个,连拱隧道每个量测断面测点不少于7个。横向布置间距为2~5m,一般布置7~11个测点,隧道中线附近较密。小净距隧道、四车道大断面隧道,根据情况适当加密。当地表有建筑物时,应在建筑物周围增设地表下沉观测点。

第3题:

隧道监控量测时,量测部位和测点布置,应根据( )等确定。

A.地质条件
B.量测项目
C.施工方法
D.监控人员素质
E.隧道长度

答案:A,B,C
解析:
2019版教材P164页
隧道监控量测时,量测部位和测点布置,应根据地质条件、量测项目和施工方法等确定。

第4题:

某双车道公路隧道采用全断面法开挖掘进,对该隧道进行施工监控量测,请回答以下问题。(2)关于隧道周边收敛的量测,表述正确的有( )。

A:采用收敛计量测时,测点采用焊接或钻孔预埋
B:周边收敛布设断面应与拱顶沉降布设断面一致
C:优先选择全站仪进行测量
D:测点埋设后1~15d内,每天应观测1~2次

答案:A,B,D
解析:

(2)选项C错误。隧道周边收敛通常采用周边收敛计进行测量,只有在变形较大的软弱围岩条件下,量测仪器精度对量测结果影响较小或现场条件受限时,可采用全站仪进行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等的测量。

第5题:

隧道拱顶下沉量测要求观测基准点应设在距离观测点( )倍洞径以外的稳定点处,每断面布设1-3测点。

A:1
B:2
C:3
D:4

答案:C
解析:
拱顶下沉量测后视点必须埋设在稳定岩面上,距离观测点至少3倍洞径以外,并和水准点建立联系。

第6题:

隧道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监控断面的位置应相同,断面埋设和数据测读应满足( )等要求。

A.每5~50m设一个断面
B.断面布置间距一般不大于2倍开挖洞径或20m
C.开挖后24h内埋设测点
D.在每个量测断面的隧道拱顶布设1~3个测点,测点横向间距2~3m
E.周边收敛每次测读2次数据

答案:A,B,C,D
解析:
周边位移量测沿隧道纵向每5~50m布置一个量测断面。对于洞口段、浅埋地段、软弱地层段、大变形段,断面布置间距一般不大于2倍开挖洞径或20m。地质条件差或重要工程,应加密布设。隧道开挖初期数据变化较大,测点要及时埋设,要求在距开挖面2m范围内、开挖后24h内埋设,在下一循环开挖或爆破前能读取初始读数。拱顶下沉量测和周边收敛量测一样,拱顶下沉量测断面布置与周边收敛量测断面布置相同。在每个量测断面的隧道拱顶布设1~3个测点,测点横向间距2~3m,测点要及时埋设,要求在距开挖面2m范围内、开挖后24h内埋设,在下一循环开挖或爆破前读取初始读数。

第7题:

隧道监控量测项目不同断面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位置,测点应尽量对称布置。( )


答案:对
解析:
不同断面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位置,测点应尽量对称布置。

第8题:

隧道监控量测时,量测部位和测点布置,应根据()等确定。

A、 地质条件
B、 量测项目
C、 施工方法
D、 监控人员素质
E、 隧道长度

答案:A,B,C
解析:
2018新教材P162 隧道监控量测时,量测部位和测点布置,应根据地质条件、量测项目和施工方法等确定。

第9题:

隧道监控量测中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量测的测试精度要求均为1mm。( )


答案:错
解析:
隧道监控量测中拱顶下沉测试精度要求为0.1mm,地表下沉量测的测试精度要求为0.5mm,

第10题:

连拱隧道地表下沉横断面上一般布置( )个测点,两测点的间距为2~5m。

A.1-5
B.5-7
C.7-11
D.11-15

答案:C
解析:
单洞隧道每个量测断面的测点不少于5个,连拱隧道每个量测断面测点不少于7个,量测断面测点布置如图14-6所示。横向布置间距为2~5m,一般布置7~11个测点,隧道中线附近较密。小净距隧道、四车道大断面隧道,根据情况适当加密。当地表有建筑物时,应在建筑物周围增设地表下沉观测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