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框架柱的非连接区有个三分之hn,指的是在什么地方?

题目

抗震框架柱的非连接区有个三分之hn,指的是在什么地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抗震设计中,( )是应该特别加强的。

A.框架边柱、角柱、框支柱
B.框架角柱、短柱、框支柱
C.框架中柱、边柱、短柱
D.框架短柱、边柱、框支柱

答案:B
解析:
框架角柱和框支柱所处位置均不利,且受力复杂,应加强;短柱的延性较差,对抗震不利,也应加强。

第2题:

6-8度地震区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板柱一抗震墙结构,其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的关系为( )。

A.框架>板柱-抗震墙
B.框架=板柱-抗震墙
C.框架<板柱-抗震墙
D.无法比较

答案:C
解析:

第3题:

柱在楼面处节点上下非连接区的判断条件是()。

A、500

B、1/6Hn

C、Hc(柱截面长边尺寸)

D、1/3Hn


答案:ABC

第4题:

()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通过焊接拼装连接成的框架结构。但整体性较差,抗震能力弱,不宜在地震区应用。

  • A、现浇框架
  • B、预制装配式框架
  • C、现浇预制框架

正确答案:B

第5题:

抗震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中,在地震作用下的主要耗能构件为下列何项?( )

A.抗震墙
B.连梁
C.框架梁
D.框架柱

答案:B
解析:
结构构件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及耗能等方面的性能。主要耗能构件应有较高的延性和适当的刚度,承受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不宜作为主要耗能构件。连梁在发生延性破坏时,梁端会出现垂直裂缝,受拉区会出现微裂缝,在地震作用下会出现交叉裂缝,并形成塑性绞,结构刚度降低,变形加大,从而吸收大量的地震能量,同时通过塑性铰仍能继续传递弯矩和剪力,对墙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使剪力墙保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在这一过程中,连梁起到了一种耗能的作用,对减少墙肢内力,延缓墙肢屈服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6题:

抗震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在地震作用下的主要耗能构件为下列( )

A.抗震墙
B.连梁
C.框架梁
D.框架柱

答案:A
解析:
地震作用下的主要耗能构件为抗震墙。

第7题: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措施有( )。


A.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B.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

C.加强墙体的连接

D.框架节点的措施

E.选用抗震性能好的材料

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措施。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措施包括:(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3)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和可靠连接。(4)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

第8题:

以下有关钢筋连接和锚固的说法,正确的有()。

A.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宜设置在构件受力较小部位

B.三、四级框架和非抗震框架的核芯区,可不进行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抗震构造要求

C.钢筋连接可采用机械连接、绑扎搭接或焊接

D.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柱不能伸入梁内的柱外纵筋可伸入板内


答案:ABCD

第9题:

6~8度地震区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板柱—抗震墙结构,其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的关系为( )。

A.框架>板柱-抗震墙
B.框架=板柱-抗震墙
C.框架<板柱-抗震墙
D.无法比较

答案:C
解析: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侧刚度越小,适用高度越低。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1.1条表6.1.1可知,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框架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

第10题:

柱网为6m×6m的五层框架,当柱采用C30混凝土时,按非抗震设计,试估算柱截面尺寸。


正确答案: 主梁去250×700,次梁取250×500,板厚取100mm。在跨中加水平和竖向次梁,取方柱H×H,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为14.3。
主梁重:2×6×25×0.25×0.7=52.5KN
次梁重:2×6×25×0.25×0.5=37.5KN
板重: 6×6×25×0.1=90KN
总计:180KN
活荷载取:3.5×6×6=126KN
N=6×(1.2×180+126×1.4)=6×(216+176.4)=2354.4KN
不考虑抗震轴压比取u=0.9:
H2=N/fc·u=182937mm2,H=428mm,柱子尺寸取450mm。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