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设置底部加强部位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述错误的是()

题目

剪力墙设置底部加强部位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述错误的是()

  • A、控制塑性铰出现的部位;
  • B、保证出现塑性铰后剪力墙具有足够的延性;
  • C、提高其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 D、不允许底部加强部位出现塑性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49.8m,地下1层,地上l6层,首层为转换层(二层楼面设置转换梁),纵横向均有不落地剪力墙。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丙类建筑,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地下一层、首层层高4.5m,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50;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0m,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5。
36.假定,该结构首层剪力墙的厚度为300mm。试问,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设置高度和首层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取下列何项时,才能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最低抗震构造要求?(  )

A.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2层楼板顶(7.5m标高);首层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采用双排Φl0@200
B.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2层楼板顶(7.5m标高);首层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采用双排Φ12@200
C.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3层楼板顶(10.5m标高);首层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采用双排Φl0@200
D.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3层楼板顶(10.5m标高);首层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采用双排Φ12@200

答案:D
解析: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1.4条规定,以剪力墙高度的l/10与两层层高二者的较大值作为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对于带有转换层的结构,落地剪力墙是框支层以下最主要的抗侧力构件;框支层上部两层的剪力墙直接与转换构件相连,相当于一般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且其内力变化较大、传力路径复杂,故规范规定取转换层加上其以上两层的高度或房屋总高的1/10二者的较大值作为底部加强区。根据第10.2.2条规定,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宜取至转换层以上两层宜不小于房屋高度的1/10。故底部加强部位取至3层楼板顶(10.5m标高)。
由第10.2.19条可知,首层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为0.3%。双排10@200的配筋率为0.26%<0.3%,不满足要求;双排Φ12@200的配筋率为0.38%>0.3%,满足要求。

第2题:

关于高层建筑设置水平刚性加强层的目的,下述( )说法是正确的。

A.减轻竖向抗侧力构件(如剪力墙)所承担的倾覆力矩,并减少侧移
B.减少柱子的轴向压力
C.主要为增加结构承受垂直荷载的能力
D.主要为加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答案:A
解析:
设置水平加强层的目的和作用机理是通过刚性水平加强层使得外围框架柱产生轴向拉力和压力,组成一个力偶平衡掉一部分由外部水平荷载产生的倾覆力矩,从而能够减少核心简体承受的力矩,同时也减少了水平侧移。

第3题:

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总高度二者的( )。

A.较大值

B.较小值

C.平均值

D.差值


参考答案:A

第4题:

剪力墙结构设置底部加强部位的主要原因是()

  • A、侧向力作用下,墙肢的塑性铰一般会在结构底部一定高度范围内形成
  • B、剪力墙底部弯矩较大
  • C、剪力墙底部剪力较大
  • D、剪力墙底部轴力较大

正确答案:A

第5题:

一般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高度,下列何项符合规定()

  • A、剪力墙高度的1/10,并不小于底层层高
  • B、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
  • C、不步于两层层高
  • D、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正确答案:B

第6题:

某普通住宅,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为40.9m。 地下1层,地上13层,首层~三层层高分别为4.5m、4. 2m、3.9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2.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II类建筑场地。第3层设转换层,纵横向均有落地剪力墙,地下一层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假定,底部加强部位某片剪力墙的厚度为300mm。试问,该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设置高度和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至少应取下列哪项才能符合规范、规程的最低要求?


答案:D
解析:
解答:由《高规》第7.1.4条和第10.2.2条知,底部加强部位取至5层楼板顶(18.2m标高)。
由《高规》第10.2.19条知,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竖向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为0.3%。双排

求。故选(D)。

第7题:

一、二级抗震等级剪力墙非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分布筋可在同一部位搭接。()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某普通住宅,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为40.9m。地下1层,地上13层,首层~三层层高分别为4.5m、4.2m、3.9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2.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Ⅱ类建筑场地。第3层设转换层,纵横向均有落地剪力墙,地下一层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2013年真题]

1.假定,底部加强部位某片剪力墙的厚度为300mm。试问,该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设置高度和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至少应取下列哪项才能符合规范、规程的最低要求?(  )





答案:D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1.4条和第10.2.2条规定,底部大空间部分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面以上的大空间层数,7度时不宜超过5层,故底部加强部位取至5层楼板顶(18.2m标高);根据第10.2.19条规定,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体的竖向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3%。双排Φ10@200的配筋率为0.26%,不满足要求;双排Φ12@200的配筋率为0.38%,满足要求。

第9题:

剪力墙抗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为什么要设置剪力墙的加强部位?试说明剪力墙加强部位的范围。


正确答案:强墙弱梁、强剪弱弯、限制墙肢轴压比和墙肢设置边缘构件、加强重点部位、连梁特殊措施。因为剪力墙加强部位的弯矩和剪力均很大;总高1/8和底部2层高度中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

第10题:

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总高度二者的()。

  • A、较大值
  • B、较小值
  • C、平均值
  • D、差值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