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滑炒工艺流程及技术关键.

题目

简述滑炒工艺流程及技术关键.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工艺流程:
(1)原料初步处理、刀工
(2)码味上浆
(3)滑油
(4)炒制
(5)成菜
2技术关键:
(1)必须将锅洗干净,烧热,并用油滑过。
(2)下料时要掌控油温的变化。
(3)下料后要及时滑散原料,防止脱浆、结团。
(4)滑散的原料要马上出锅,并沥净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采用9次光刻的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工艺流程技术关键。


正确答案:1)第一次光刻有源岛;
2)第二次光刻栅极;
3)第三次光刻n-区和n+区掺杂;
4)第四次光刻p+区掺杂;
5)第五次光刻过孔及第六次光刻源漏电极;
6)第七次光刻金属M3层和第八次光刻过孔
7)第九次光刻像素电极。
技术关键是第三次光刻采用SiNx等材料作为沟道保护层,而在顶栅结构中用栅极图形自对准掩膜部分阻挡掺杂。首先利用涂胶曝光显影后形成光刻胶的图形。光刻胶的图形覆盖n沟道TFT的沟道区域和Los区、驱动部分p沟道TFT的有源岛区域。用磷烷(PH3)通过离子掺杂(或离子注入)掺入磷P,除光刻胶覆盖区域外形成了磷掺杂区域,掺杂浓度为1017~1018cm-3,为轻掺杂的电子导电的n-区。去胶后用栅极做掩膜,再进行磷掺杂。有源岛的Los区域轻掺杂了磷,而有源岛的源区和漏区第二次掺杂磷后,形成重掺杂区,掺杂浓度变为1020~1021cm-3。有源岛形成了三种状态,重掺杂的电子导电区n+区、部分轻掺杂的n-区和未掺杂的多晶硅沟道区。轻掺杂的n-区主要用于形成LDD结构的Los区。重掺杂的n+区主要用于作n沟道TFT的源区和漏区。

第2题:

简述激光转移技术的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1)在载膜基板上先镀一层Mo膜做吸光层。
2)在显示基板上制作了驱动电路的有源矩阵阵列后,最外面曝露的像素电极ITO同时为OLED的阳极。上面先制作像素隔离层。再连续蒸镀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等有机功能层。
3)把载膜基板和显示基板放入真空室,用夹具固定住。
4)抽真空,在真空室内用对位装置将两块基板对准,贴合。贴合后将真空室放大气。
5)将基板移到大气中的激光系统下,放在扫描平台上。用激光系统上的对位装置将激光头与显示基板上的像素精确对位。然后激光头向y方向移动,扫描平台向x方向扫描。
6)激光照射,吸光层吸收热量,导致发光层真空升华到显示基板的像素位置,实现激光转移。
7)一种颜色的发光层转移完成后,取下夹具,移开载膜基板,重复上面的过程。把红、绿、蓝三基色发光层分三次采用激光转移的方法分别转移到显示基板上。
8)三色发光层转移完成后,夹具取下,载膜基板移开后,最后在显示基板上蒸镀电子传输层和阴极。

第3题:

简述下列二种眉茶干燥工艺流程的技术要点,并比较其品质特点。

(1)锅炒毛坯(湿坯和毛坯),锅炒足干。(2)烘湿坯,锅炒毛坯,锅炒足干。


参考答案:(1)锅炒毛坯:锅温120℃-130℃,投叶量依机型而定,叶子下锅后可听到炒芝麻的响声即可。炒30分钟左右,约7成干时起锅,摊30分钟再足干。
锅炒足干:下锅温度90-100℃,后逐步降到60℃左右,全程炒40-60分钟到手捻茶条成粉末即可起锅。
(2)烘湿坯:用烘湿坯来代替锅炒湿坯的关键是烘湿坯的烘干程度,一般掌握含水量在30-40%左右,烘得过干,毛茶条索松散,反之则达不到作用。一般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20-130℃,摊叶厚度2厘米,烘时15分钟左右。
锅炒毛坯:锅温100-110℃,炒到手捏叶子有部分发硬,有触手感,含水量15%左右。
锅炒足干:同前。
品质特点比较:汤色绿度和亮度:(2)优于(1);条索紧结度:(1)优于(1);条索锋苗:(2)优于(1)。

第4题:

水粉糊主要是用淀粉和水调配而成,主要用于()等菜品的挂糊。

  • A、滑炒、汆
  • B、滑炒、滑熘
  • C、干炸、脆熘
  • D、滑炒、干炸

正确答案:C

第5题:

“炒”可以分为滑炒、()、熟炒、干炒等。

  • A、煸炒
  • B、混炒
  • C、小炒
  • D、大炒

正确答案:A

第6题:

简述锅炒毛坯(湿坯和毛坯)、锅炒足干。眉茶干燥工艺流程的技术要点,并比较其品质特点。


正确答案: 锅炒毛坯:锅温120℃-130℃,投叶量依机型而定,叶子下锅后可听到炒芝麻的响声即可。炒30分钟左右,约7成干时起锅,摊30分钟再足干。
锅炒足干:下锅温度90-100℃,后逐步降到60℃左右,全程炒40-60分钟到手捻茶条成粉末即可起锅。

第7题:

简述图像存档及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正确答案: 1·图像数据获取对于数字图像可直接与采集计算机相连,对于胶片类非数字图像可使用专用扫描仪。
2.数字通信网络图像传输和存储必须进行图像压缩,以节约存储空间并加快图像传送速度。
3.图像存储管理它能够实现对短期、中期和长期图像存档数据的分级管理。
4.PACS存档系统主要由存档服务器、数据库、光盘库和通信网络组成。采集计算机从各种成像设备获
得的图像首先被送到存档服务器,然后存储到光盘库,最后送到指定的显示工作站。
5.数据库集成提供图像文件管理,对某个病人的存储图像进行分析和研究。
6.图像显示工作站用户通过它实现图像及其相关信息的查询和显示。

第8题:

简述烘湿坯,锅炒毛坯,锅炒足干。眉茶干燥工艺流程的技术要点。


正确答案: 烘湿坯:用烘湿坯来代替锅炒湿坯的关键是烘湿坯的烘干程度,一般掌握含水量在30-40%左右,烘得过干,毛茶条索松散,反之则达不到作用。一般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20-130℃,摊叶厚度2厘米,烘时15分钟左右。
锅炒毛坯:锅温100-110℃,炒到手捏叶子有部分发硬,有触手感,含水量15%左右。
锅炒足干:同前。

第9题:

试述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


正确答案: 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分为4个部分:
①玉米的清理去杂
②玉米的湿磨分离
③淀粉的脱水干燥
④副产品的回收利用。
关键步骤是玉米的湿磨分离:
①浸泡是湿磨的第一环节,一般情况下,将玉米子粒浸泡在含有0.2%-0.3%浓度的亚硫酸水溶液中,在48-55℃的温度下,保持60-72h,及完成浸泡操作。经浸泡、软化的玉米进行破碎,将其中的胚芽分离出来
②破碎和分离胚芽后,破碎浆料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成分,其与蛋白质、纤维等仍是结合状态,因此要经过精细磨碎,使淀粉最大限度地与蛋白质和纤维素分散
③经过纤维分离、麸质分离,排除可溶性物质后就得到了纯净的淀粉乳悬浮液。经脱水干燥后得到粉末状淀粉。

第10题:

熟炒的工艺流程是什么?


正确答案: 原料前期热处理→刀工成型→煸炒→成菜入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