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无组织排放监测中,当平均风速小于1m/s(包括静风)时,参照

题目

简述无组织排放监测中,当平均风速小于1m/s(包括静风)时,参照点应如何设置?为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排气筒监测采样时间与频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监测的采样,一般采用连续1h采样计平均值
B: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若分析方法灵敏度高,仅需用短时间采集样品时,应实行等时间间隔采样,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
C:若某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断性排放,排放时间小于1h,则应在排放时段内以连续1h的采样获取平均值,或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并计平均值
D:当进行污染事故排放监测时,应按需要设置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不受《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要求的限制

答案:A,B,D
解析:

第2题:

简述无组织排放监测中,当平均风速≥lm/s时,参照点应如何设置?为什么?


正确答案: 当平均风速≥1m/s时,因被测排放源排出的污染物一般只能影响其下风向,故参照点可在避开近处污染源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被测无组织排放源设置,以使参照点可以较好地代表监控点的本底浓度值。

第3题:

(2019年)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单位排放(包括泄露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放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无其他于扰因素)的()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A.月平均监测值
B.监测总数平均监测值
C.一次最大监测值
D.日平均監测值

答案:C
解析:

第4题:

平均风速大于4.5m/s时,很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不适宜进行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检测。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无组织排放监测参照点与监控点距无组织排放源的距离不得少于()m。


正确答案:2

第6题:

常用大气预测模式中的“静风”是指()。

A:距地面10m高处平均风速U10<0.5m/s
B:距地面10m高处平均风速U10≤1.5m/s
C:距地面5m高处最大风速U5<1.5m/s
D:距地面5m高处平均风速U5≤1.5m/s

答案:A
解析:
按大纲要求:“掌握常用预测模式的适用条件”,本题通过考核静风的定义,提醒复习时应同时注意其他的五种适用条件。

第7题:

当平均风速大于10m/s时,预测浓度采用()。

  • A、小风和静风扩散模型
  • B、有风点源扩散模型
  • C、熏烟模式
  • D、面源扩散模型

正确答案:B

第8题:

冬季室外最多风向计算的平均风速应采用( )。

A.累年最冷三个月最多风向(静风除外)的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B.累年最冷四个月最多风向(静风除外)的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C.累年最冷五个月最多风向(静风除外)的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D.累年最冷六个月最多风向(静风除外)的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答案:A
解析:
冬季室外最多风向计算的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冷三个月最多风向(静风除外)的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第9题:

当平均风速大于()m/s时,很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不适宜进行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


正确答案:4.5

第10题:

在强制风冷式冷凝器中,()。

  • A、当迎风面风速为2~3m/s,平均传热温差为5~8℃
  • B、当迎风面风速为3~4m/s,平均传热温差为5~10℃
  • C、当迎风面风速为2~3m/s,平均传热温差为10~15℃
  • D、当迎风面风速为3~4m/s,平均传热温差为15~20℃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