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道路车行道宽度为30m,道路设计横坡为2%,路中心标高为

题目

某道路车行道宽度为30m,道路设计横坡为2%,路中心标高为4.5m,平石至侧石顶面的高度为0.18m。 该点侧石顶面的标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H=30/2×2%=0.30m
4.5-0.30+0.18=4.38m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坡地上布置五层住宅3栋,并附建共用的一层地下车库,如图所示。


任务要求
1.沿建筑周边布置车行道,并从城市道路A点引入;车行道边缘距用地边界5m,路面B点标高为98.35,车行道宽度为4m,转弯道路内缘半径为8m。路面纵坡为5%(南面道路纵坡不考虑,其路面标高与东西两侧道路最低标高一致即可);标注车行道的坡向、坡度、坡长尺寸及路面各控制点标高。车行道两侧自然放坡,不考虑除道路外场地的地形处理。
2.确定地下车库出入口方向及标高;确定地下车库范围填方区位置(用 表示),并计算其面积。
3.假设地下车库底板与出入口处路面标高一致,确定最大开挖深度。 4.在南侧车行道外3m处设置挡土墙,估算挡土墙高度。

答案:
解析:
解题要点
1.根据坡度、坡向及等高线正确理解场地条件,并进行三维空间思维。
2.正确运用设计等高线法进行场地竖向设计。
3.熟练理解与掌握道路设计方法。
作图提示
1.首先按题目要求,从城市道路A点向用地引入车行道。场地内车道只可能沿着用地周边,也就是围绕3栋住宅作环形布置。在道路竖向布置上,按规定的5%的纵坡限制,从B点开始先向东、西,再向南,路面标高逐渐降低,一直降到南侧道路标高处。
2.如果作图正确,矩形平面环路4个转角的控制点高程可以计算得出,南侧路面中心标高按坡长计算应为92.00m,这就是场地地形处理后的理论最低点,既是地下车库入口的合理标高,也是南侧挡土墙顶的标高,按题目规定,还是地下车库结构底板的标高(四点合一)。 3.根据自然地形数据可知,92.00m以上的建筑地基均需开挖,最大开挖深度就是96.50m-92m=4.5m。而从自然地形92.00m等高线起,向南属于填方区。在填方区中地下车库范围就是二号楼与三号楼水平投影以及之间的地下室面积,计算可知(22+22+22)×20=1320m,约等于1300m(选择B)。

第2题:

设计条件
1.AB段城市道路宽16m,路面纵坡为2.5%,横坡为1.5%。2.道路A点标高为9.00m。
任务要求
1.要求沿路面纵坡方向绘出路面等高线,等高线高差定为0.1m。
2.注明等高线距离和等高线坡降尺寸,并标明B点路面标高。



答案:
解析:
作图提示
1.确定B点标高:
9-22×2.5%=9-0.55=8.45(m)
2.根据路的纵坡度(i纵=2.5%)求路中心线(路脊)上高程差为0.1m高程点的水平距长度:0.1÷2.5%=4(m)
3.从A点开始依次求取各点位置,并按逐次降低0.1m的方法标注各求取点的标高。
4.求A点道路横断面(i横=1.5%)的路面边缘线的顶面标高:9-8×1.5%=9-0.12=8.88(m)
5.求顶面标高为9.0m的路面边缘点的位置,即从8.88m标高点到9.0m标高点的水平距长度:(9-8.88)÷2.5%=4.8(m)
6.从顶面标高为9.0m的路面边缘点开始向B点方向依次量取路面边缘各点,并按逐次降低0.1m的方法量取路面边缘点的标高。
7.将道路中心线的各点与其两侧路面边缘点中高相同三者折线连接,即构成道路路面设计等高线。
8.计算设计等高线的水平距L为:

(注意:不能混淆设计等高线的水平距与高程点的水平距的关系)
参考评分标准

第3题: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锯齿形结构设计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A、道路中线纵坡度小于0.3%

B、在道路两侧车行道边缘1~3m宽度范围内设置

C、使进水口出的路面横坡减小

D、使平石标高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B

第4题:

某道路车行道宽度为30m,道路设计横坡为2%,路中心标高为4.5m,平石至侧石顶面的高度为0.18m。 该点正好是什么位置(进水口,挑水点)?


正确答案: 该点是进水口位置。

第5题:

某道路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路肩横坡i0<路面横坡i1
B.B表示路基宽度;b表示路面宽度
C.h’’为坡顶挖深
D.h’为坡脚填高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路肩横坡i0>路面横坡i1。

第6题:

设计条件
1.AB段城市道路宽16m,路面纵坡为2.5%,横坡为1.5%。
2.道路A点标高为9.00m。

388546

答案:
解析:
解题要点
1.在图纸上熟练进入三维空间的思维。
2.正确运用设计等高线法进行场地竖向设计表达。
3.熟练掌握双向横坡单折线路拱道路的设计。
作图提示
1.确定B点标高为:
9-22×2.5%=9-0.55=8.45m
2.根据路的纵坡度(i纵=2.5%)求路中心线(路脊)上高程差为0.1m高程点的水平距长度为: 0.1÷2.5%=4m
3.从A点开始依次求取各点位置并逐次降低0.1m方法标注各求取点的标高。
4.求A点道路横断面(i横=1.5%)的路面边缘线的顶面标高为:
9-8×1.5%=9-0.12=8.88m
5.求顶面标高为9.0m的路面边缘点的位置,即从8.88m标高点到9.0m标高点的水平距为: (9-8.88)÷2.5%=4.8m
6.从顶面标高为9.0m的路面边缘点开始向B点方向依次量取路面边缘各点,并按逐次降低0.1m的方法量取路面边缘点的标高。
7.将道路中心线的各点与其两侧路面边缘点中高相同三者折线连接即构成道路路面设计等高线。
8.计算设计等高线的水平距L为:

(注意:不能混淆设计等高线的水平距与高程点的水平距的关系)
参考评分标准

第7题:

确定城镇道路路拱的平均横坡时,应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

A.横向排水
B.纵向排水
C.车行道宽度
D.车速

答案:B
解析:
所谓路拱就是在保证行车平稳的情况下,为有利于路面排水,使路中间接一定的曲线。确定城镇道路路拱的平均横坡时,应考虑的因素有横向排水、车行道宽度、车速

第8题:

关于基地地面和道路的坡度,下列说法中哪项不妥?( )

A.基地地面坡度不宜大于0.3%
B.基地车行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3%,也不应大于8%
C.基地人行道横坡宜为1.5%~2.5%
D.基地车行道横坡宜为1.5%~2.5%

答案:A
解析:
参见《民用建筑设计通则》:5.3.1建筑基地地面和道路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2%,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2基地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也不应大于8%,其坡长不应大于200m,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其坡长不应大于8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5%,其坡长不应大于600m;横坡应为1%~2%;3基地非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也不应大于3%,其坡长不应大于5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2%,其坡长不应大于100m;横坡应为1%~2%;4基地步行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也不应大于8%,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4%,横坡应为1%~2%;5基地内人流活动的主要地段,应设置无障碍人行道。注:山地和丘陵地区竖向设计尚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第9题:

道路设计纵坡线表示了道路的()。

  • A、横坡
  • B、纵坡
  • C、方向
  • D、转折点

正确答案:B

第10题:

某道路车行道宽为24m,路拱坡度为2%,路中设计标高为3.460,试求距车行道边线5m处窨井盖的高积。(注:道路纵坡大于3‰)


正确答案: x=12-5=7m
H7=H-xi=3.460-7×2%=3.3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