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研磨体级配的意义。

题目

简述研磨体级配的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为了使磨内的粉磨效率提高,不仅要考虑研磨体的装载量而且还必须确定几种不同规格的研磨体及其用量,即研磨体级配。磨机在进行粉磨时,物料一方面受到研磨体的冲击作用,另一方面受到研磨体的研磨作用,显然在单位时间内,研磨体与物料的接触点越多,粉磨越容易完成,当磨机装载量一定时,要增加物料与研磨体的接触,则研磨体越小越好,但另一方面,要想将较大的物料击碎,则研磨体必须有足够的冲击能力才行。磨机的任务即要保证大块的物料受到破碎,而又将物料研磨到一定的细度,因此,在其他条件(如磨机的各仓长度,入磨物料的粒度等)一定时,这个任务只能通过选择大小适合的研磨体和将他们合理配比才能完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根据磨机产质量情况来判断研磨体级配和装载量是否合理?


正确答案: 研磨体的装载量和级配是否合理,必须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检验。如果这个方案能得到优质、高产、低消耗、安全运转的效果,这个方案就是正确的。否则,是不合理的。
(1)磨机产量低,产品细度较粗:一般是装载量不足所致,应该增加研磨体装载量;
(2)磨机产量较高,但产品细度较粗:是由于磨内物料流速太快,冲击能力过强而研磨能力不足所致。应该在装载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大球,加小球,降低平均球径;
(3)磨机产量低,产品细度较细:一般是大钢球太少,填充率偏大,导致冲击破碎作用减弱,应该在装载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小球,加大球,提高平均球径。

第2题:

研磨体的级配是指磨内各种研磨体的()。

  • A、大小
  • B、多少
  • C、配合百分率

正确答案:C

第3题:

提高粉磨产量的主要途径措施是()。

A.合理研磨体级配

B.降低物料粒度

C.保持磨内通风

D.改善物料易磨性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为什么要进行研磨体的级配?


正确答案: 物料在粉磨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冲击作用,另一方面需要研磨作用。不同规格的研磨体配合使用,还可以减少相互之间的空隙率,使其与物料的接触机会多,有利于提高能量利用率,因此在粉磨作业时,要正确选择研磨体且必须进行合理的级配。

第5题:

每仓研磨体的级配:钢锻的规格一般用()级。

  • A、1-2
  • B、2-3
  • C、3-5

正确答案:B

第6题:

怎样验证研磨体填充率与级配是否合理?


正确答案: 可用下列方法进行验证:
(1)根据磨机产、质量判断:(详见129题)正确的配球方案能使球磨机优质、节能、高产。
(2)检查磨内物料情况:
在正常运转情况下,把磨机停下来检查磨内情况,填充率正常时,第一仓大钢球露出物料覆盖层的部分,占钢球直径的50%左右;第二仓物料覆盖研磨体的厚度为20毫米。若钢球露出太多,说明钢球直径过大,或填充率过大,反之,则说明球径过小或装载量不足。二仓若存料过厚说明填充率不足,反之说明装载量过多。
(3)听磨音:
在正常喂料的情况下,一仓钢球的冲击作用较强,有哗哗的声音,若第一仓钢球的冲击声音特别宏亮时,说明第一仓钢球的平均球径过大或填充系数过大。若声音发闷,说明第一仓钢球的平均球径过小或填充系数过低。此时,应提高钢球的平均球径或填充率。第二仓正常时应能听到研磨体轻微刷刷声。
(4)测定筛余曲线:
正常生产情况下停磨在磨内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大磨0.5米,小磨0.3米)为取样段,在每段上取4~5个样,混合均匀后,用0.08毫米方孔筛进行筛析,测取各段线的筛余百分数,然后以纵座标为细度值(R0.08%),横座标为磨机长度,作出磨机的筛余曲线图。根据筛余曲线图分析各仓各个位置的粉磨和破碎能力的情况,以便正确确定各种球径的比例及各仓的填充率。

第7题:

开路粉磨改变产品细度的方法之一是:()

  • A、改变研磨体的级配、装填量;
  • B、调整外部分级设备;
  • C、改变磨机转速;

正确答案:A

第8题:

研磨体级配应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 ①根据入磨物料的粒度、硬度、易磨性以及产品的细度要求来配合;
②大型磨机和小型磨机、水泥磨和生料磨的研磨体级配应有所区别;
③磨内只用大球,间隙大,物料流速快,出磨物料粗;
④各仓研磨体级配时,一般大小球都应少,中间规格的球应多;
⑤不允许球和锻的混合使用;
⑥闭路磨机的研磨体平均球径应适当大些;
⑦选用的衬板带球能力不足,冲击力减小,应适当增加大球;
⑧研磨体的总装载量不应超过设计允许的装载量。

第9题:

磨内物料流速可以通过调隔仓板形式、篦缝大小、研磨体级配、研磨体装载量等来调节控制。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球磨机研磨体的级配原则?


正确答案: 根据入磨物料的物理性质;磨机的规格;大小球搭配,孔隙率合适;两头大中间小;球、段不能混用;不大于实际装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