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威胁中不属于抵赖行为的是()

题目

下面威胁中不属于抵赖行为的是()

  • A、发信者事后否认曾经发送过某条消息
  • B、收信者事后否认曾经接收过某条消息
  • C、发信者事后否认曾经发送过某条消息的内容
  • D、收信者接收消息后更改某部分内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不属于网上银行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安全威胁。

A.丢失信息

B.拨打欺骗电话

C.抵赖

D.假冒用户身份


正确答案:B

第2题:

数字签名的主要用途是防止通信双方发生抵赖行为。()


答案:正确

第3题:

不可抵赖的特性指的是______。

A.通信双方对其收、发信息的行为均不可抵赖

B.发信一方对其发信的行为不可抵赖

C.收信一方对其收到信的行为不可抵赖

D.发信和收信的任一方行为均可抵赖


参考答案:A 

第4题:

威胁建模STRIDE中,S代表()。

  • A、抵赖
  • B、篡改
  • C、假冒
  • D、标识

正确答案:C

第5题:

电子商务系统的商务交易安全威胁包括()

  • A、身份假冒
  • B、信息窃取
  • C、信息篡改
  • D、交易抵赖
  • E、支付失误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博弈论中“囚徒困境”的纳什均衡为()

A. (坦白,坦白)

B. (抵赖,抵赖)

C. (坦白,抵赖)

D. (抵赖,坦白)


答案:A

第7题:

下面四个选项中,不属于数字签名技术的是(  )。

A、 权限管理
B、 接收者能够核实发送者对报文的签名
C、 发送者事后不能对报文的签名进行抵赖
D、 接收者不能伪造对报文的签名

答案:A
解析:
数字签名技术是将摘要信息用发送者的私钥加密,与原文一起传送给接收者,防止被人(例如接收者)进行伪造的一种数据加密的网络安全技术。其作用是:保证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发送者的身份认证、防止交易中的抵赖发生。

第8题: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妨害公务罪的行为是( )。

A.甲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查处伪劣商品的行为

B.乙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有公司经理依法履行组织生产经营职责的行为

C.丙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市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行为

D.在发生重大洪灾中,丁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防疫职责的行为


正确答案: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刑法》第277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豹规定处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这是刑法关于妨害公务罪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妨害公务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1)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2)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行为;(3)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4)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所以,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可以分别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等。本题中,选项ACD的犯罪对象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选项ACD都构成了妨害公务罪,而选项B中的国有公司经理不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第9题:

下列()不属于网上银行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安全威胁。

  • A、假冒用户身份
  • B、抵赖
  • C、拨打欺骗电话
  • D、丢失信息

正确答案:C

第10题:

不可抵赖的特性指的是()

  • A、通信双方对其收、发信息的行为均不可抵赖
  • B、发信一方对其发信的行为不可抵赖
  • C、收信一方对其收到信的行为不可抵赖
  • D、发信和收信的任一方行为均可抵赖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