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0岁。胸胁部出现疱疹,伴刺痛5日。 患者5日前感发

题目

患者,女性,40岁。胸胁部出现疱疹,伴刺痛5日。 患者5日前感发热恶寒,全身不适,继而在左腰胁部出现小水疱,带状排列,刺痛不能入睡,伴发热,口干。体查:左腰胁部可见绿豆大水疱,排列成带状。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胸胁胀闷,窜痛,胁下痞块,性情急躁,刺痛拒按,舌紫暗,脉涩,辨证为

A、气虚血瘀证

B、气滞血瘀证

C、血寒证

D、血瘀证

E、气血两虚证


参考答案:B

第2题:


患者,女,35岁。2天前右胸肋胀闷不适,伴头晕胀痛,口苦咽干,纳差,翌日晨起时觉右胸肋有轻微刺痛,至下午渐渐出现绿豆大疱疹,簇集分布,伴灼热感及针刺样疼痛。刻诊:右胸肋部密布潮红疱疹,且部分疱疹糜烂破溃,性情急躁,伴头痛头胀,口苦纳差,小便黄赤,舌苔黄厚而腻,脉弦数。中医辨证论治后使用龙胆泻肝丸有明显好转。

若患者兼有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心胸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宜加服的成药是
A.增液口服液
B.通便灵胶囊
C.芩连片
D.苁蓉通便口服液
E.导赤丸

答案:E
解析:
BDE本组题考查常用内科清热剂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的药物组成、功能及联合用药问题。龙胆泻肝丸由龙胆草、黄芩、栀子(炒)、盐车前子、泽泻、木通、酒当归、地黄、柴胡、炙甘草组成。其功能为清肝胆,利湿热。若患者兼有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心胸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应予清热泻火,利尿通便,可加服导赤丸。

第3题:

患者,男,55岁。3个月前因胸胁部撞伤后,而出现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入夜痛甚,舌质紫暗,脉沉涩。治疗应首选

A.复元活血汤

B.少腹逐瘀汤

C.膈下逐瘀汤

D.调营饮

E.香附旋覆花汤


正确答案:A
本题考查瘀血阻络证(胁痛),用复元活血汤。

第4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诊断、诊断依据、证型;并写出治法、主方、用药和外治法)患者,女性,40岁。胸胁部出现疱疹,伴刺痛5日。患者5日前感发热恶寒,全身不适,继而在左腰胁部出现小水疱,带状排列,刺痛不能入睡,伴发热,口干。体查:左腰胁部可见绿豆大水疱,排列成带状。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正确答案: 诊断:火带疮或带状疱疹。
诊断依据:胸胁部出现疱疹,伴刺痛5日;左腰胁部出现小水疱,带状排列,刺痛不能入睡。
证型:肝经湿热。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止痛。
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用药:龙胆、生地、车前草、泽泻、山栀、木通、当归。
外治法:用青黛膏或二味拔毒散外敷患处。

第5题:

刺痛以胸,胁,胃脘,()等处多见。


正确答案:小腹

第6题:

患者,女性,36岁。1周来头晕目眩,伴胸胁胀闷,舌红,脉弦。治疗应首选A.脾俞、足三里、气海、百会SXB

患者,女性,36岁。1周来头晕目眩,伴胸胁胀闷,舌红,脉弦。治疗应首选

A.脾俞、足三里、气海、百会

B.丰隆、中脘、内关、头维

C.胃俞、丰隆、太冲、期门

D.风池、肝俞、行间、侠溪

E.百会、肾俞、悬钟、太溪


正确答案:D
本例患者辨证为肝阳上亢型眩晕。肝、胆两经,同为风木所寄,取风池、行间、侠溪清泄肝胆上亢之阳,肝俞平肝潜阳。A治疗气血虚弱型眩晕;B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C治疗肝胃不和型疾病;E治疗肾精亏损型眩晕。考点:眩晕的辨证取穴。

第7题:

气滞血瘀证可以出现

A.胸胁胀痛
B.胁下痞块刺痛
C.妇女痛经
D.舌紫暗

答案:A,B,C,D
解析:
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表现为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妇女可见经闭或痛经,经色紫暗,夹有血块等。舌紫暗或见紫斑,脉涩。

第8题:

患者,女,76 岁。咳嗽,痰少,伴气机,胸胁刺痛,呼吸、转侧则疼痛加重,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苔薄白,脉弦数。其中医诊断是()


【答案】:悬饮,邪犯胸肺证

第9题:

患者,男,45岁,因左胸胁部疱疹伴疼痛1月入院。生化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在外院已行抗病毒、抗感染治疗。请给出诊断和诊疗计划。


正确答案: 诊断:带状疱疹(左胸胁部)
诊疗计划:1、按疼痛科常规护理,三级护理,普食;2、继续抗病毒、抗感染治疗;3、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如弥可保、神经妥乐平;4、若中度以上疼痛可用非甾体药物或曲马朵等对症治疗;5、必要时行肋间神经阻滞或连续硬膜外阻滞。

第10题:

吴某,女,41岁,工人,1996年3男15日就诊。 诉:胸胁部出现疱疹.伴刺痛4天,天前.感发热恶寒.全身不适,继而在右腰胁部出现小水疱,带状排列,刺痛,不能入睡,伴发热。口干,小便黄。 查:右腰胁部可见绿豆大水疱,排列成带状。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正确答案:诊断:火带疮或带状疱疹。
诊断依据:A.胸胁部出现疱疹.伴刺痛4天;B.伴查见右腰胁部绿豆大水疱,排列成带状。
辨证分析:由于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外溢肌肤.故见水疱;气滞湿阻故刺痛;发热,口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为内热盛。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生地、车前草、泽泻、山栀、木通、当归。用青黛膏或二味拔毒散外敷患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