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肾衰竭的氨基酸疗法及临床应用疗效。

题目

简述肾衰竭的氨基酸疗法及临床应用疗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遴选OTC药物的基本原则是

A:应用安全,质量稳定,疗效确切,应用方便
B: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疗效确切,临床必需
C:临床必需,应用安全,疗效确切,价格合理
D: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应用方便
E: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应用方便

答案:A
解析:
根据药品分类管理中我国遴选OTC药物的基本原则的规定。

第2题:

简述超声波疗法的临床应用和相对禁忌证。


正确答案: (1)临床应用:超声波临床上用于松解结缔组织,可治疗疤痕、血肿硬化、注射后硬结和关节挛缩。用于镇痛,可治疗下腰痛、肌痛、挫扭伤和坐骨神经痛等。
(2)禁忌证:活动性肺结核、多发性动脉硬化、心力衰竭、血栓性静脉炎、出血倾向、脊髓空洞症。肝脏、甲状腺、生殖器官、孕妇腹部、恶性肿瘤不宜直接投射。小儿骨骺处、严重心脏病、急性炎症禁用。

第3题:

慢性肾衰竭病人,采用麦淀粉膳食。

麦淀粉膳食应用的原理是(  )。
A.慢性肾衰竭病人体内必需氨基酸水平升高
B.非必需氨基酸水平升高
C.慢性肾衰竭病人体内脂肪代谢紊乱
D.总氨基酸水平下降
E.慢性肾衰竭病人体内氨基酸总浓度升高

答案:B
解析:
1.用麦淀粉代替主食。
2.麦淀粉中含蛋白质0.4%~0.6%。
3.麦淀粉膳食应用的原理是非必需氨基酸水平升高。
4.使用麦淀粉膳食,蛋白质应选牛奶、鱼、虾、瘦肉。

第4题:

慢性肾衰竭病人,采用麦淀粉膳食。麦淀粉膳食应用的原理是()

  • A、慢性肾衰竭病人体内必需氨基酸水平升高
  • B、慢性肾衰竭病人体内氨基酸总浓度升高
  • C、慢性肾衰竭病人体内脂肪代谢紊乱
  • D、非必需氨基酸水平升高
  • E、总氨基酸水平下降

正确答案:D

第5题:

简述延缓慢性肾衰发展的必需氨基酸疗法。


正确答案: 当内生肌酐清除率

第6题:

简述α-酮酸疗法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疗效。


正确答案: 酮酸是氨基酸分解的产物,酮酸在体内可与氮结合再生成氨基酸。正常人的肝、肾、肌肉、脑中有各种酶可促进L-氨基酸和对应的α-酮酸互相转化,在体内保持平衡。α-酮酸不含氮,当α-酮酸转化成对应的L-氨基酸时,利用代谢产生的氮合成氨基酸,即节省了氮源,也可降低尿素氮和肌酐,可补充血液中的必需氨基酸,提高蛋白质合成率,改善氮平衡,纠正营养不良。其主要疗效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改善蛋白质代谢,纠正营养不良。
②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减轻尿毒症症状。
③减轻残余肾单位的负担,改善肾功能。
④降低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减轻钙、磷沉淀对肾脏的损害。
⑤可使病人选择食物种类增加,改善食欲,增加病人对食疗的耐受力。
⑥只能改善症状,不能影响预后。

第7题:

简述缩宫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应用注意。


正确答案: (1)药理作用:缩宫素对子宫平滑肌的兴奋作用因剂量不同而异,小剂量能增加妊娠末期的子宫节律性收缩和张力,较少引起子宫颈兴奋,适用于催产;剂量加大,使子宫肌张力持续增高,出现强制性收缩,适用于产后止血或产后子宫复原
(2)应用注意:产道阻塞、胎位不正、骨盆狭窄及子宫颈尚未开放时禁用

第8题:

简述利福平的临床应用及抗菌机制。


答案:
解析:
答案:(1)结核病(2)麻风病(3)眼部及全身细菌感染(4)抗菌机制:抑制RNA多聚酶

第9题:

简述慢性肾衰竭的定义及临床分期。


正确答案:(1)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缓慢进展恶化的最终结局,主要表现为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代谢产物潴留引起全身各系统症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2)临床分期:
①我国目前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将慢性肾衰分为4期,即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失代偿期、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
②西方国家一般根据肾小球的滤过率,按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分为5期:
1期:正常肾功能GFR≥90ml/min;
2期:肾功能轻度下降,GFR60~8990ml/min,血肌酐正常,患者无症状;
3期:肾功能中度下降,GFR30~59ml/min,出现氮质血症,血肌酐高于正常但低于450μmol/L,通常无明显症状,可有轻度贫血、多尿和夜尿;
4期:肾功能重度下降,GFR15~29ml/min,血肌酐升高(450~707μmol/L.),贫血明显,夜尿增多及水、电解质失调,并可有轻度胃肠道、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5期:肾衰竭期,GFR<15ml/nun,血肌酐显著升高>707μmol/L,肾衰临床表现和血生化异常十分显著。

第10题:

()是对某种药物或疗法治疗某种疾病的疗效总结

  • A、病例分析
  • B、基础医学论文
  • C、疗效观察
  • D、临床新技术及新方法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