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大叶性肺炎的主要病变特点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题目

试述大叶性肺炎的主要病变特点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大叶性肺炎根据病变特点可分为4期:
(1)充血水肿期:肺叶肿胀,质量增加,呈暗红色,切面上可挤出带泡沫的浆液,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显著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可见较多的浆液性渗出物。临床上可闻及捻发音或湿啰音,X线显淡薄而均匀的阴影。
(2)红色肝样变期:病变肺叶肿胀,质量增加,色暗红,质地实变如肝,肺泡腔内充满含大量纤维蛋白和中等量红细胞的渗出物。临床上表现肺实变体征,因肺泡腔内红细胞崩解,可使痰液呈铁锈色。
(3)灰色肝样变期:此期充血消退,故病变肺由红色变为灰白色,切面干燥,颗粒状,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肺组织呈贫血状态,肺泡壁内红细胞大多溶解消失,而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临床特点基本上与红色肝样变期类似。
(4)溶解消散期:病变肺略带黄色,切面颗粒观消失,质地变软,挤压切面上可涌出混浊液体,镜下中性粒细胞大多变性崩解,肺泡巨噬细胞明显增多。临床上肺实变体征消失,又可闻及湿性啰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大叶性肺炎的发展阶段及病变特点。


正确答案: 大叶性肺炎的发展阶段分为4个阶段:
①充血水肿期特征是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与浆液性水肿。
②红色肚变期由充血水肿期发展而来,特征是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显著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含有大量纤维素、白细胞和红细胞。
③灰色肝变期特征是肺泡壁充血减弱或消退,肺泡腔中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
④消散期特征是嗜中性料粒细胞坏死崩解、纤维素溶解和肺泡上皮再生。

第2题:

简述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主要临床表现及病理学基础。


正确答案: ①呼吸困难、发绀:肺叶实变,肺泡换气功能下降。
②咳嗽、咯铁锈色痰:肺泡腔内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变性使痰液呈铁锈色。
③胸痛:病变累及胸膜。

第3题:

试述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的主要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正确答案:主要病理变化肺泡壁毛细血管显著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的纤维蛋白,网眼中有大量红细胞、少量白细胞。病理临床联系 ①咳铁锈色痰,是因渗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破坏后,血红蛋白被分解并转变为含铁血黄素,随痰排出所致。②胸痛,病变波及胸膜之故。③呼吸困难,由于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及肺实变所致肺通气障碍、肺换气障碍而引起。④肺实变体征。

第4题:

简述以大叶性肺炎各期基本病变解释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


正确答案:①充血水肿期:肺泡壁充血、水肿、肺泡腔内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此期患者:咳嗽、淡红泡沫痰,湿啰音;
②红色肝样变期:肺泡壁毛细血管显著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大量RBC,较多纤维素及中性粒细胞,病灶胸膜出现纤维素渗出,故患者出现咳嗽、铁锈色痰,胸痛,呼吸困难及紫绀,听诊可出现胸膜摩擦音,叩诊为浊音;
③灰色肝样变期:肺泡壁毛细管受压呈贫血状态,肺泡腔内大量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此期患者,咳嗽、粘液脓痰,吸气时胸痛加剧,呼吸困难及紫绀减轻,听诊可出现胸膜摩擦音,叩诊为浊音;
④溶解消散期:肺泡内中性粒细胞变质崩解,巨噬细胞增多,纤维素溶解,肺泡内重新含气。此期患者有咳嗽、粘液痰,听诊湿性啰音,捻发音。

第5题:

简述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病理学基础。


正确答案: ①呼吸困难、发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肺叶实变,肺泡换气功能下降后咳嗽、咳铁锈色痰:
②肺泡腔内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变性等使痰液呈铁锈状;
③胸痛:病变累及胸膜,形成纤维蛋白性胸膜炎。

第6题:

试述小肝癌的病理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小肝癌的病理学特点是:
(1)以膨胀性生长为主,60%小肝癌有纤维包膜形成;
(2)病灶局限,通常为单结节。肿瘤包膜浸润率约1/3,少见有大于2cm距离的侵犯;
(3)癌栓形成与卫星结节发生率低;
(4)以DNA含量2倍体为主,提示肿瘤生长相对缓慢。小肝癌细胞分化较好,多为Ⅰ~Ⅱ级。
其临床意义:小肝癌经手术根治性切除后可获得良好的效果,肝癌瘤体直径约3cm大小时,是生物学特性发生明显改变的重要时期,把握这一阶段的手术时机对提高肝癌的手术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7题:

简述小叶性肺炎临床和病理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小叶性肺炎多见于年老体弱者;常表现为继发性;病因多为混合感染;病灶以细支气管中心灶性分布;病变多样;死亡率较高。

第8题:

临床上所说的大叶性肺炎,就是指某个或某几个肺叶的病变。


正确答案:正确

第9题:

试述胰腺癌的病理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的联系。


正确答案:肉眼观,胰腺癌大小和外形不一、呈圆形或长圆形,有时肿瘤呈硬性结节突出于胰腺表面,有时瘤结则埋藏于胰腺内,很难从胰腺外观上被发现,不深部取材难以确诊。癌周组织常见硬化,以致全腺变硬甚至剖腹探查时都很难与慢性胰腺炎相鉴别。镜下常见组织学类型有导管腺癌、囊腺癌、粘液癌、实性癌,还可见末分化癌或多形性癌,少见类型有鳞状细胞癌或腺鳞癌。胰头癌的主要症状为无痛性黄疸。体尾部癌之主要症状则为因侵入腹腔神经丛而发生的深部刺痛,因侵入门静脉而产生的腹水以及压迫脾静脉而发生的脾肿大。此外并见贫血、呕血、便秘等症,但常无黄疸,而有广泛血栓形成。

第10题:

简述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以及结局。


正确答案:最常见,我国无黄疸型多,多为乙型肝炎。黄疸型略重,多为甲、丁、戊型
病变特点:肉眼:肝体积增大、包膜紧张。
镜下:
①弥漫性肝细胞变性(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坏死轻微(点状坏死灶和嗜酸小体);
②肝细胞可再生恢复原来结构和功能;
③少量炎细胞浸润;
④黄疸型坏死灶稍多,稍重,毛细胆管管腔中有胆栓形成。
⑴临床病理联系:肝大肝区疼痛或压痛;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升高;黄疸。
⑵结局:大多半年恢复。部分恢复较慢,需要半年到一年;有的转变为慢性(丙型70%以上);极少数恶化为重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