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督脉的体表穴位分布线及相联系的脏腑器官。

题目

试述督脉的体表穴位分布线及相联系的脏腑器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经穴-脏腑相关学说的核心思想体现在下列哪些选项()

A.机体病理改变时可通过多种形式在体表相应经脉、穴位上出现反应

B.刺激经脉腧穴可以预防或治疗全身各系统病证

C.刺激体表经脉穴位可对相应脏腑病理改变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D.在机体生理状态下,刺激经脉腧穴不发生调节作用


答案:AC

第2题:

舌的一定部位与一定的脏腑相联系,与舌尖有关的脏腑是


正确答案:A

第3题:

足临泣是八脉交会穴中

A.通任脉的穴位

B.通督脉的穴位

C.通冲脉的穴位

D.通带脉的穴位

E.通阳跻脉的穴位


正确答案:D
临泣胆经连带脉。

第4题:

试述中风中脏腑闭证的主要表现及证治。


正确答案:中风中脏腑闭证的主要表现及证治
(1)痰热腑实证: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半身不遂,口舌斜,肢体拘急,伴腹胀,便秘,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治宜通腑泄热,熄风化痰。方用桃仁承气汤加减。
(2)痰火瘀闭证: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表现为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治宜熄风清火,豁痰开窍。方用羚羊钩藤汤加减。
(3)痰浊瘀闭证: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治宜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方用涤痰汤加减。

第5题:

足临泣是八脉交会穴中

A. 通任脉的穴位
B. 通督脉的穴位
C. 通冲脉的穴位
D. 通带脉的穴位
E. 通阳跷脉的穴位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通于任脉的穴位是列缺(A错)。通于督脉的穴位是后溪(B错)。通于冲脉的穴位为公孙(C错)。通于带脉的穴位为足临泣(D对)。通于阳跷脉的穴位是申脉(E错)。记忆:牢记八脉交会八穴歌。

第6题:

关于经穴-脏腑相关理论,你认为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反应了体表经脉、穴位与五脏六腑之间的双向性联系

B.脏腑生理或病理改变可通过多种形式在体表相应经脉、穴位上出现反应,表现出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C.刺激体表的经脉穴位,可对相应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D.独立于经络学说以外的一个有效指导中医诊断和治疗的中医理论


正确答案:D

第7题:

足临泣是八脉交会穴中A.通任脉的穴位 B.通督脉的穴位 C.通冲脉的穴位 SXB

足临泣是八脉交会穴中

A.通任脉的穴位

B.通督脉的穴位

C.通冲脉的穴位

D.通带脉的穴位

E.通阳跻脉的穴位


正确答案:D
足临泣是与带脉相通的八脉交会穴。

第8题:

腧穴是人体()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A、五脏六腑

B、组织器官

C、脏腑经络之气血

D、经络气血


本题答案:C

第9题:

中风中脏腑的选穴一般以哪条经脉的穴位为主

A.厥阴、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B.手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主
C.手厥阴经及督脉穴为主
D.手足阳明经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答案:C
解析:
中风中脏腑的选穴以手厥阴经及督脉穴为主。

第10题:

试述临床常用寸口脉分候脏腑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寸口脉分候脏腑,首见于《内经》,目前临床常用的多以下列方法为准:左寸候,心与膻中;右寸候,肺与胸中;左关候,肝、胆与膈;右关候,脾与胃;左尺候,肾与小腹;右尺候,肾与小腹。这种分配方法是根据《内经》上竟上,下竟下为原则的,即是体现了上(寸脉)以候上(身躯上部),下以候下的原则。通过诊察寸口脉的变化,可使我们比较容易掌握五脏六腑气血盛衰的情况,同时也可了解邪气所犯脏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