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动脉血压波形与呼吸运动的相关变化可参照用于指导输液,高度提示血容量不足的波形是()。A、动脉血压与呼吸运动相关的压力变化10%B、动脉血压与呼吸运动相关的压力变化13%C、动脉血压与呼吸运动相关的压力变化20%D、动脉血压与呼吸运动相关的压力变化≤13%E、动脉血压与呼吸运动相关的压力变化≤10%

题目

连续动脉血压波形与呼吸运动的相关变化可参照用于指导输液,高度提示血容量不足的波形是()。

  • A、动脉血压与呼吸运动相关的压力变化>10%
  • B、动脉血压与呼吸运动相关的压力变化>13%
  • C、动脉血压与呼吸运动相关的压力变化>20%
  • D、动脉血压与呼吸运动相关的压力变化≤13%
  • E、动脉血压与呼吸运动相关的压力变化≤10%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周围细小动脉的变化密切相关,其早期病理变化最可能的是

A.管壁透明样变

B.管壁缺氧

C.血管闭塞

D.血管痉挛


正确答案:D

第2题:

婴幼儿的呼吸次数

A. 随年龄增加而增快
B. 随年龄增加而减慢
C. 年龄增加变化不大
D. 与性别显著相关
E. 与血压同步变化

答案:B
解析:
婴幼儿的呼吸次数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慢,到7-14岁后基本处于成年人水平(B对)。(AC错)。呼吸次数的变化与性别差异无直接相关性(D错)。小儿年龄愈小,血压愈低,与呼吸负相关,不是同步(E错)。

第3题:

液体治疗时若有创动脉血压与呼吸运动相关的压力变化(),则高度提示血容量不足。

A、>5%

B、>8%

C、>10%

D、>13%

E、>15%


参考答案:D

第4题:

下列关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动脉压力感受器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
  • B、反射中枢在延髓
  • C、在血压发生突然变化时对血压进行快速调节
  • D、在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中不重要
  • E、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正确答案:A

第5题:

A.与血压同步变化
B.随年龄增加而变化不大
C.随年龄增加而减慢
D.随年龄增加而增快
E.与性别显著相关

婴幼儿的呼吸次数

答案:C
解析:

第6题:

婴幼儿的呼吸次数

A、随年龄增加而增快

B、随年龄增加而减慢

C、随年龄增加而变化不大

D、与性别显著相关

E、与血压同步变化


正确答案:B

第7题:

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最不相关的因素是

A.脑血管畸形范围
B. 性别
C.血压上升程度
D.颅内压力的变化
E.动脉瘤的大小

答案:B
解析:

第8题:

婴幼儿的呼吸次数

A、随年龄增加而增快

B、随年龄增加而减慢

C、年龄增加变化不大

D、与性别显著相关

E、与血压同步变化


正确答案:B

第9题:

心血管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的生理意义是

A:使搏动性压力变化改变为非搏动性
B:使心血管中枢紧张性减弱
C: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D:动脉血压的自身调节
E: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答案:C
解析:
本题要点是心血管压力感受性反射。该反射是一种典型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其生理意义是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动脉管壁被牵张的程度增高,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受刺激加强,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延髓孤束核、腹外侧心血管中枢,使心迷走神经紧张性活动加强,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下降,故动脉血压回降至正常水平。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使迷走紧张减弱,交感紧张加强,于是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回升。

第10题:

论述影响动脉血压变化的因素及与有氧运动的关系。


正确答案: 动脉血压是在心血管系统内有足量的血液充盈的前提下,由心室射血、外周阻力和大动脉弹性的协同作用下产生的。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①每搏输出量: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了每搏输出量的大小;
②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的幅度比收缩压降低的幅度大,脉压增加;
③外周阻力: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④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缓冲动脉血压变化,即减小脉压;
⑤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比例:正常情况两者相适应,但失血时循环血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