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述情况与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关系不大的是()。

题目

下述情况与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关系不大的是()。

  • A、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
  • B、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
  • C、脊椎部的腧穴
  • D、皮肤有感染、溃疡的部位
  • E、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牙齿松动与下述哪项因素关系不大A.牙槽骨吸收B.和创伤C.牙周膜的急性炎症S

牙齿松动与下述哪项因素关系不大

A.牙槽骨吸收

B.和创伤

C.牙周膜的急性炎症

D.女性激素水平变化

E.牙龈重度炎症


正确答案:E
牙齿松动与牙槽骨吸收、创伤、牙周膜的急性炎症、女性激素水平变化、牙周翻瓣手术后等因素密切相关。

第2题:

有关针灸治疗“尿潴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主穴关元、中极

B.排小便前针刺

C.针刺深度要深

D.针感向内放射

E.多饮水后针刺


正确答案:A

第3题:

毫针刺法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参考答案:针刺的角度和深度,应根据施术腧穴所在的具体位置、病人体质、病情需要和针刺手法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角度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它是根据腧穴所在的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起来而确定的。一般分为以下3种角度:1.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2.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3.平刺: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二)深度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浅度数,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部位、时令以及经脉循行深浅而决定。1.年龄: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刺。2.体质: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4.部位:头面、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第4题:

喷**口与衣物的角度包括喷口与面料的角度和喷口与纺织品纹路的角度。一般情况下,喷口方向与面料成()度角。

  • A、15
  • B、30
  • C、45
  • D、90

正确答案:D

第5题: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答案:
解析: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要根据施术腧穴所在的具体位置、病人体质、病情需要和针刺手法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一)角度
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它是根据腧穴所在的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起来而确定的。一般分为以下3种角度:
1.直刺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斜刺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3.平刺 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
(二)深度
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度数,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要结合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部位而决定。
1.年龄年 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刺。
2.体质 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
3.病情 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4.部位 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厚处的腧穴宜深刺。

第6题:

在装药前,应用炮棍插入炮眼内,检验炮眼的角度、深度、 方向和炮眼内的情况。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7题:

针刺不得气时,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行针催气

B.留针候气

C.艾灸

D.调整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正确答案:ABCD

第8题:

针刺时应当注意的事项错误的是

A、怀孕三个月以下者,下腹部可以进针

B、过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不行针刺

C、小儿囟门未闭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

D、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E、针刺眼区腧穴,要掌握一定的角度和深度


参考答案:A

第9题:

如何掌握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答案:
解析:
正确掌握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是获得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①针刺的角度:分为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适用于肌肉丰厚处的穴位)、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斜刺入,适用于不能或不宜深刺的穴位)、平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25°角皮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处的穴位)。
②针刺的深度:一般以既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临床应用时,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经脉循行的深浅,以及不同的时令而灵活掌握。对于延髓部、眼区、胸腹部腧穴,尤其要注意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③针刺的方向:针刺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而定。如头面部、胸部正中腧穴多用平刺;颈项、侧胸、背部多用斜刺;腹部及四肢多用直刺。

第10题:

对尿潴留的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应注意掌握()。

  • A、针刺方向、角度
  • B、针刺深度
  • C、不可捻转
  • D、不可提插
  • E、不可留针

正确答案:A,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