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物芯片,你能说出生物芯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例证吗?

题目

什么是生物芯片,你能说出生物芯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例证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关生物芯片的描述哪些是正确

A、常用的生物芯片分为三大类,即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和芯片实验室

B、生物芯片的主要特点是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

C、生物芯片是近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

D、生物芯片技术属于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

E、基因芯片可分为主动式芯片和被动式芯片


参考答案:ABCE

第2题:

生物芯片实际上是一种什么?


正确答案:微型多参数生物传感器。

第3题:

有关生物芯片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常用的生物芯片分为三大类,即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和芯片实验室

B、生物芯片的主要特点是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

C、生物芯片是近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

D、生物芯片技术属于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

E、基因芯片可分为主动式芯片和被动式芯片


正确答案:D

第4题:

你能说出河南有名的地方特产吗?


正确答案:汴绣、朱仙镇木板年画、河南剪纸、洛阳唐三彩、豫菜。

第5题:

黄河为什么会出现断流?你能说出几个主要原因吗?


正确答案:黄河出现断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黄河流域水资源贫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要: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只占全国径流量的2%;流域内人均水量只占全国人均水量的25%;每公顷耕地平均水量只占全国耕地平均水量的17%。而黄河供水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水耗水量剧增,90年代比50年代增加1.6倍;下游增加迅猛,为4.7倍;农业灌溉用水最多,增加了6.4倍。
(2)近期降雨、径流量减少:根据实测降水资料统计,9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均低于多年平均降水量。
由于中游地区降水少、工农业用水增加和水土保持减水,造成黄河径流量减少,郑州花园口站90年代比50年代年平均水量减少达194.5亿立方米。而黄河下游用水增加十分迅速,花园口以下年平均增加用水109.6亿立方米。
(3)中游黄河干流缺乏调蓄能力:黄河干流已建成的8座水利枢纽,只有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具有较大调蓄能力。对于下游,三门峡水库由于库区泥沙淤积和潼关河床高程的限制,水库调蓄能力较小,远不能满足下游用水需要。
(4)没有统一的黄河水资源调度、管理体制:目前黄河已建的干流骨干工程和大型灌区的运用管理,都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和地区,很难做到全河统筹,上中下游兼顾。一旦遇到枯水年份和季节,沿河引水工程都抢着引水,加剧了黄河水资源的供水紧张局面,同时也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第6题:

孔孟的“和为贵”与荀子的“和而不同”的和谐社会思想理念有什么不同?你能说出它的同与不同吗?


正确答案:孔子讲“仁者爱人”,孟子讲“和为贵”都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建立理想社会提出的论述与设想。孔孟的“和为贵”与荀子的“和而不同”对构建和谐社会没有本质的不同。所谓的不同是荀子的“和而不同”与孔孟的“和为贵”的和谐社会架构理念比较,更具创新意义。如人有等级差别,君与臣、官与民、老与幼、强与弱,和与同毕竟是相对立的,但不同就不等于不能“和”。荀子的“和”更具广泛性,包容性、统战性,它包拓对不同阶层、不同立场、不同思想的人与事物,力求从不同中谋求、捕捉“和”的因素,达到“和”的目的。荀子的“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就是在今天来看,不仅在我国,就世界外交政策而言,仍有借鉴、指导意义。

第7题:

简述生物芯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前景?


正确答案:生物芯片(又称DNA芯片,基因芯片),简单说来就是在一块指甲大小的有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硅片上将数千甚至上万个生物分子探针以大规模阵列的形式排布,形成可与目的分子相互作用,并进行反应的固相表面,在激光的顺序激发下标记荧光根据实际反应情况分别呈现不同的荧光发射特征,收集信号,计算机分析数据结果。
生物芯片对核酸的研究工作以及未来的诊断技术都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将主要应用于基因表达检测、突变检测、基因组多态性分析和基因文库作图以及杂交测序等方面。

第8题:

有关生物芯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芯片可分为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等

B、生物芯片的主要特点是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

C、生物芯片技术属于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

D、生物芯片是近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

E、生物芯片可分为主动式芯片和被动式芯片


参考答案:C

第9题:

汽车发动机利用循环流动水进行冷却,你能说明他的工作原理吗?


正确答案: 水得比热大,当其循环通过汽车发动机时,能从温度较高的发动机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

第10题:

什么是生物芯片?


正确答案: 生物芯片又称蛋白芯片或基因芯片,是指通过缩微技术、将生物材料集成于硅芯片或玻璃芯片表面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生物芯片技术是融微电子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高度交叉的新技术。
生物芯片与电子芯片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就是在微小尺寸上具有海量的数据信息,电子芯片上布列的是一个个半导体电子单元,是电子材料的集成,而生物芯片上布列的是一个个生物探针分子,是生物材料的集成。生物芯片可实现对细胞、蛋白质、DNA以及其他生物组分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2011年,中国研发的致聋基因检测芯片在北京市高危人群致聋基因筛查项目中得到完美应用。我国古代医学家提出过“上医治未病”,但大多依赖人们肉眼的观察,应用生物芯片技术则可以更微观、更超前地对疾病提前预测预刿,对像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遗传病等疾病及时进行干预和预防,真正做到未病先治。
生物芯片的应用几乎涵盖了生物、医学、药学、农学、环保、卫生学等所有生物技术的领域,将对21世纪人类生活和健康、社会经济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