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中国古代戏曲找一个女性形象,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题目

试论述中国古代戏曲找一个女性形象,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作品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剧中的杜丽娘是第一主角,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人物画廊中难得的典型形象。
(1)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她为此精神苦闷、忧郁。老师对于《诗经》“后妃之德”的解释,并没有得到她的认同,反而激发了她青春的觉醒。在“游园”中她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美好青春与明媚春光的吻合,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
(2)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然而寻梦的失败使她由梦境的喜悦而徒然转为无限的悲怆,但她又不甘心就此死去,死前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上等待梦中情人。
(3)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在杜丽娘对于爱情坚持追求中,可以看到作者讴歌爱情强大力量的用心。爱情的力量可以让死者复生,能够征服封建礼教。生动的表现出作者关于本剧“理之所必无”,然而“情之所必有”的主题思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结合作品,论述周民族史诗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周民族史诗的艺术特色表现为:
(1)故事与抒情、描写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方式:如《公刘》一首叙述公刘率领族人迁居豳地的历史,诗歌每章都用“笃公刘”起首,表达了周人对公刘的赞美和爱戴。
(2)讲究谋篇布局的章法结构:周民族史诗大多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其中有的用相同词语领起一章,形成章节之间的排笔,增强了层次感,又使深层内容紧密相连。
(3)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史诗的形象性,如《生民》用一系列的排笔描写后稷种植庄稼。《绵》中用瓜瓞自小变大比喻周民族的由弱变强。
(4)擅长使用叠音词来摹声摹态,不仅生动传神,还增加了诗的节奏感。如《生民》中“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大豆一片茁壮生,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

第2题:

试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的形象入手论述作品的思想价值。


正确答案: 崔莺莺——性格具有多面性、丰富性和真实性。情爱意志与道德理念的冲突酿成了崔莺莺的茅盾性格。崔莺莺是相国千金,高贵的出身和严格的传统教养给她烙上了封建思想的印痕,但老夫人的管束、客观环境的禁锢以及封建意识的自我禁忌,使她难以摆脱封建礼教的羁绊。崔莺莺对爱情的追求是炽热的、主动的,但她的追求并不坦然、堂皇。崔莺莺勇敢酬简是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第3题:

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论述艺术形象的特征。


正确答案:
(1)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2)作为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形式,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或意境。
(3)艺术形象是文艺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艺术形象总是具体可感的,它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例如:可以以文学作品中的孙悟空、猪八戒为例。

第4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词的语言特色?


正确答案: 词的语言追求轻灵细巧。诗中所常用铁马秋风、大漠风尘、长河落日、急湍飞瀑这类词语,在后期的豪放派中或可见到;但被视为词坛正宗的婉约词,为表达委婉细腻的情思,在铸词炼句时却特别偏爱取资细微。如微雨淡月、飞絮残红、流萤寒蝉、云鬓香腮等等,柔美纤巧,轻灵疏淡。而在美化修饰时,则喜欢进带上浓重的女性色彩和闺阁气息。如词中写灯,一般不说油灯、明灯,而常用银灯,既给人形象上的晶亮之美,又让人读起来清脆浏亮。或者写作青灯、孤灯、残灯,带有一种凄冷哀婉的感情色彩。尤其突出的是韦庄在《菩萨蛮》词中写到:“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香灯,明显的沾染上女性的脂粉气。与此相似的还有香雾、香云、香风、香车、香尘、香泪灯,甚至连抽象的愁思都带有香气,称之为香愁;连虚幻的梦境都带有香气,称之为香梦。
词的语言还追求色彩鲜美。色彩不仅显示出客观事物的形象美,而且还可以起到烘托气氛、暗示情感、渲染意绪等作用。诗中也追求语言的色彩美,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单词人们对色彩更垂青。他们通过对色彩的细致描绘,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情绪体验,它比绘画更直观的再现色彩,往往意蕴更加丰厚。如唐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词的一首写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白色鹭鸟与粉红的桃花,对比鲜明;而青和绿是大自然的基本色,青箬笠和绿蓑衣跟青山绿水浑然交融,显示出情怀淡泊的渔人跟大自然天人合一的意趣。

第5题:

《诗经》燕飨诗具有怎样的政治价值和历史价值?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燕飨诗是反映古代燕礼、飨礼等礼仪活动的诗,其主要内容是描写宴饮的盛况以及宾主之间的互相赞美称誉。
燕飨诗的政治价值:联络情谊、巩固统治。礼在周代不仅是道德伦理的规定、社会生活的仪式,还包括了国家政治上的制度法令在内。燕飨之礼在周代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周代统治者将之作为和睦九族、沟通上下、巩固统治的手段。因此,直接反映燕飨礼仪活动的燕飨诗,也同样具有政治功利的目的。燕飨诗的创作是要通过诗歌,告诫人们遵循燕飨礼仪,从而实现联络情谊、巩固统治的政治功利目的。
燕飨诗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在今天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中记载了许多燕飨之礼的程序和仪式,是我们研究周代礼制的重要史料。如《小雅·瓠叶》中记载的三爵之礼,就是古代燕飨中必经的程序。此外,燕飨诗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周代贵族的生活状况,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提供了资料。

第6题: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明清时期一个著名戏曲作家的主要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关汉卿
(1)在创作方法方面,关汉卿的杂剧以现实主义为主。首先,关剧对时代与人生进行了真实地描绘;其次,关剧对元代的生活图景进行了全面地展现;再次,关剧还对社会现实中一些带有本质意义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地揭示。
(2)在人物塑造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形象的画廊。关剧中活跃着众多风神独具的戏剧人物,其中最为光彩夺目者,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形象。
(3)在剧作结构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大多缜密而精巧,紧凑而多变,富于戏剧性效果,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4)在戏剧语言方面,关汉卿向以本色当行著称,他是元代杂剧作家中本色派的代表人物关汉卿卓越的艺术修养,使杂剧的战斗性和人民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关汉卿剧作所表现出的纯熟的语言艺术,是杂剧作为代言体的叙事文学臻于成熟的重要标志。关汉卿既立足于戏剧语言性格化,又博采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语言素材,包括谚语、俚语、成语、口头禅等等,融合于作品之中,形成一个自然真切、色彩斑斓的语言世界。这也是关汉卿对元代剧坛的一个突出贡献。

第7题:

唐代咏物诗具有哪些艺术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如杜甫《初月》、钱珝《未展芭蕉》 唐代咏物诗的特点实现表现为描绘生动,新颖传神。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著名的如杜甫的《初月》中对初月的描摹可谓穷形尽相,而钱珝的《未展芭蕉》用"冷烛无烟绿蜡干"来比喻蕉叶,也极为新奇生动。
(2)不求形似,遗貌取神,如杜甫《房兵曹胡马》、陆龟蒙《白莲》 唐代咏物诗艺术特色的第二点是不求形似,遗貌取神。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陆归蒙 的《白莲》可为代表。《房兵曹胡马》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对骁勇善战的胡马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使读者不仅欣赏到胡马俊健的体态,更使读者感受到胡马凛然无畏的气度。陆龟蒙的《白莲》则写出了白莲清高自傲、超凡脱俗的神韵,被后人赞赏为"语自传神,不可移易"。
(3)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如李商隐《流莺》 唐代咏物诗还常常借咏物来抒情,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的特点。例如李商隐的《流莺》,就是以流莺自喻,借流莺的流转无依,来抒发自己浮沉不定、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投射在流莺身上,使它也充满了身世飘零的悲苦。
(4)借物抒怀,咏物明志,如骆宾王《在狱咏蝉》、黄巢《菊花》 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表面上是在咏蝉,实际上寄寓了作者苍凉的身世之感,并借赞美蝉的孤高贞洁,表明了自己坚持操守的志向。而黄巢的《菊花》则借咏菊来抒发农民革命英雄的豪壮胸怀。
(5)咏物寓理,物理浑然,如杜荀鹤《小松》、罗隐《蜂》 唐代咏物诗中,还有一些借咏物来说理。如罗隐的《蜂》描写蜜蜂不辞辛苦的劳动,结局发问:这一切的辛苦都是为了谁呢?这首诗的长处,就在于作者用最普通、最常见的情景,揭示了人生中的深刻道理。杜荀鹤的《小松》也借松写人,在咏物中蕴涵了耐人寻味的哲理。

第8题:

请阐述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各自的涵义,并结合对一部具体作品的分析,论述艺术家是如何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完成艺术形象塑造的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1)艺术语言是创作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作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作的媒介和形式的总
称,艺术语言又可具体划分为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和视听语言等。艺术语言具有
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8分)
    (2)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人类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作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意象和意境。(7分)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要求举例恰当,论述严谨,逻辑清楚,表达流畅。(10分)

第9题:

为什么说咏史怀古诗词是“古”与“今”的结合?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咏史怀古诗词区别一般抒情诗歌的另一个显性特征,是它的多维时空跨度。因为题材的关系,咏史类诗歌可以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上具有着无限自由伸展的容量。从苏轼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多维的时空跨度。词从眼前所见赤壁之景,写到千年以前潇洒倜傥的少年英雄周瑜,再写到当下华发早生的自我,在时间、空间不断的转移、切换中,完成了对于古人古事的咏怀和自己此时此刻心志的抒写。刘禹锡的名诗《金陵五题》就是很好的例证。其三《台城》说:“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昔日六朝万户千门的繁华和现在的野草丛生,既有时间的跨度,又有空间的对比和转换,体现了咏史诗作为一类诗歌题材所独有的艺术特质。
咏诗怀古诗词是“诗”与“史”、“咏史”与“言志”、“古”与“今”的结合与统一,这是咏史怀古诗词所独有的艺术特征。

第10题:

晚清谴责小说有哪些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1)数量相当可观。
(2)小说的主流,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些重要特点,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揭露世风的堕落和社会的黑暗,成为晚清小说的主要内容。